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幅传世书法赏析(二十八)北海三绝“麓山寺碑”

师宋堂2018-07-18 23:29:44

中国百幅传世书法赏析(二十八)北海三绝“麓山寺碑”

麓山寺碑,位于长沙市麓山岳麓书院南面护碑亭内。公元730年,即唐开元十八年,李邕撰文并书,江夏黄仙鹤(前人谓是李邕化名,真伪无考)勒石。碑为青石,高272厘米,宽133厘米,圆顶。有阳文篆额"麓山寺碑"四字,清晰无损,碑文28行,每行56字,共1400余字,行楷书。因年久碑面风化,部分断裂,现存1000余字。

麓山寺碑碑文叙述自晋泰始年间建寺至唐立碑时,麓山寺的沿革以及历代传教的情况。词章华丽,笔力雄健,刻艺精湛。因文、书、刻工艺兼美,故有"三绝碑"之称。又因李邕曾官北海太守,故亦称之为"北海三绝"碑。该碑是长沙市尚存最早、价值最高的碑刻,为历代艺林、文豪所推崇。麓山寺碑在用笔方面,由于李邕博采魏晋时期钟、王书体和北朝碑刻书法之长,所以落笔坚实,谨严而开合得体。在结字方面,结构宽博,向四面开放,中宫紧缩,充分体现了李邕行书奇崛多变的艺术特色。

李邕(公元678—747年),唐代书法家,能诗善文,尤擅长行楷书。李邕曾任北海太守,故世人称其为李北海,广陵江都(今扬州江都区)人,一说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当时的达官贵人以及很多寺观常以金银财帛作酬谢,请他撰文书写碑颂。他一生共为人写了八百篇,得到的润笔费竟达数万之多。但他却好尚义气,爱惜英才,常用这些家资来拯救孤苦,周济他人。李邕撰文书写的碑文,常请伏灵芝,黄仙鹤和元省己鑴刻。据明代杨慎的《丹铅录》考证,这三人很可能也是李邕的化名。他的传世书迹很多,但以《麓山寺碑》、《李思训碑》最为世人重视。

李邕性格好爽,喜爱结交名仕,和杜甫更是忘年交。唐天宝四年,李白与杜甫游踪齐鲁,留下了很多诗篇。当时,北海太守李邕,连日赶往齐州与杜甫会面,会见的宴席安排在新建的历下亭上,齐州的很多文人雅士都前来作陪。李邕与杜甫把酒长谈,论诗论史,更是提到了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这让让杜甫十分感动。就在这次欢宴中,杜甫留下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佳句。当时,李邕68岁,名满天下,杜甫33岁,初出茅庐。但是李邕慧眼识珠,对杜甫可以说是有知遇之恩。公元747年,李邕受到奸相李林甫的政治迫害,被酷吏活活打死。杜甫听闻悲痛欲绝,写下“坡陀青州血,羌没汶阳瘗”的诗句缅怀李邕。

麓山寺碑节选欣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