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已发现60多个黑洞,未被发现的更多,它们很善于隐藏自己

黑洞是宇宙中一种常见的天体,是超大质量恒星的最终归宿。

从黑洞的质量来划分,黑洞可分为恒星级黑洞和星系级黑洞,而恒星级黑洞大多是由大质量的恒星坍缩而来的。大质量的恒星的寿命非常短暂,这是因为质量越大的恒星上的氢核聚变就越剧烈,燃料消耗得就更快,当这些恒星的燃料消耗殆尽之后,便会通过一次耀眼的超新星爆发坍缩为一个黑洞。

黑洞拥有无限的密度和极高的质量,这就决定了任何物体只要进入到黑洞一定距离之内,就会被黑洞无情的吞噬,而被吞噬的物体在进入黑洞之前就已经被黑洞强大的引力拉扯撕碎了。当物体坠入黑洞,便陷入了永恒的黑暗,没有物体可以从黑洞中逃逸而出,黑洞的逃逸速度远超光速,所以就连光也无法从黑洞之内逃出。

黑洞本身不发光,而其又不能反射光,所有进入黑洞的光都无法再次逃出,这就是说黑洞是不可见的。

一个物体能够被看到,要么是这个物体本身可以发光,要么是这个物体可以反射光,当照射到物体上的光通过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的时候,物体的影像便被我们所知了。但是黑洞不反射光,所以也就没有任何办法能够看到黑洞的实体。

那么人类是如何用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原始的观测手段发现黑洞存在的呢?如果一个黑洞独立存在,那么我们可能永远没有办法发现它,但是当它开始吃东西的时候,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目前在银河系中已经被发现的黑洞大约有60多个,这些黑洞之所能够被发现就是因为在这些黑洞周围还存在着其它的天体。

一个黑洞是否容易被观测到,与黑洞周围的天体是密切相关的。

比如麒麟座V616,这个黑洞距离地球约2800光年,可谓是非常遥远,而我们却可以很容易发现它,就是因为在它的附近存在着恒星。黑洞强大的引力将附近的恒星牢牢束缚,恒星上的气体因为黑洞引力的关系而不断被吸引到黑洞周围,在黑洞强大引力的撕扯下在黑洞的周围形成了吸积盘,这些物质在被撕碎压缩的过程中会释放巨大的能量,X射线也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被释放出来的,而我们也是通过这一点才能够观测到黑洞的存在。

所以,严格上来讲,说观测到了黑洞,实际上只是观测到了黑洞明亮的吸积盘而已。在银河系已知的60多个黑洞里,麒麟座V616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但其绝不是宇宙中距离我们最近的黑洞。

因为相比60个已知的银河系黑洞而言,不可见的黑洞数量更加庞大。

黑洞不发光、不反射光,所以如果一个黑洞的周围没有任何天体,那么其也就不会有可见的吸积盘,那么这个黑洞就完全是不可观测的。仰望星空,我们可能会感觉到宇宙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天体,但实际上宇宙是一个非常非常空旷的地方,恒星之间的间隔动辄就是几光年、十几光年,甚至是上百上千光年,所以一个黑洞飘荡在宇宙空间之中,周围没有任何天体物质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而对于这样的黑洞,我们根本无法发现它。

黑洞是大质量恒星的死亡形态,所以宇宙间的黑洞还会不断增多,当黑洞周围的物质全部被吞噬殆尽之后,其就会变为一个真正不可见的黑洞。

正是由于黑洞的不可见,所以也就显得十分危险。

假设一个黑洞飘荡在距离我们百光年以外的位置,那么它不会对我们造成任何影响,只要它的周围没有大量的物质存在,我们也不可能发现它,直到它离我们越来越近,近到足以吞噬掉太阳系的时候,我们才能知晓它的存在。

宇宙间除了由大质量恒星所形成的恒星级黑洞之外,还有更大的星系级黑洞,这些黑洞通常质量巨大,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就被这样的一个星系级黑洞支配着,它就是位于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星系级黑洞通常形成于宇宙诞生之初,它强大的引力会导致大量天体围绕其运行,而这些天体所产生的引力又会进一步影响到外围的天体,从而带动整个星系运转起来,而我们地球所处的太阳系就是在围绕以人马座a*为核心的银心运行,而我们距离银心非常遥远,太阳系与银心的距离大约在25000光年到28000光年之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