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申报了省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11月1日市里派人先行督导,我作了汇报。材料如下: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我国正在开展新的课程改革,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上的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角色的重新建构的支持源泉就是教师专业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在原有建制的基础上,增加和强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使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而且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实现学生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因为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发展就失去了根本,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发展也就失去了支撑,成为空中楼阁。如何才能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呢?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树立一个高度。
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现今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热点。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教师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领导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牢固树立教师专业成长的理念,制定了明确的建设和发展目标。将教师的专业发展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管理机构,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省特级教师郭淑岚主要负责,由教务处主任吴晓亮具体落实。
我校现有教师63人,其中本科学历31人,专科学历26人,其余6人为中师学历,均在50岁以上。40岁以下教师51人,小学高级教师53人。全校教师中,青年教师居多,但相对的各级别的骨干教师偏少,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已是迫在眉睫,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校在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互联网的接入,拓宽了老师们的视野;馆藏丰富的图书馆保证了师生的读书需求;足额的研修经费保障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近年来,我校教师先后到新疆、广东、吉林、北京、秦皇岛等地参观学习、培训,累计经费支出8万余元。
二、实现两个转变。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努力。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实现了两个“转变”:
第一,领导班子工作思路的“转变”。思路决定出路。管理者树立教师“以人为本,注重过程,多元评价、引领激励、自主发展”的专业成长的理念,从以前直接着眼于考试成绩转变到着眼于师生的成长,摒弃了功利性;从研训时的包办代替转变为引领教师自主发展。
第二,教师工作状态的“转变”。在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完成了从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型;从每天的机械重复到自觉研究跟进的转型。
三、关注三个层面。
1、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教孩子6年,想的是孩子60年。管理者高瞻远瞩,善于立足当下并追求学校的长远发展。“环境优雅,成绩优异,特色优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2、 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帮助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发展规划,建立符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多元评价体系,以此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们不仅关注教师的今天,更着眼于教师的明天;不仅关注教师的工作业绩,更关心教师上班时的幸福指数。
3、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一味地追求自身学术和教研能力而显示专业化水平年代已经过去,教师专业化水平,需要体现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落实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上。面对本地当前应试教育愈来愈烈的态势,我校领导没有将目光锁定仅在眼前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是通过构建一流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个支点,考虑的是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如乒乓球课、围棋课、葫芦丝课、书法课等已纳入课表。我们用心守望着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牵挂着学生一生的幸福。
四、 提炼四点做法。
(一)制度先行,建设书香文化。
1、制度文化以人为本。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如《以校本教研为主的教研制度》、《以课题项目引领为主的科研制度》、《中青年教师导师制定》、《年度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管理制度》等等。用制度来约束、管理、督促、保障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系列目标落到实处,使学校教师专业化建设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在刚性制度管理的同时,更多地是科学人文管理。管理中非常注意淡化管理者的角色和地位,在校长“认真做人、踏实做事”的管理理念指导下,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人,用表率作用感召人,用民主作风尊重人,用真诚关心打动人,使教师真正感受到了做人的尊严和从教的幸福。
2、书香文化绵长致远。
学校应该是一个弥漫着书香的“场”。大力加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打造教师发展的共同体,形成共享共进,追求卓越的区域学习文化。“最是书香能致远”,通过读书提升其精神境界,保持阳光的心态,消除职业倦怠,寻找到新的兴奋点,创生出新的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创造充盈的教育人生。
构建教师终身学习制度。读书的厚度决定课堂的深度,决定教师事业的高度。画地为牢,教师的教育生命难以激活,教学风格中的惰性必然彰显,教师的威信也会随之旁落。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学习积淀必不可少,为了让教师更好地阅读更多的书籍,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教师订书学校买单、教师节送礼送书籍、好书推介、读书征文、读书沙龙等活动,努力打造一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如今,读书已经成为工小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职业习惯,读书增加了教师的“底气”。
学校要求教师一学期学习一本教育专著,坚持写学习笔记,每学年达一万字。“课堂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我们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的遗憾”,这就要求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反思,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学习中,拉近了自己与外面世界的距离,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二)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始终扎实有序地开展校本培训,实效显著。
1、研究性培训:先进的教学来自于先进的教学理念。业务学习和培训必不可少。改变以往“一言堂”的现象,以教师需要为本。“访问式培训”随时随地进行,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的门一直敞开着;“菜单式培训”针对教师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改变过去一厢情愿的状态,效果相当不错。培训中,做到“四定”:定时间(每周四下午两节课后),定内容(或通识培训,或专业知识),定发言人(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定任务(要在行动中予以落实)。
2、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实现教科研有机结合。
我们从实际出发,将教育科研的着力点定位于三个方面:定位于改革、改善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上;定位于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上;定位于促进教师的成长上。通过广泛而持久的教育科研活动,增强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转变观念,成为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教师们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主题研究。本学期我们研究的主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研究教材”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学质量为落脚点。分两轮进行教学评优研讨活动。第一轮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代表先作“示范课”,课后进行反思、研讨;第二轮再由青年教师登台执教。课后分语文、数学、科任三组进行研讨。这种分层次的教学研讨,使老师们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研讨的效果非常好。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我校现有省级课题2项,已全部结题;市级课题6项,其中5项已经结题;区级课题9项,结题6项。课题研究中提升了教师科研素质,带动了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3、活动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教师节,我们组织青年教师“师德演讲比赛”。从身边的先进人物学起,立足本职,提升自我,以高尚的师德来影响人,教育人。
(2)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针对我校青年教师居多的现状,每学期都要搞基本功竞赛活动。今年,我们组织了45岁以下青年教师“板书设计”、“朗读”比赛,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自身基本功的大提升。高靓、刘堃两位老师在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刚上班一年的马丽老师在市级观摩课上作课,获优质课奖励。
(3)加大课改力度,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加大研究教材的力度。“单元教材分析与反思”、“画知识树”等多种形式,正确地把握教材,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提高驾驭教材与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备课中,重点备自己深入思考的内容,体现出教材特色,教师特色。
“课堂大对话”、“精品课例研究”、“专题教研”、“课堂系列研讨”、“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等以研究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校本教研活动,打破了学科壁垒,增加了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唤醒了教师关注课堂的研究意识,培养了教师的研究能力,提升了教师的智慧,对构建高效课堂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聚焦课堂,让课改的魅力呈现于课堂,强化把“把课本教厚”的理念,确立了“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延伸”的三段式的教学思路,采取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方法落实课标新理念,力争实现“轻负担高质量”。学校几位领导分头到所负责的年级听课,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听课意见,提出改进方法。通过研究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课后研讨、行为改进,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和自我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正是在这种“磨课”的过程中,教学中的现实问题解决了,课堂教学规范了,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提高了。“磨课”中狠抓“五种课型”,努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一是推门课。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推门听课,及时了解教师教研教改现状,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督促指导他们落实教学常规和基本的教育理念。
二是过关课。对年轻教师特别是对新调入的教师,安排骨干教师根据学科结对子,亲临课堂指导,适时组织骨干教师听课验收,并汇报验收情况。给年轻教师压担子,分任务,使他们迅速成长,与其他教师齐头并进。
三是汇报课。教师在聆听区级以上公开课回来后,都要执教一节校级汇报课,交流听课收获,及时推广先进经验,让没去参加的教师也受益,整体提高教学水平。
四是示范课。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外出学习,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并指导和参与集体备课,每学期至少上两节示范课,发挥好骨干教师带头作用。
五是研讨课。分学科按不同的主题定时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及时推广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形成总结性材料,在全校进行交流。
(三)适时的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专家引领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当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依靠自身努力很难再突破时,专家的引领至关重要。学校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教师提供更多和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和研讨的机会。我校积极寻求当地高等院校的智力支持。邀请他们不定期与学校教师进行教师论坛、专家报告、课堂教学研讨等活动,为教师学习和发展创设条件。如宣化科技职业学院的贾东立老师为我们进行教师心理辅导,帮助老师们消除职业倦怠;王亚红为我们举办了怎样进行阅读欣赏的讲座,效果都非常地好。区教研员每年都到校听课、教研、指导。充分挖掘身边的优秀教育资源,为我校教师专业成长铺路搭桥。比如请特级教师张晓慧作课,办讲座。
由于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所有教师都有机会到外地进行脱产学习、培训,聆听外面专家的指导,我们注意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让他们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我校有一名特级教师,主管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2006年9月她参加“河北省特级教师讲学团送教下乡”活动,到石家庄市和保定市讲学,全部内容在河北教师教育网上展演。2008年5月到庞家堡送教,为他们做科研讲座;2008年6月,在“张家口市十一五教育科研培训”会上做专题辅导;2009-2010年,她曾经2次为全区的新上岗的教师举办“课堂教学常规”的讲座,受训人数达200余人;3次为全区“骨干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专题讲座,得到所有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十五”期间,她主持的市级重点课题《加强实践,注重积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结题且获市二等奖;“十一五”期间,主持省青年专项课题《小学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结题,获市一等奖,论文《小学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发表在省《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03-A期上。
作为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她努力做管理、教学的行家里手。走上副校长的管理岗位,她尽快实现自己角色的转型,课余时间,她坚持躬耕不辍。2010年已有3篇文章《校长不妨做只懒蚂蚁》、《好校长的三个维度》、《校长的幸福》分别发表在6月15日、8月10日、9月28日的《中国教育报》上。除加强自身的修养外,她还带动全校教师共同成长。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哪里出现了问题,总能得到她及时、具体、有效地指导。专题讲座,教学研讨,试卷分析,全新的理念,全新的举措,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令老师们耳目一新。在她的引领下,在专业对话中,老师们正朝着自身专业成长的方面不懈努力着。
学校要发展,必须依靠各方的力量。我校还特别注重校际间的结对与融合。通过课堂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在管理、实践、研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其中联片教研是比较成功的做法。由一所学校牵头,周边几所学校共同参与,走研训一体化道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如今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育有方的优秀教师队伍业已基本形成。现在,7名市优秀教师、1名市师德先进个人;有20名教师获“区优秀教师”称号、18名教师获“区优秀班主任”称号;1名省骨干教师、4名市骨干教师、市学科标兵2人,市教学能手2人,区级骨干教师5人。
(四)实践智慧的积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
1、学会学习——加速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学科专业化、教育专业化和职业伦理专业化水平。
2、敢于实践——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水平。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当前教师专业化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主要靠实践智慧的积累。
(1)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
(2)对自身存在与发展深入理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条件。
(3)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的实验和批判性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有情人,不断积累丰富的实践智慧。对照、反思,加快成长。在激扬智慧,凝聚合力,追求专业发展的愿景中,实现教师整体素质的大提升。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迅速。近两年来,有1名教师的课获国家级奖励;有2名教师的课获省级奖励;3节优质课获市级奖励;20余篇论文获得省、市级奖励。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高,居全区前列。学校先后荣获河北省德育示范学校、“河北省第十届小学生雏凤杯作文竞赛”优秀组织奖;宣化区文明单位,宣化区教学管理先进校、教学工作先进学校、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等。
有着四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工业街小学,以其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鲜明的办学特色、斐然的教学成绩,成为了塞外古城一支绚丽的奇葩!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将不断探索,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