一色丨钧瓷“乳浊釉”的温润而泽
接上一期,今天小粒姐和大家聊聊钧瓷的乳浊釉。
乳浊釉,百度解释为:又称“盖地釉”。陶瓷坯体上不透明的玻璃状覆盖层,可以掩盖坯体的颜色和缺陷。
钧窑釉的特征是挂釉极厚,色青而不似青瓷具透明感,很像蛋白石或牛乳中溶以青料一般,在高温烧制过程中部分氧化铁与磷酸结合成磷酸亚铁使釉呈乳浊状。
钧窑釉中大量气泡及不可熔微小颗粒也会使釉面产生像蛋白石那样的光泽或不同光线下出现不同的乳浊感,而且钧窑烧成火度比北方其他窑高,达1250℃以上,在后期用还原焰烧成;相比南方窑口而言,钧窑烧成温度的上升和冷却都较为缓慢,所以这种釉(成分上含有过量的硅酸及磷酸)发生相当强的失透作用,且釉色容易成略带紫色的呈色。
钧瓷的釉质莹润、含蓄,有着“似玉非玉胜于玉”的美称。这种触觉的体验源自于钧瓷的“乳浊釉”,宋代除钧窑外其他窑口均为玻璃釉,正是因为乳浊釉,不仅造就了钧瓷莹润的釉质、丰富多彩的釉色及在瑞利定律(见注释)散射短波光下呈现美丽的蓝色乳光,也因乳浊釉不透明有较强的遮盖功能,降低对胚体颜色的要求,使得钧瓷在无法大量获得纯净瓷土的中国北方地区得以广泛推广,为钧瓷的传承发展奠定了基础。
故宫博物院 钧窑天蓝釉墩式碗
一色美术馆 钧窑天青釉直壁钵式盏
值得注意的是,钧窑的蓝色(天青),并不是自身的蓝。它来自釉层跟光的一个光学反射效果,只有蓝色的光波被反射: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这也是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这种对雨过天青的理解,从科学上的契合度也是完美到令人乍舌。。
总结:
北宋宫廷贡品窑址现位于河南禹县钧台附近,钧窑主要色料成本是用氧化铁在还原焰中烧成,氧化铁与磷酸结合成磷酸亚铁使釉呈乳浊状。
釉调特征是具蛋白石一样的光泽和乳青色普通钧窑釉与含铜成分釉混合的“乳浊现象”。
此外,钧窑釉质厚、釉中气泡较多,釉的表面常有“橘皮”、“棕眼”等,由于光在同一种均质物体中沿直线传播,遇到性质不同的物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因此,气泡的存在也会使釉产生乳浊现象。
瑞利定律:
一种光学现象,属于散射的一种情况。又称“分子散射”。粒子尺度远小于入射光波长时(小于波长的十分之一),其各方向上的散射光强度是不一样的,该强度与入射光的波长四次方成反比,这种现象称为瑞利散射
文:小粒姐
图:故宫博物院官网、一色美术馆
文献:部分参考故宫博物院院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