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远离那些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
古人云:种树须择地,恶土变木根。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意思是说,种树必须要选择好土地,如果土质恶劣,那么种下去的树就长不大、长不好。同样,交朋友也一定要慎重选择,倘若识人不当,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变成造谣生事、诋毁我们的人。
这个道理放在现代社会也不过时,朋友选择的正确与否很重要,正确的朋友能给我们带来愉快的体验,但不正确的朋友只能产生所谓的“塑料情”。
但是你可能要问了,没有一双火眼金睛,怎么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值得结交呢?其实很简单,看看他的朋友圈就知道了。
对于爱发朋友圈的人,我们能从朋友圈的内容推断出许多信息,比如他最近过得怎么样、生活中发生了哪些重大的事情、平时有什么喜好、性格脾气是哪种类型等。
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神秘感十足,可越是神秘就越想探知,从不发朋友圈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一、偏执又自大,认为发朋友圈是种虚伪的表演
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学家戈夫曼曾提出“拟剧理论”:世界就像一个大舞台,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演员,会刻意打扮和包装,有意或无意地控制自己的言语及行为,从而引导和控制他人形成印象。作为表演者,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在观众面前,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被他人接受。
有人便将这套理论代入朋友圈,认为朋友圈也是一个大舞台,每个发朋友圈的人,都是演员。无论发什么内容,都是为了塑造自己的某种形象:晒自己从小到大获得的奖状和奖杯,是为了表明自己的优秀;打卡各种网红店,并在朋友圈点评一番,是为了表现出自己的时尚和小资。
不仅明星有人设,普通人也有人设,不同的是,明星的人设呈现在大屏幕上,而普通人的人设立在朋友圈里。为了维持人设,普通人尽力将自己的朋友圈保持基调一致,比如修图时总得参考之前发过的照片,以免自己的颜值看起来忽上忽下,前几天发了秀恩爱的内容,那么短期内就不能在圈里吐槽老公不够温柔体贴。
在这些人眼里,发朋友圈越频繁,就越虚伪,越爱表演,就连点赞评论,都是商业互吹。于是,从中演化出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不愿同流合污,不愿虚伪的表演,用无声的反抗,证明自己的清高,并对发圈频繁的人抱以鄙夷的目光。
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