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拿到教师资格证到成为在编教师,还有三步要走,每一步都很难
前不久,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结束,全国28个参加统考的省份,有共计590万名报考人员,报名人数创下历史新高。有位刚刚参加完考试的考生问到:“如果很幸运地拿到了教师资格证,是不是就可以去公办中小学任教,成为在编教师?”这不是部分考生的疑惑,也是很多社会人士的疑惑,相当多的人把拥有教师资格证的人称之为“教师”,其实就是没有搞清楚“教师资格证”和“教师”之间的区别。
简单地说,教师资格证是具备教师资格的证明,也就是“拥有教师资格证是当教师的前提”,无论是在民办中小学任教,还是在公办中小学任教,都必须要有相应层次的教师资格证。如果是专科学历,只能申请初中、小学或幼儿园层次的教师资格(部分省份要求申请初中教师资格的人员具有本科学历);如果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就可以申请基础教育阶段(含高中、中职等教育)所有层次的教师资格。
早前,教师资格证考试是各地区自行组织,2011年改革后渐渐实行全国统考,至2019年,全国有28个省份参加全国统考,报考人数也达到了创纪录的新高。与此同时,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的难度也随之增大。有数据统计,改革前,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在70到73%之间,改革后,不少省份的笔试通过率仅在20%到30%之间。而拿到教师资格证,不仅要通过笔试,还要通过面试。因此今年的590万考生中,注定只有少数“幸运儿”能最终拿到教师资格证。
有了教师资格证,就可以到民办学校或培训机构应聘对应层次的教师职务,或许很快就能上岗,但如果想去公办学校任教,成为在编教师,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从拿到教师资格证到成为在编教师,还有三步要走,而且每一步都很难。
第一步:报名参加当地人事部门组织的教师招录考试笔试
公办学校招录教师是有标准化流程的,通常先是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会商招录计划,再将招录计划报给人事编制部门,经一级政府同意后,便向社会发布招考简章。
符合学历条件且拥有教师资格证的大学毕业生或社会人员,可以报考相应层级的教师岗位,这种考试我们一般称之为“教师考编”或“教师招聘考试”。各地教师考编笔试的形式有区别,有的省份教师考编笔试是由各地市人事部门自行组织;有的省份教师考编笔试是由省人事部门统一组织,比如安徽省,近些年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均为省级统考。
教师考编笔试内容比较多,既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又有专业课的相关知识,难度虽然各地不一,但通过笔试的人数普遍不多,部分地区教师考编笔试通过率比公务考试笔试通过率还低。
第二步:通过笔试后,参加当地人事和教育部门共同组织的面试(专业测试)
通过了笔试,算完成了教师考编的第一步,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教育部门和人事部门共同组织的面试(专业测试)。以岗位数量与面试(专业测试)人数1:3的比例看,意味着通过教师考编的人数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没有机会进入公办中小学任教。
教师考编面试(专业测试)的内容与公务员考试面试内容有很大不同,教师考编面试(专业测试)与上课有些相似,只不过大多是“无生上课”。这种形式的面试(专业测试),不仅需要面试者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面试者有很强的表现力、感染力,难度相当大。有不少笔试成绩很好的考生,就是因为现场处理能力弱,而倒在了面试上。
第三步:体检和考察
体检和考察是由各地市、县区相关部门组织实施。体检这块,各地参照的标准有所不同,比如安徽省教师招录考试参考的体检标准基本都是《关于修订<安徽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的通知》(教秘人【2004】56号)、《关于进一步做好教师资格认定体检工作的通知》(皖教师【2011】1号),有些地区教师考编体检会参考公务员招录考试的体检标准。
体检没问题,就进入考察阶段,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应聘者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学业成绩)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方面的情况。考察组成员数量一般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考察中,考察组成员会广泛听取意见并查阅相关档案资料,以做到全面、客观、公正。
虽然教师招聘考试,各地大多按照1:1确定体检和考察人员,但几乎每个地区每年都会有人因体检不合格或考察不合格而失去成为在编教师的资格。所以这一步仍然不能忽视。
顺利走完以上这三步,当地教育部门就会在相关网站上公布拟聘用人员名单,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能上岗,成为一名拥有编制的公办中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