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北苑贡茶有多珍贵,宋仁宗抠门到一饼茶分赐N个人?
最近北宋仁宗朝为背景的《清平乐》在湖南卫视播出。一直在包青天系列里当背景板的宋仁宗终于当了一回男主角。
宋仁宗在任时间长,手下名臣极多,比如范仲淹、包拯、欧阳修、蔡襄等教科书常见大佬。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曾记载,蔡襄发明的贡茶“小龙团”极为珍贵,宋仁宗赐茶给心腹大臣的时候,一饼要好几个人分(团茶为饼状,以饼为单位),小龙团一饼连一两重都没,可以想见每个人分到的才多少。
这样奢侈名贵的贡茶在明初被朱元璋禁贡之后,就退出历史舞台。福建茶业自唐宋时兴盛至今,现以武夷山大红袍、金骏眉、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等名茶享誉中外,而同样是福建所产的北苑贡茶却几乎已被世人遗忘。
宋徽宗亲自撰写的茶书《大观茶论》开篇就写道:“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
宋人雅好点茶,福建建州(也称建安、建宁府,辖区包含今武夷山、建阳、建瓯等区市)出产的北苑贡茶是天下闻名的顶级贡品,生产的黑釉茶盏建盏也风靡全国,供予官用。
▼南宋建宁府辖区
范仲淹曾作《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生动描写北宋的点茶、斗茶文化,以及北苑贡茶之贵重,成为宋代茶文化研究的关键依据。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宋代词人黄庭坚《满庭芳·茶》中,一句“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写尽北苑御茶园风光,后半部分“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又尽诉名品茶器。
从这些文采飞扬的诗句中,不难想象当年北苑贡茶的繁荣景象。那么北苑贡茶究竟有何魅力,让距离茶园三千里外的皇帝执着于此?所谓建溪之贡又是哪里?
▲建溪
备受宋徽宗称颂的“建溪茶品”即为建溪沿岸的北苑御茶园所产。南宋诗人陆游曾写道“建溪官茶天下绝”。
北宋周绛《茶苑总录》中将建溪茶品视作至尊地位,号称“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
▼北苑御茶园为主的建茶产区与水吉宋代建窑遗址距离很近,可以直接沿建溪水运往来。
▲闽太祖王审知(862年-925年),表字信通,一字详卿,庙号太祖,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开国皇帝
至此,北苑所产的茶叶上贡给闽国和后来的南唐,南唐归北宋后,宋朝废唐代顾渚山贡茶院(位于浙江湖州长兴县)至建安北苑(位于今福建建瓯东峰镇)。
建安与北宋都城开封府距离十分遥远,运输成本很高。没有地位和人脉是喝不到的。
欧阳修《尝新茶呈圣俞》一诗中提到,“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建安太守急寄我,香蒻包裹封题斜。新香嫩色如始造,不似来远从天涯。”
为什么宋朝皇帝不惜靡费人力物力,也要从如此遥远的福建运输贡茶到开封?
北苑御茶园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北苑御茶园地处低山丘陵,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度22℃,春季雨水丰沛,雨后雾露昏蒸,昼午犹寒,不仅风景优美,还适合茶树生长。
茶树喜好高山之阴、日阳之早,而北苑凤山为高远先阳处,每年发芽早,茶芽极其肥乳,红黄土壤,生态环境极佳。
为了打造皇家专属茶园,宋太宗于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在凤凰山设漕司行衙,置北苑御焙,于是北苑茶开启巅峰之旅。
宋太宗后历代皇帝都遣派重臣到北苑督造贡茶,而“北苑茶”真正名震天下则要归功于两任福建路转运使丁谓和蔡襄。
购盏咨询
微信ID:3038131498
在北苑御茶园的发展史上,丁谓、蔡襄两位福建路转运使(合称“前丁后蔡”)功勋卓著。
▲丁谓(996-1037年),字谓之,江苏吴县人。淳化三年进士,曾任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第二年谓枢密使(宰相),乾兴元年封晋国公。
北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丁谓被命为福建路转运使,上任后他精研北苑贡茶,从采摘焙制、品鉴挑选、包装运输中总结经验,甚至发明出“大龙团”,当时被称为天下之最。
丁谓虽然被评价为佞臣,人品不咋地,但业务能力还是很强的。他本身也是好茶之人,曾经撰写《茶图》一书,但是仅记载如何采制,未及烹煮,有些遗憾。所幸在他之后,蔡襄所著《茶录》在茶的烹试方法也有所增补。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福建仙游人,著名书法家,先后担任知谏院、枢密院直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兼有“书法宋四家”、名臣茶人等多重身份 ,名声显赫地位颇高。
▼蔡襄《离都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该帖丰腴厚重处似颜真卿,兼有王羲之行草之俊秀
传闻蔡襄鉴茶功夫了得,有人将两种不同的茶品混合,他都能逐一分辨茶种,彭秉《墨客挥鏖》对此夸赞道,
蔡襄上任福建路转运使后,进一步改进茶品,改革形质,对包装方式也重新设计,创制的“小龙团(大龙团八饼一斤,小龙团二十饼一斤)”被誉为历史上最名贵的贡茶,宋仁宗倍加珍视,如文章开头所说,赐茶要好几个大臣共分一饼。
蔡襄对茶史的贡献不仅在于小龙团的发明,还在于他撰写了地位可与陆羽《茶经》并列的《茶录》。
此书完成于宋皇祐年间(公元1049年~1053年),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茶》中主要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下篇《论茶器》则介绍茶碾、茶罗,茶盏等茶器。
▼蔡襄《茶录》之“茶盏”,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南宋建窑撇口银油滴盏 ,等级:重要文化财(1955年认定)
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载,
龙团凤饼、龙凤团茶,都是宋代贡茶的代表称谓,其制作之初就在制饼图案上采用龙凤等皇家图腾,与庶民的茶饮区分。
据《福建通志》记载,北苑龙凤茶是一种饼状茶(又称团茶),属蒸青片类(即将采来的新鲜茶叶,经蒸青或轻煮“捞青”软化后揉捻、干燥、碾压、造形而成)。
龙凤茶团上印龙凤图案,龙纹称之为“龙团”或“团龙”,凤纹称之为“凤团”或“团凤”。大团八饼重一斤,小团二十饼重一斤。
▲北苑贡茶之「新收拣芽」,银模银圈,径三寸五分;「上品拣芽」,绍圣二年造,银模银圈,径三寸五分。
贡茶等级分为“龙茶、凤茶、京挺、的乳、石乳、头金、白乳、蜡面、头骨、次骨”十级。
制作时需要借助各类模具,将茶膏压在模具上定型。
模型有圆形、方形、菱形、花形等,除了龙凤还有花草图案;模具分银模、铜模、竹签,图案为龙凤者用银铜模具,无龙凤者为竹圈模具。下图所示(「龙凤团茶」)为铜银模造龙凤式,供皇室饮用。
▼北苑贡茶之「龙凤团茶」图样,极尽奢华之能事,蔡襄改制「小凤团茶」小巧玲珑,深受徽宗喜爱。
龙凤茶的制作十分精细,需要经历“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焙”六道工序,力求精工,狠下血本,仅是一斤茶就需要六百多个茶工,造价令人咋舌。
所以欧阳修记载,“小团一斤价值金二两”,有时纵有金银宝也难买一斤茶。清代文人郑板桥更是由衷赞叹,“头纲八饼建溪茶(指大龙团一斤分八饼)……此是蔡丁天上贡(蔡襄、丁谓)”,这么珍罕的贡茶,仅供位高权重之人,普通人是不可能喝到了。
▼北苑大小龙凤团茶是在唐宋间流行的饼茶基础上精加工成型的。图选自《中华遗产》2016年05期 绘画/马翊涵
蔡、丁之后,宋代不同皇帝的喜好依然在影响龙凤团茶的研发。
如徽宗喜好「龙团胜雪」,此类极品贡茶需要选银线水芽(宋代建茶一种),采择新抽茶枝上的嫩尖芽,蒸后除去外叶,只留芽芯一缕像银线般晶莹部分制成。
▼北苑贡茶之「龙团胜雪」宣和二年造,竹圈银模,方一寸二分;「试新銙」政和二年造,宋徽宗用白毫银针,制造出三色细芽茶饼。
虽然贡茶与庶民距离遥远,但建州北苑周边的茶园在北苑的带动之下,民焙也蓬勃发展。喝不到北苑贡茶,喝到建茶也是极好的。
巅峰时期北苑周边公私茶焙约有1336所,其中32所为官焙。
▲北苑茶园遗址大致分布示意图
如今众多茶焙遗址已无法寻觅,但宋代建州的许多村庄如焙前、后焙、东焙、西焙、苏口、铜场、石门、埂头、溪口等村名(多属于建瓯市东峰镇)仍袭称至今。
1996年,日本东京博物馆前副馆长林屋晴三曾带领一众日本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在北苑摩崖石刻“凿字岩”等遗址前说:
▼南宋 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吃茶图》,日本大德寺龙光院藏。禅茶一味,唐宋茶文化与佛教一同传播入日本,影响延续至今。
购盏咨询
微信ID:3038131498
推荐阅读:
点右下角「在看」
送本文到朋友们的「看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