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笛丨诗光铺满西子湖(之二)
三、柳永——东南形胜三秋桂
宋代的词辞风,有相对于“豪放”流派的“婉约”一派。柳永,便是代表人物之一。
他有两篇代表辞作,一首是以写情而著称的《雨霖铃》,每读一次,都依旧会在心里不厌其烦地生出一种想落泪的潸然: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还有,不但河道上的夜风清冷,而情人别离后的心情更凄凉: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堪那,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然而,柳永沿京杭大运河到了杭州后,“天堂”美景使他心境陡然好转,心情豁然开朗。一篇《望海潮》一出手,便引来世人惊叹,皆曰对杭州佳境描述到位,使人们对“天堂”更加向往: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个柳三变以赞颂的笔致,铺张的手法,清新的语调,出色地描绘了西湖的秀美景色和杭州的繁华景象,同时也渲染了统治阶级的享乐,反映了歌颂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如果我们能够滤去古文相对于我们现代汉语所固有的霉涩语意隔阂的话,无疑会迅速地感到辞中的绝妙之处。
相传金兀术在北方屯兵觊觎江南之时,读了这首诗辞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句后,竞拍案惊叹道:天下竞有这等天堂般美景,我们必誓征占之。
于是就有了“柳永诗句引来金兵而亡宋”之说。
这种说法的真伪只怕难以考证,但这件事也符合人的“向美心理”。生活中不是常有美女令恶棍垂涎的事例么?无论怎样,这种说法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南宋时作为都城的杭州,是异常的繁华美丽,同时也表明柳永诗句的确写得精雅而绝好。
西湖的美景总能孕育出美妙的诗篇。
四、林升——西湖歌舞几时休
西湖的山水美景既滋养人,也陶冶人,更能醉人。甚至当年有不少人的意志,已醉到了麻木不仁的程度。
面对金兵的铁骑,腐败无能的宋王朝只有节节败退,已无还手之力,乃至徽、钦二帝被俘,成了亡国奴,一统大宋天下有半壁江山被踩在铁蹄之下,受奴役的黎民百姓多么渴望新皇帝能够鼎力回天,光复中原。
然而大宋朝廷南迁之后,才发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美丽的钱塘西湖端的别具洞天,同繁华的开封汴梁相比好到天上去了。
暂时的停战带来的平静相安,使王公大臣们感到回不回汴京又怎样?一个远不如天堂美丽的中原京都,丢了就丢了吧,在这里岂不更好?于是,也就渐渐地“乐不思汴”了。从而暗淡了刀光剑影,不闻了鼓角争鸣,忘记了国土沦陷的耻辱,抛却了肩上的责任,开始了他们“天堂”醉生梦死的“新生活”。
“三吴都会”的杭州,成了南宋时的京畿要地。腐败昏庸的统治集团只顾在此游览西湖名胜,吃喝玩乐,听歌赏舞,再不思挥鞭北指,饮马黄河,收复失地,令那些有良知的志士扼腕叹息,痛心疾首。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是晚唐大诗人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针对南朝时陈朝末代皇帝陈叔宝荒淫奢侈,耽于声色,终于亡国的极为独到而一针见血的描写。
“后庭花”是指宫庭乐曲《玉树后庭花》。两句的意思是歌女们(同时也含指赏乐的贵族们)根本不懂得亡国多么令人悲恨,还在忘我地唱着、并沉湎于这《玉树后庭花》的蘼蘼之音里。
诗人在借“商女”来谴责醉生梦死的达官显宦,婉曲隐折的诗句之中,交织着强烈的不满与尖锐的讥刺。如今的南宋京畿,又一次成为杜牧诗句的真实写照。
南宋的西湖,是历史上一个诗作喷涌的时期,同时,也更多的浮载着民族的屈辱。面对临安如此情景,当时有位叫林升的诗人,在一家旅店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在古代,诗人有在屋宇房间墙壁上题诗写辞的惯。这实际上是在科技不发达的条件下,一种比较便捷自由的“发表”作品的方法(同时也有着文化性的美化作用)。南宋王公大臣的昏聩令林升愤恨不已,于是他直抒胸忿,矛头直指暮落腐朽的“后主”朝廷,在旅馆的墙壁上写了这首诗。于是这首抨击时政的“反动诗词”一“出笼”,立刻引起了许多有良知之人地共鸣,令人感到如雷贯耳,文人墨客更是爱不失手,便广为传抄,影响极大。
这首诗借眼前的景物,直陈所见,表达了对南宋统治忘记收复沦陷国土、为民族雪耻大事,而苟且偷安,偏安一隅的轻蔑与嘲讽。诗句极具典型性,概括性极高,语言简明而意味深长,写出了郁积在人民心头的怨恨,代表了黎民百姓的心声,毫不留情地鞭挞着昏庸统治阶级的荒淫嘴脸。不肯远虑者,必生近忧。从诗句所反映的朝廷心态来看,大宋王朝的彻底覆灭已不可避免了。(未完待续)
作 者 简 介
舞笛,本名蔡全胜,大学文化,祖籍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长期工作于煤矿企业,高级企业培训师,系河南省作家协会和中国煤矿作协会员,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文艺创作协会副秘书长。曾在报刊上用本名和舞笛、狄湖龙等多个笔名发表文学、新闻及理论作品,出版有《人在旅途》、《借题发挥》等三部文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