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失落是人生的必修课 | 公社原创车队

文丨郑文

编辑丨小叮当

我们应该有勇气说:“将来,不管好的坏的我都会接受。”

持续关注汽车公社的人都知道,我们去年开始参与了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企业EV组别的比赛,并且算是首战告捷。在以比续航里程为规则的比赛中,以6圈,15865米的成绩给了团队一个圆满的交代。

这个成绩,在20支本田直系或旁系亲属战队,3支本田供应商合作商战队,两支业余战队中(共25支队伍),属于中游水平。也正是这样的成绩给了首战的我们一颗很甜的糖。

而今年,我们带着满腔自信,在经费范围内,对车壳进行了大尺度改变。其中包括将车壳换成了重心更低,流线更科学的形态,车壳车架全部换成碳纤维,车架结构也做了一定改造……尽可能在所有层面完成了对车辆的轻量化处理。

不瞒大家说,在到肇庆赛车场之前,就个人而言,我对比赛结果的目标是保8圈争9圈。

不过生活确实很少有所谓的主角光环,在2号的练习赛中,还差一点点七圈完圈的现实告诉我们,第二天正赛中,我们的战略只能是保6争7。如果第二天争7不成功,至少在客观结果上,意味着我们今天所做的所有改变,并没有为增加续航添任何贡献。

但我的内心没有任何一刹想过那个较坏的结果,源于对团队的信任以及强大的自信,我依然相信第二天争7一定能成功。直到3号上午11点左右,当那辆耀眼的红色小车勉强开过第六圈终点线时,我明白过来,那个我内心从没想过的结果出现了。

6圈,在企业EV组24支队伍中,排名第19。《阿甘正传》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当下,我尝到了一颗无比苦涩,却只能咽下去的巧克力。

一时间,我像个孩子一样无法控制情绪,失落伴随着气愤、心酸全数涌上心头,那种气愤是出于无力改变客观事实,那种失落是缅怀过去付出的点滴,那种心酸是标记非专业选手的种种不易。

往返市区、松江深夜到家(我们的造车场地租在松江);右转向过大拆了又装,装了又拆;买不到配套零件,跑遍五金市场;拆校园减速带练车,围着教学楼一圈圈练车……一个个片段像电影一样在脑海放映。

甚至就在十几个小时前,队员在十一月依旧炎热的广东,跑遍附近的店找一个14号非国标的轴承。最终在没买到的情况下,靠大家的智慧解决完轴承问题,才安心回到住处等待第二天正赛的到来。彼时,已经晚上10点多,赛车场上已经一片黢黑。

相对于其他企业的专业选手,我们还有一个媒体身份,我们的本职工作是写稿,搞车队也意味着我们将会牺牲更多休息时间、挤压写稿时间来做这件事。聪明人很多,为车队ALL IN恰恰是一件很傻的事。一句话说得容易,但做起来真的难极了。个中滋味,旁人难以体会。

也正是这些具象的场景,为这份失落、心酸、气愤平添了更多的分量,压得人喘不过气。

3日下午,站在领奖台下的那片空地上,看着人群熙攘,你很难看出来谁有着跟我们一样的失落,但一定有。那几个依然是0圈的团队,他们该是如何的失落?作为专业选手,他们甚至有比我们更强的技术实力,他们又该如何自处?

好像与他们比起来,我们的失落实在显得有些轻巧了。

回到这个赛事本身,我们或许更应该关注电动车本身。也正如队长所说的难点,从初生牛犊不怕虎到今天,“了解越多,越觉这个比赛就是砸钱,或者知识不够,而每个人的知识也是有边界的,能力有限,在媒体更难。”

换个维度说,如何将电池的续航里程开发到极致,这在另一个层面上,是整个汽车行业在攻克的课题。短暂的失落是有的,只要不丢失继续探究行走的勇气,结果还远远没有出来。

现在,我和我的队员们应该有勇气说:“将来不管好的坏的我都会接受。”感谢人生中这重要的一课。

Rush less,feel more.

郑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