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杨润德作品

母亲牵挂是首歌

杨润德(内蒙古)

母亲出身于内蒙古草原深处离铁路道线很近没有几十户人家像似小村庄的普通铁路工人家庭女儿,嫁给了一个地道农民出身的爸爸。我们兄弟姐妹共七个孩子,在物资匮乏的六十年代末期,吃“返销粮”连温饱都成问题的那个岁月里,我们九口之家日子,可见贫寒境况一言难尽。

那个年代里,姥姥姥爷满脑子“女孩子上学有个屁用,长大也得嫁到人家去”的封建思想严重束缚着,兄妹之间排行老大一天书也没念过的母亲,十二、三岁的时候她就成了家里一个壮劳力。

俗话说:穷人家孩子早当家。家境的历练,让十几岁的母亲就学着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儿,街坊近邻的媒人开始络绎不绝地登门提亲。从小就倔强不大顺从爹妈干涉婚姻的母亲,在她的意识主意里: 所找的对方只要人勤快聪明,其他的东西早晚都能挣得到的。因母亲一直这样的坚持和抗争,最终她嫁给了“闯北大荒”当时家里一贫如洗的父亲。母亲来到父亲这个家,彻底改变了奶奶和父亲的日子,生来就要强的母亲不但把家里操持得干净整洁,且干起农活也是一把好手。母亲白天跟一大帮男人一样摸爬滚打在田地里,挣跟男人一样的工分,回到家里还得在昏暗的小煤油灯小操之家务、缝缝补补,还得照顾黑喽气喘的奶奶(奶奶是肺结核老病),母亲因此也很快就成了十里八村的村民提起都会竖起大拇指的勤劳能干又孝顺的好儿媳。

随着农村实行田地联产承包到户新形势的出现,母亲的干劲就更足了,除了做好庄稼地里的农活,回到家里里外外的家务活都得母亲动手忙完。这时已读小学五、六年级的我和哥哥,每天见母亲持弄田地、操之家务,拉扯着我们这七个孩子几乎每天都有缝缝补补的琐碎家务,真是太不容易了简直要把母亲劳累得垮了身体。一天晚饭后,我凑到母亲跟前跟她说:妈妈咱家人口这么多,你每天都得下田地里去干活,回家还是一大堆的家务活儿,这样下去会把你累垮的!干脆我就退学不再去念书了。母亲听我说出这话,当时她两眼含着泪花对我说了句: 儿子妈妈就是再苦再累,只要是有妈妈在,哪怕是砸锅卖铁也得把你们的书供下来……

我的那个孩提时代,虽说是多时悟不出自己在亲人们心中的位置,很多时候难以明白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可从小就有点儿懂事儿的我,深知母亲对儿女们的牵挂是谁人不知且也不都是理解得到的。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每每与小伙伴们捉迷藏至深夜,母亲便会催得全家人出动,在各个角落寻找。父亲气得直恼怒,待把我找回来,不只是挨一顿揍,还得要罚站一个多小时。那时,我眼中不断涌出特别委屈的眼泪来。

随着渐渐长大,在距村挺远的镇街读中学时,冬日里一次大雪天还伴有刺骨的寒风,母亲冒着风雪步行十几里路给我送来新做的棉袄。我穿上暖暖的,谁料当时却遭到几个女同学的嘲笑,我心中竟然对母亲生出了不满: “我已不是小孩子了,还用你费神牵挂?”

到后来走出高中校门,步入工作岗位,由边陲林业局调到地方一家粮企,距家中四百多里远,对儿女们的牵挂仍然萦绕在母亲的心头。每隔一、两个月没跟家通信,母亲便求人给我写信,问工作是否顺心,问工作环境、条件怎么样,问能否吃饱、穿暖。当时在粮企月工资仅三百多元,我极力节俭花销,将省下的钱寄给妻子和女儿读书。这一切都不能在回信中向母亲述说,只是翻来覆去讲自己工作如何顺心,吃的、穿的都挺好,免得让母亲牵念。

去年“十一”国庆假期,我再次回到老家。临别时,年已近85岁高龄的老母亲照例又把大粒的葵花籽、刚从果树摘下来的小苹果、沙果、海棠果装了大包小兜的,还叮嘱我: “写文章可别总是没黑天白日的,都五十多岁人了,自己一定得注意身体。”

人生在世,有母亲这般在心中时时牵挂着你,而你心中也时常牵挂着母亲,让我们从中感受到相依为命的幸福,让我们从中体味那种母子浓浓的亲情。

在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我心一直想着回家看看,看看心中常常牵挂我那快要走进90高寿老母亲的同时,更是让我从老母亲身上越来越读懂的是: 在母亲的眼里,我们似乎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衣服穿着冷与热、合不合适需要她的规劝,吃饭吃的好不好、饱不饱需要她的建议,穿在身上的这条线她还再想“密缝”一次。由此说,母亲的牵挂总像似一条小溪缓缓地流淌,而我们就像似小溪里欢跃的小鱼,无时不在感受着溪流的温柔抚摸着我们……

我越来越更加深深体悟到: 母亲的牵挂,就像似迷航的灯塔,常常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母亲的牵挂,就像似冬日的暖阳,时时温暖着这个长不大的赤子的心灵;母亲的牵挂,就像似滚热的一团火,常常在点燃我事业奋进的向上激情;母亲的牵挂,就像似寒冬里的火炉,常常为我在寒冷中营造暖心窝的一缕阳光;母亲的牵挂,就像似一首深情的歌,宛转悠扬,让我听也听不够,唱也唱不够……

2020.12.23

【作者简介】杨润德,笔名冬青,1962年6月生于内蒙古阿尔山市,中共党员,就职于阿尔山市委宣传部伊尔施电视台。现为中华国史学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兴安盟文艺评论家协会、盟作协、盟诗词学会、阿尔山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市作协会员。有习诗、散文、小说等作品,散见《工人日报》《内蒙古周末报》《内蒙古边防武警》《内蒙古计生报》《内蒙古晨报》《内蒙古五月风》杂志、《通辽日报》《内蒙古大兴安岭日报》《兴安文学》《林海日报》等多家报刊媒体、网络平台;近年有诗作被遴选2019年《中国当代诗词集》、《郭小川林区纪念馆》两书收录;2014至2018年,先后出版《山泉叮咚》、《山花朵朵》两部诗文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