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牛奶,可提高乳腺癌风险80%:女人的万病之源到底是什么?

我们一踏进商场,就可以看到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牛奶。

自牛奶成为许多人每天必不可少的饮料以来,人们对该不该喝牛奶一直存在着争议。有的人认为,牛奶对健康有益,可以起到补充钙、蛋白质以及铁、锌、硒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作用,应该喝牛奶。而有的人则认为,喝牛奶可能有致癌风险,不应该喝。

对于前者的说法,已有研究证实,喝牛奶确实对人体有益,各饮食指南中也推荐每天喝牛奶。那么后者的说法有没有依据呢?喝牛奶真的会致癌吗?

一项发表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的研究显示,喝牛奶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升高有关。即使是相对适量的牛奶摄入量,也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升高有关,根据摄入量的不同,风险最高可能会升高80%。

文献链接如下,可复制到浏览器进行查看:

https://academic.oup.com/ije/advance-article-abstract/doi/10.1093/ije/dyaa007/5743492?redirectedFrom=fulltext

牛奶与乳腺癌存在显著关联
研究人员对52795名北美女性进行了饮食调查。这些女性在加入研究时都没有患癌症,平均年龄为57.1岁。在近8年的随访期间内,共出现了1057例新的乳腺癌病例。
研究人员发现,牛奶的摄入量与乳腺癌风险之间存在显著关联,与牛奶摄入量较少或不喝牛奶的人相比,牛奶摄入量越多的人,患乳腺癌的风险越高。
每天只喝1/4-1/3杯(约60-79毫升)牛奶,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升高30%;
每天喝1杯(约237毫升),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升高50%;
每天喝2-3杯(约473-710毫升),风险会进一步升高70%-80%;
不论是全脂牛奶还是低脂牛奶,对患乳腺癌风险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两者结果相似。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洛马琳达学院Gary E Fraser博士分析,牛奶与乳腺癌风险之间的关联,可能是因为牛奶中的性激素含量较高,因为牛奶通常是在奶牛哺乳期产生的,而乳腺癌是一种激素敏感型癌症。
宝妈们应该知道,人只有怀上宝宝后才会有奶的。宝妈们一辈子也就产一两次奶。牛呢?人是哺乳动物,牛也是哺乳动物,牛产奶的条件跟人产奶的条件是一样的。人不可能时刻怀孕,牛也是。
我们细想每天供给的牛奶量这么大,牛的产奶量有那么大吗?还不是不良商家在不断地给牛打激素,不断给奶牛催奶。每天一斤牛奶到底强壮了谁?反正没有强壮每天喝奶的人。
中医怎么看牛奶?
1、牛奶阴寒,不可多喝!
从中医角度来说,牛奶属于阴寒的东西,属于肥甘厚味助长湿邪的东西。而现代人因为饮食习惯、经常熬夜、工作压力,放眼中国,体内寒湿的人,多得去了。
我们也知道这次新冠肺炎主因是寒湿,那么多人感染,那么多条齿痕舌、舌苔白腻舌就是指导寒湿问题有多严重了。不信在办公室里,观察下其他同事的舌头,十有八九是舌苔白腻的。
像名中医倪海厦老师就曾直言不讳,牛奶喝得越多生病也就越多,命也就越短。
但凡真正懂中医的人都不会天天喝牛奶。因为牛奶属于极度阴寒的东西。阴寒的食物吃多了必然会扼杀我们的阳气。导致各种瘀血、痰湿,身体里面一出现瘀堵,乳腺癌、甲状腺结节就“顺势而来”了!
我们之前也说过了是什么让现代女性妇科病缠身?正是穿着暴露、多食寒凉、爱生气啊!这都是特别容易导致女性身体瘀堵的劣行!
我们常说养生就是养阳气,比起所谓全营养的牛奶,我们的阳气更为珍贵,失去了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来。
2、牛奶特别滋腻
特别滋腻的食物特别不容易消化,特别容易产生痰湿。消化不了的东西要么成为垃圾留在体内,要么直接拉出去。
用西医的说法,现代许多人缺乏乳糖酶,导致了乳糖不耐受,所以很多人尽管认为牛奶营养很多,却根本无法吸收啊!长此以往,体内就只会积累痰湿,各种疾病纷涌而至。
中医就有句很实在的话,痰湿生怪病
3、每天一杯奶,摧残的是脾胃
每天一杯牛奶, 摧残的首先是脾胃。因为寒凉的东西喝多了特别容易拉肚子,此时,脾阳受损则多发大便不成形,便溏,腹泻。
而脾胃受损,则水湿无法运化,慢慢体内就积聚湿气,湿气久了则生痰饮,慢慢就引发各种各样的怪病。
有些皮肤病比如慢性湿疹,都因为体内湿邪过重而发生。可是很多人不认为自己的病是因为过食寒凉导致。她们竟然认为是上火了,就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来治疗,结果症状更严重了。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胡乱泻火,越泻体越虚!
再者,当脾胃的水湿无法运化,特别容易导致肥胖。因为脾胃伤了,运化不好了,营养吸收不了,垃圾运不出去。身体自然形成一层又一层的脂肪作为屏障来抵御外界的风寒。
所以,减肥一定要健脾,一定要扶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多吃五谷,戒掉牛奶等阴寒的食物,而不是反过来戒掉主食,多喝牛奶。
肥胖一来,很多病都会找上你,什么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等。
如何祛湿、健脾?
1、不要吃寒凉的食物
上文讲了这么多,主要是告诉大家少吃寒凉,脾胃好了,身体自然好。
2、健脾化痰
祛痰湿:痰湿与脾虚之间会相互“促进”
方法:可以喝健脾益气,利水祛湿的赤小豆茯苓茶。
材料:赤小豆、茯苓、芡实、薏苡仁。
功效:方中茯苓、芡实可健脾化湿;薏苡仁、赤小豆可利尿祛湿;赤小豆、茯苓、芡实为平性,薏苡仁虽凉,但经炒制后,可去除其凉性,祛湿又不至于伤脾阳。可日常饮用。
3、艾灸祛湿
其次我们还可以艾灸健脾祛湿,如果单纯的药物,可能不容易发挥作用,因为病症发生在脾胃。中医里就有一种说“药之不到,针之不及,必须灸之。”可见艾灸对于调理脾胃是很好的选择。
艾灸取穴:脾俞、胃俞、大肠腧、小肠俞、中脘、水分、天枢、足三里。(不会取穴?关注“灸大夫”公众号,点击菜单栏艾灸学院→穴位查询,即可查找穴位!)

成人悬灸15分钟,艾灸仪艾灸40-50分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