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堂山的传说
仙堂山的传说
鄂州东部有一座山,在暮阜山余脉的众多小山丘中,一峰突起,引人瞩目,这就是吴都古城鄂州东大门最高峰仙堂山。仙堂山是鄂州城东至高点,有如狮子雄踞,坚守东城大门。
传说在两千多年前,这一带山高水阔,秦始皇帝赶山填海时,把这里的高峰都赶到镇江一带,只留下一些小山小丘,散落在汪洋江水中。有一年,一位乘船的醉汉喝多了,在这里跌入水中,天黑野旷,水急风高,众人都叹他九死一生。不料他被浪头打到一座山峰脚下,等他醒来时,天已放亮,他发现自己躺在山上的一块巨石上,此石方平四正,高丈余,阔八丈许,卧在上面感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完全不象以前喝醉之后的那种样子。更有趣的是,巨石旁边还有一对圆形小石,敲之如鼓铮铮,声震四野。这人便在巨石旁搭建一个棚子,自命“茅菴”,在这里修炼起来,并把这块石头叫做“醒酒石”,旁边一对小石名曰“石鼓”。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附近人们都听说这山上来了一位仙人,纷纷来这里学仙取道,特别那些喝醉了酒的,患有恶疾的人,到“醒酒石”上睡一睡,百病全消,在“石鼓”上敲一敲,耳聪目明。于是人们把茅奄扩建成修炼堂,取名仙人菴,把这座山称为仙堂山。
仙堂山一度名气大振。据说始皇帝赶走这里的高山后,原来被大山镇住的九条黄龙便出来为非作歹,危害百姓,还是来这仙堂山修炼的张天师使用九张符咒,将九条黄龙化为九座矶头,守立在茫茫江水之中,所以此地人们世世代代传说着“九龙下海”的故事。附近沙窝乡就有黄山和黄龙潭(现为黄山水库)。鄂州至黄石沿江有龙王矶、燕矶、寡妇矶、黄石矶等九座石矶。当年这仙堂山上,仙人聚集,风光无限,连路过这里的船只,也要停楫罢桨,专门派人到山上拜访一番。
三国时期,孙权在这一带驻扎水军、操练备战。有一年秋冬季节,兵战激烈,天寒水涸,瘟疫漫延,到处找不到可饮之水,将士们濒临渴死绝境,这时有一只壮健可爱的白鹿出现了,大家见白鹿活泼灵敏,想必附近有可饮可食之物滋养,便随白鹿来到仙堂山上,果然看见密林深处有一眼山泉,清澈的泉水涓涓而出,将士们饮之,甜透心底。再找白鹿,早已不知去向,人们便猜测这是仙堂山的仙人显灵,便把这眼泉井称为“白鹿泉”。
光阴荏冉,世事代谢,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可能是仙堂山上的高人们慢慢云游四方去了,也可能是山脚下的长江逐渐改道他移,水面变浅变窄,此山一度荒寂。
大约在明末清初,有一位向佛的斋公,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观音菩萨对着他指点东方。他醒来后打听到东边有一座仙堂山,曾经高人林立,断定是一块风水宝地,便到这山上建庙礼佛。他以“醒酒石”为基,石鼓为向,建起一座小庙。建成后,每天晚上都看到庙前一眼水泉里,明月倒映,天地明净,四周一片光华,顿时想起“水月观音”的化身,逐将此庙取名“水月庵”,自己从此剃度出家,人称慧寂和尚。
慧寂师慈悲为怀,广结善缘,度人无数,水月庵一时香火旺盛,四时不绝,八方朝拜。据说慧寂师圆寂时,许多人亲眼看到了他羽化登天的影子。“文革”期间,仙堂山上的僧人古墓被人发现,人们从一棵大樟树底下挖出闭合的两口大缸,里面的僧人肉身尚很完整,被掘墓者捣毁。当地人认定这就是慧寂和尚,便偷偷移葬到山脚下。至今,仙堂山仍存清朝时期僧人墓碑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