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丑越温柔,去皮不痒手:山药的鉴别和应用
越丑越温柔,去皮不痒手:山药的鉴别和应用
年前我们推送了两篇中药方面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条评论点赞最多:
我们想说的是,何止一打?这个专栏会以趣味性和专业性为基础,继续写下去,为大家生动地呈现中医宝库里这颗璀璨的明珠:中药。
往期中药文章,请点击文末链接阅读。
中国人的餐桌上,我们似乎对药食同源的食材有特殊的感情,比如我们本文聊的山药,大家太熟了,中国人没吃过山药的没几个吧?而且,就算分不清具体品种,我们也大概知道“怀山药”、“淮山药”、“铁棍山药”这些词。
因为大家对山药比较熟悉,所以本文我们主要从实用性上,跟大家聊聊山药的鉴别和应用。
本文篇幅较长,时间有限的话,大家可以参考副标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阅读。
◎名字的变迁
◎山药的品种
◎怀山药怎么挑?
◎最简单的方剂:一味薯蓣饮
◎附录
名字的变迁
其实山药本不叫山药,在唐宋以前叫薯蓣。在《金匮要略》里,有个很出名的补虚方叫薯蓣丸,不叫山药丸。
从“薯蓣”到“山药”的演变还有个西方人看不懂的梗,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避讳制度。对于君主、长官、圣贤、长辈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
避讳之风自古便有,至唐、宋和清朝,极为盛行。史料记载,唐代宗名叫李豫,为了避这个字音,“薯蓣”的“蓣”改为药,变成了“薯药”;到了北宋时,又出了个宋英宗,叫赵曙,为了避这个字音,“薯”也改掉,“薯蓣”便更名为“山药”。
最厉害的可能是避李世民的讳,厉害到连“观世音菩萨”都改叫“观音菩萨”了。
山药的品种
山药种类繁多,种植广泛,在各大产区都有品质绝佳的顶尖产品。比如河北蠡县麻山药、山东淄博的宫家细毛山药、福建泉州的山格淮山、广西桂平的金田淮山等等,都是上乘之选。
央视节目里,还出现了四川出产的一种可以生吃的紫玉淮山,颜色清雅可人。
有个小问题,我错了三十年,所以这里必须插一句:山药豆不是果实,而是长在叶腋间的珠芽。种到地里也可以生根长叶,是个名副其实的全息产品。它还有个仙气飘飘的名字:零余子。
零余子也有补益功效。蒸了煮了蘸点白糖,口味还不错的。有时间做个糖葫芦啥的,就更加出彩了。
市场上最常见的山药是这两种:怀山药和淮山药,同音不同字,迷惑性很大吧?
怀山药,人家是河南唻(hè nan lai……),它的主产地在河南焦作一带,古时候称为怀庆府,所以叫怀山药。中药行业里,一般认为它是道地药材。
淮山药,原产地在淮河流域的江苏安徽附近。目前广东、福建、四川、江苏、安徽等地所产的山药一般都称为淮山药。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怀山药大多细长紧实,淮山药大多粗壮肥实。
在这里,我们主要聊聊那个名扬四海、威震江湖、“四大怀药”之一的怀山药。平常我们给山药去皮时,摸到黏液总会手痒得厉害,这个怀山药竟然一点儿也不痒。
上个怀山药的玉照,猜猜是哪个?
对,就是左边这个黑不溜秋的。看这身条儿歪七扭八的,皮肤黝黑、毛孔粗大、须毛丛生,还长紫斑。即便开了美颜,也无法匹及人家右图(超市随拍)这种肤如凝脂的色号。一般市场上,还真是少见如此“磕碜”的道地产品。
怀山药很容易煮熟,而且煮很久也不散,吃起来面面的甜甜的,口感相当不错。老话儿说了,好东西真不一定好看。以后买山药,尽量奔丑的去,八成不错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药行业传承的“道地”二字,讲究之一就是“产有地”。作为道地药材,怀山药以现在焦作辖区内的温县、沁阳、武陟、博爱一带所产最好。
另外,要想挑最道地的怀山药,还要加一个关键词:垆土。怀山药的生长土壤,又有沙土和垆土的区别。下图左边是垆土,是一种特别瓷实、坚硬的土。右边是沙土,看着就松散一些。
两种土质生长出来的山药也是有差别的:垆土山药一般长得弯弯扭扭,不怎么好看,但黏性更大,水分含量更少,品质更胜一筹。由于原产地产量有限,能买到正宗沙土怀山也是不错的选择。
正所谓“离其本土,则千周同而效异”。即使从河南当地选取最好的种苗,各地种植以后,长出来的山药也是有差别的。毕竟每个地方的水土、气候、海拔等都不一样。垆土铁棍山药(怀山)更加瓷实细长,淮山药相对粗短肥实。
划重点啦:原来我们耳熟能详的铁棍山药,就是怀山药。
怀山药怎么挑?
怀山药自古以来就声名远播,《神农本草经》将山药列为草部上品。上品就是毒性特别小的,可以久服。
但山药也并非包治百病的万金油,再好的东西也不是人人适合。比如舌头有大裂纹的可以常吃多吃,而那些舌苔特别厚的人,山药还是少吃为好。
要想买到比较好的铁棍山药,主要记住以下几个小窍门。
1,看,看外观。一堆山药,各种各样,尽量挑丑的、细的、七扭八歪的。像开头照片里的山药,表皮颜色深,须毛多、弯弯扭扭的,越丑越是好东西。铁棍山药通常直径1—2厘米,如果太粗或表皮太光滑、太直,就说明不是正宗的。
2,捏,捏松紧。垆土铁棍山药非常紧实,使出吃奶的劲儿也不容易捏碎。蒸熟又不容易散掉。而一般普通菜山药比较脆,一捏容易碎,切片炒或者蒸,很容易散掉。
3,折,看断面。把铁棍山药折断,可以看到断面细腻紧致,其肉质较硬,粉性(淀粉含量)足,断面有点儿象牙白,黏液也比菜山药少。普通山药不仅肉质比较松脆,没有这么紧实,且粉性也不够足。
4,掂,比手感。垆土铁棍山药密度比较大,所以跟挑西瓜一样,大小差不多的,越压手越好,也就是说密度大的略胜一筹。
5,尝,比口感。铁棍山药中水分含量少,山药多糖等含量丰富,煮出来液汁较浓,口感较干腻、甜香,入口觉得“面而甜”。一般的山药,甜味比较小,有点麻麻的感觉。
一味薯蓣饮
提到怀山药,不能不提张锡纯的名方“一味薯蓣饮”。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只山药这一样儿东西不加别的药,一个光杆司令就出奇制胜,药到病除。在复杂的“君臣佐使”里面,我最早记住的方剂就是这个了。
《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山药之性,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是以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且其含蛋白质最多,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特性甚和平,宜多服常服耳。”
艾玛,还是个双向调节:“又滋阴又利湿,又能滑润又能收涩”,怪不得一味药就能成方。
话说民国那会儿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个新产妇,正在庆幸自己顺利度过鬼门关(那时候的医疗条件,生孩子可真的是鬼门关的)。
忽然这一天,这个新产妇整个人都不好了,呼呼大喘、满身大汗,发烧还咳嗽个不停。赶忙找个郎中来,老爷子捻着胡须看完诊,大笔写了黄芪、熟地、白芍等药。
不料,结果很悲催,吃完药,病不减,反而汗出的更加厉害。
机缘所到,张锡纯后来就给这位女子看诊了。一看不得了,脉虚弱得很,还一息跳七下,到这个份上,有点生命垂危的意思了。
张锡纯赶紧用“生山药六两”,也就是生山药的干燥饮片,煮成汤汁,让这位新产妇徐徐喝下去,喝完添水重煮,一天一夜喝的都是这个水。第二天再换六两山药,继续煮了喝,喝了煮。
结果皆大欢喜:“三日后诸病皆愈”,可见怀山药这个光杆司令的确很厉害。但是这里最重要的一点,一定是生的,也就是生怀山药饮片。
附录
1,张锡纯医案:一味薯蓣饮
治劳瘵发热,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或因小便不利,致大便滑泻,及一切阴分亏生怀山药(四两,切片) 煮汁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之。
产后调养:一妇人,产后十余日,大喘大汗,身热劳嗽。医者用黄芪、熟地、白芍等药,汗出愈多。后愚诊视,脉甚虚弱,数至七至,审证论脉,似在不治。俾其急用生山药六两,煮汁徐徐饮之,饮完添水重煮,一昼夜所饮之水,皆取于山药中。翌日又换山药六两,仍如此煮饮之。三日后诸病皆愈。
闭经:一室女,月信年余未见,已成劳瘵,卧床不起。治以拙拟资生汤,复俾日用生山药四两,煮汁当茶饮之,一月之后,体渐复初,月信亦通。
阴分亏损:直隶青县张××来函∶侄女××,已于归数载,因患瘰证成痨,喘嗽不休,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来函索方。余揣此系阴分亏损已极所致。俾先用一味薯蓣饮,每日用生怀山药四两,煮汁两大碗,当茶频频温饮之。不数剂,喘定汗止,咳嗽亦见轻。继又兼服薯蓣粥,作点心用之,渐渐全愈。
2,山药好吃难采挖
山药横着种,竖着长,挖的时候特别费劲。东西不贵,人工贵。
种的时候,开陇挑沟,平着放。这样种下去,发芽成活率高、出的芽也齐整。
有小伙伴问了,它不应该不横着长么?初中生物老师估计要躺枪了,教过的东西都还给老师了。“根有向地性”对不?许多薯类的根茎长成薯都是竖着成型的,根往下生长继而膨长成块茎成薯。地瓜就是这样长的。
挖山药绝对是个体力活。到了采挖季节,场面也是相当的壮观。要挖出整根山药,就得挖一米多深的坑。稍不留神,山药断了或者破损了,那就连一半价钱也卖不上了。
(原文发表于2019年2月25日,北京厚朴中医)
作者:郭薇华
厚朴六期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