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历不是全日制,就算读了名校研究生,也难找好工作?

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一位毕业于“双一流”大学的硕士,向一个心仪岗位投递简历,却被HR告知“本科学历不是全日制,不符合公司要求,不能被录用”。
在文后的数百条评论中,有不少人认为“全日制本科学历很重要”,他们觉得,单位在招聘员工时设置“本科学历须为全日制”这样的前置条件,是为了更好更快的选拔人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历歧视”。
那么,为何有很多人重视全日制本科学历呢?这主要有两点:第一,人们对“高考选拔人才”的制度很认同;第二,非全日制本科教育的师资水平和人才培养方式饱受诟病。
虽然社会上有很多人呼吁改革高考制度,但几乎所有人都承认,“高考选拔人才”是当今社会最公平、最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在这个选拔体制下,所有人都是在同一个标准下竞争,以实力取胜。因此人们认为通过自己实力考上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更高,也更值得被信任。
粗略估计,全国每年的高考生中,只有不到40%的考生能进入本科院校接受全日制教育,这个录取比率相较于20年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仍表明,大多数高考生没有机会接受全日制本科教育。
如果没有机会接受全日制本科教育,该如何拿到本科学历呢?通过自考、成考、开放教育、远程教育等方式,均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只是,通过这些渠道获得的本科学历,不属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而是我们常讲的“非全日制本科学历”。
与全日制本科学历相比,非全日制本科学历很难得到就业市场认可,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跟全日制本科教育和非全日制本科教育的师资水平和人才培养方式有关。
进行全日制本科教育的高校和接受全日制本科教育的个人,均比较重视培养过程。优质的师资,加上正规的教育,不仅影响到学生的知识学习,也影响到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他们大多会形成较为成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对而言,进行非全日制本科教育的高校和接受非全日制本科教育的个人均不太重视学习,这导致很多获得非全日制本科学历的个人,水平并没有达到本科层次,甚至有不少人连写个四五百字的文章都逻辑不通、漏洞百出。如此看来,单位招聘员工,不接受“非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是可以被理解的。不过,以这样的理由拒绝一位名校硕士,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事实上,仅仅根据“本科学历为非全日制”,就否定掉一个原本很优秀的高材生,非常不明智。
首先,我们不能以总体推测个别
不否认,总体上,非全日制本科学历的含金量低于全日制本科学历,但这不代表那些拥有非全日制本科学历的人,都不如拥有全日制本科学历的人。我们身边不乏有一些优秀人士,他们没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却取得了傲人的成就;我们身边也不乏有一些平庸之人,他们拥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却很懒惰、很颓废,水平也很低下,在工作上没有任何亮眼的表现。所以我们不能把接受非全日制本科教育的人都否定掉,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不比那些接受全日制本科教育的人差。
其次,我们不能以静态的眼光看待个人
人的发展充满着各种变化。有些人曾经特别倔强,但越变越通情理;有些人曾经特别优秀,但越变越平庸;有些人曾经很不起眼,但越变越有魅力。
在大家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我们能看到许多学习好的学生,后来学习成绩变得一塌糊涂;我们也能看到许多学习一般的学生,后来异军突起,成为了学霸。这种现象同样可以发生在接受非全日制本科教育的学生身上。他们曾经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没有考上全日制本科院校,但在日后的学习中付出了很多汗水。他们有的经历了艰苦创业,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有的经历了重重磨难,考上了名校研究生。他们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应该得到人们的肯定。
通过高考考上全日制本科院校,只代表一个阶段的实力,大学读完,究竟有多少水平,还要看大学四年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思。没有考上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学生,可能当时那个阶段的实力有所欠缺,但几年之后,是不是就一定比全日制本科生差?恐怕谁也下不了这个定论。
所以,HR以“本科学历不是全日制”为由拒绝录用“双一流”大学硕士,真的有失水准。无论是全日制本科学历,还是非全日制本科学历,能考上名校研究生,不就是很有实力的证明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