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考纲考情素养

二、知识体系构建

三、核心考点突破考点一    世界的物质性1.世界是物质的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因自然界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人类社会产生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提醒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1)物质概念

提醒 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客观存在≠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2)弄清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理论界限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有生有灭、暂时存在联系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就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命题点1 哲学的物质概念典例1(2014·全国Ⅱ)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研究人员的新发现为解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题干中的实验进一步证明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人类能够认识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①④符合题意,B入选;②中“无条件的、必然的”、③中“同样的表现形式”均表述错误。2.(2014·上海高考)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A.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B.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C.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答案B解析A不符合题意,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运动;B符合题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C不符合题意,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不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性并不是事物发展的基本秩序。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关系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脱离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静止区别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和一定阶段内基本不变;二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性质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联系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提醒 全面认识相对静止①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②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③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命题点1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典例1(2017·浙江4月选考)常制不可以待变化,刻船不可以索遗剑。这一说法()A.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承认运动常在事物可变C.把意识当作世界的终极存在D.只见绝对运动不见相对静止答案B解析题干意思是,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不能处理各种各样不断变化的事情,按照船上的刻痕不能打捞到遗落的剑,说明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故B符合题意;A、C、D均与题意无关,排除。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提醒 ①规律≠联系。规律是一种联系,但是并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②规律≠规则。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废除。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2)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1)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2)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提醒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宿命论”,夸大规律的客观性,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二是“唯意志论”,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规律的客观性。命题点1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典例1(2016·全国Ⅱ)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这是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遵循利用规律用兵的体现,①③正确,答案为B。行动的出发点是实际情况而不是认识,②错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重要作用,但并非起决定性作用,④错误。命题点2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典例2(2018·浙江11月选考)人工培育珊瑚苗,曾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如今却在南海变成了现实。陈宏和他的团队经过三十年如一日的研究,成功掌握无性繁殖珊瑚技术,种下16万余株珊瑚,在海底“造林”,使我国在珊瑚繁殖成活率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这表明()A.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B.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造客观世界D.人可以突破规律的制约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认识和利用规律,A不符合题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C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D说法错误。易错辨析:1.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事物是客观与客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析:错误。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事物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分析: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3.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分析:错误。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4.静止是事物的质变状态。分析:错误。静止是事物的量变状态,此时构成事物的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改变。5.“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分析:错误。“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6.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分析:错误。规律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把规律看作是永恒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

四、典型例题精练1.2019年,是达尔文诞辰210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 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①生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是生物长期进化的产物。达尔文的物种进化学说符合唯物论的基本观点,①③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符合题意,故应选A。②说法错误。④不是达尔文的观点。2.很多时候,我们在做别人思想工作时常常要说“不忘本来”,“本来”在哲学上属于“客观存在”范畴,是指事物及其产生、发展的本源、来源和背景。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①意识具有第一性②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性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④物质和意识都可以是世界的本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了“事物及其产生、发展的本源、来源和背景”,其实是强调了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②③正确,故选C。①不选,因为物质是第一的。④不选,因为世界的本原只能是物质。3.传统吸附剂通常需要在变温或变压条件下实现其循环使用过程,能耗往往较高。南京工业大学刘晓勤、孙林兵教授课题组尝试选用光能作为替代,基于此,研发出了一种智能吸附剂,实现了对二氧化碳的低能耗、可控式捕集,有望大幅降低工业过程中气体分离的能耗。这体现了()①人们能根据事物的特征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②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未来世界会随着人类的发明创造而朝有利方向发展④该智能吸附剂是依托于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智慧的结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②错误,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人为事物,其属性受意识的影响;③错误,人类的发明创造不一定使未来世界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4.当人们仰望星空时,很少有人想起来,星光来自过去,每颗星星与地球都有着遥远的距离。璀璨星空,是不同时期的不同星体的拼图,然而,人们却总是认为这些星星是在同一时刻,甚至是此时此刻的景象。以下认识正确的是()①浩瀚星空既是相对静止的,又是绝对运动的②未经探索与验证过的世界,是不可知的世界③宇宙是复杂的,思维更能让人接近它的本质④除了此刻的思维,其他一切存在都是过去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②错误,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未经探索与验证过的世界,也是可知的;④错误,这一观点否定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5.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答案B解析抓住题干中的“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像闪光一样短促”等有效信息,可以看出B与之类似,都否认了相对静止。A、C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不选。D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不选。6.国际千克原器服役130年来,它的质量与各国保存的质量基准、国际计量局官方作证基准的一致性出现了约50微克的偏差。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国际千克原器”于2019年5月20日正式退役,取代它的则是符号为h的普朗克常数。这体现了()①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事物的属性因时间推移而不可捉摸③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④平衡与静止的破坏不利于事物的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事物的属性具有客观性,“不可捉摸”表述错误,②排除;平衡与静止的破坏是事物质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质变是事物发展要经历的过程,④观点错误。7.“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的意思是感慨光阴不能停留,就像流水一样消逝。其蕴含的哲学道理有()①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人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④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C解析“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体现了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事物运动的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①③符合题意;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和利用规律,②错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④错误。8.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根据长期实验统计和对比研究,绘制出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见下图)。材料说明()

①温习状况的变化影响着遗忘规律的变化②遗忘规律是在实践活动中被揭示的③高效维持记忆率需要参与直接现实性活动④高效维持记忆率需要合理调整温习节奏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答案D解析艾宾浩斯根据长期实验统计和对比研究, 绘制出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规律是在实践活动中被揭示的,②正确且符合题意;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因此,高效维持记忆率需要合理调整温习节奏,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温习状况的变化并不能影响遗忘规律的变化,①错误;③在这条曲线中不能反映,排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