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6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顺利完成
据国家文物局有关部门近日介绍,在“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夏商周断代工程”完成基础上设立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课题已初步完成,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课题于2001年11月通过立项,设立了包括11个子课题24个研究专题。在领导关切和各有关方面支持下,经过约90位专家学者的集体努力,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去年9月,项目办公室下发各子课题结题通知。12月进行结题报告汇总,之后又组织了自验收。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课题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测年技术、环境、冶金等多学科联合攻关为研究途径,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作出初步探索。主要工作有: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包括古史传说、天文学起源、礼制起源等方面资料的收集;对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河南新密古城寨遗址和新砦遗址、登封王城岗遗址等遗址的调查、发掘,以及相关考古学资料的整理,按照系列样品的要求,完成了预定的相关遗址的C14样品测量工作;环境考古学研究,进行野外地貌调查,确定标准地层剖面,提取样品进行孢粉分析、磁化率分析,重点考察了豫西晋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变迁;全面调查、收集并著录了山东、安徽、河南、浙江、湖北等地的刻画符号及相关实物资料,收集整理了与刻画符号相关的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系统收集、整理并统计了已公布的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冶铸遗址以及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根据国家“十五”规划期间后两年攻关研究的具体要求,拟定了新的攻关项目“公元前2500~1500年中原地区文明形态研究”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并做好组织准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的顺利完成,为阐明中国中原地区在进入文明时代的历程准备了条件。同时,也为今后大规模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探讨和解决中国文明兴起的时间、早期发展的道路及其特色、中国文明在整个人类文明中的地位等重大学术问题,奠定了初步基础。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课题的实施,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带动了相关研究探索的热潮。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相继成立了“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的有关项目,与地方省市的文物考古研究机构、高校考古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分区域的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学术研讨会。去年9月,在山西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联合省文物局、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学文博学院等成立了山西省华夏文明研究中心。此外,上海大学也成立了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组织人员承担“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的专题,清华大学也正在筹建有关机构。
今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