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平衡主义[2021版]

欧  华

地球几十亿年,人类几千年。地球运动和人类活动改变了大千世界。

人类是万物之灵。经过了几千年的人类活动,我们发现并运用了利益原则和平衡原则,人类社会得以飞速发展。作为人类思想灵魂的两项基本原则——利益原则和平衡原则,功不可没。

人类活动,其主要形式就是利益财富的生产,然后是对其占有、交换和享用。世界人类活动如此简单?正因为人类在利益财富的占有、交换等环节上出现了问题,人类活动才趋于复杂化。

纵观人类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始终肩负着两个重要使命:一个是利益财富的创造,一个是利益财富的分配。人类在这两个重要使命的驱动下,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历史时期的进步与发展。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界的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人类利益财富也随之得到了不断丰富。但是,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也记载着由于财富分配问题以至出现社会骚乱、动荡(包括暴动、战争)等形式的这些有损于人类事业进步与发展的非常事件。

为了更多、更快、更好的发展人类事业,让我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我们这里谨述人类平衡主义之真理。

人类的两个重要观念。

我们知道,人类的社会活动首先是获取物质利益的活动,没有物质利益人类就不能生存与发展。象食物、住房、土地等都是具体的利益实体形象。由于这些利益实体形象的时常出现,逐渐的在人类脑海里形成了利益观念。我们也知道,人是有想象力的,在不管是数量方面的还是种类方面的利益形象(指通过劳动能成为客观存在的利益形象)驱动下的生产实践活动,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物质利益。这有使利益观念内容增多的趋势,我们说人是物质利益的追求者。利益观念下,想象的东西是利益方面的即产生新的利益形象(包括发明创造)。由此可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物质利益就必须尊重和加强人的利益观念。我们称之我们坚持了人类的利益原则。

利益原则是人类普遍活动的行动指南。

在利益原则下,各利益单元自身有其扩张、膨胀性要求。这是人类发展之真正动力源。

(以往的利益实体形象和新的利益(虚拟)形象都是利益观念的内容。以往的利益实体形象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新的利益形象有待于人类实践的创造。新的利益形象是生产实践活动的驱使动力。)在利益原则指导下的生产实践活动,人类支付的力量越多、相应的获取物质利益就越多;人类支付的力量越少、相应的获取物质利益就越少。人类支付力量(体力与智力总和)多少与获取物质利益多少之间的关系是成正比例的。人类力量支付于自然界,可以说是人类利益(能量)的一种损失,不过这种损失是为了向自然界获取更大利益形成的,这种利益损失可以通过所获取的物质利益来补偿。这对于人类本身来说,利益得到了平衡。我们把这种平衡称之为人类行为(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利益平衡。

在人类力量的作用下,自然界被改造、征服,形成了相应的更多的物质利益(对人类来说)。只要人类的行为不违背自然规律,人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就能成为现实。我们说,自然界维护人类行为利益的平衡。自从人类生产活动以来,人类行为利益的平衡现象就一直存在着,深深地感印在人类的脑海里,并逐渐的形成了人类行为利益的平衡观念。这种人类行为利益的平衡观念,已经被全体人类所接受,即形成了人类行为准则——平衡原则

我们说,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类彼此之间建立了一定的关系。在利益原则下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人類彼此之间的关系难免会出现矛盾。这种矛盾如何解决呢?我们知道,人类的一切行为活动往往都是与利益紧密相关的。我们在与自然界之间的行为活动中得到了一个平衡原则(人类行为准则),我们在人类彼此之间的行为活动中就会自觉地将这个平衡原则加以运用。以平衡原则为准绳来处理人类彼此之间行为的关系问题,是尊重自然规律的表现,是正确处理人类彼此之间行为关系的唯一科学方法。

坚持平衡原则的主体,即人民大众所说的那些好人,他(她)们不分国籍存在于整个世界人类群体中,为人类发展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們人类彼此之间的行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坚持平衡原则的行为(即平衡行为),一类是不坚持平衡原则的行为(即非平衡行为)。我们常說的“公平、公正、平等、合理、正义”等行为都属于平衡行为范畴;“正义”是维护、确保平衡原则的行为,应同属于平衡行为范畴。至于“侵略、剥削、压迫、欺凌”等行为都属于非平衡行为范畴。

人类平衡主义既要坚持利益原则又要坚持平衡原则 。人类平衡主义是以坚持利益原则基础之上的平衡原则为思想精髓的理论体系。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人类也逐渐地形成了其它的一些意识观念,如佛教观念、审美观念、旧制度观念、人权观念以及人生观念等。

利益原则和平衡原则是我们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原则。这两项基本原则既是人类的思想灵魂,也是人类活动的普遍行动指南

人类在现实活动中,产生了利益意识和平衡意识,利益意识和平衡意识又能作用于人类现实活动,新的实践活动又能产生新的利益意识和平衡意识。这种意识形态不断循环推进,使得人类社会不断的向着美好未来进发。

信仰是人类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信仰。这种信仰对于人类事业具有着重要意义。

人类意识形态领域的科学组成部分是平衡主义。平衡主义将最终成为现时代人类的共同信仰。

随着人类物质领域和意识形态的不断完美结合,利益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典型的意识形态:自由论、统治论、发展论等;平衡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特有的意识形态:公平论、道德论、社会论等。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意识观念,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利益观念和人类彼此之间行为活动的平衡观念。利益原则,促使人类不断地去生产劳动、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平衡原则,无处不在为调节人类彼此之间的行为关系而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平衡主义社会里,区别利益(资本)主义行为和平衡主义行为就在于这种行为是否同时坚持人类的两项基本原则。只坚持利益原则的行为不是平衡主义行为,而是利益(资本)主义行为。只坚持平衡原则的行为也不是平衡主义行为。只有在坚持利益原则基础之上平衡原则的行为才是平衡主义行为。

下面我们从人类的两个基本原则(观念)出发,看人类社会发展趋势。

我们知道,整个人类的生活物质来源与具体个人的生活物质来源是有所不同的。人类总体生活,务必通过生产行为活动向自然界获取物质利益,其方式只有一种。个人生活,可以通过生产行为活动或个人或合作向自然界或向他人获取物质利益, 其主要方式有三种。我们先讲通过生产行为活动向自然界获取物质利益的情形。在利益原则指导下,人们努力支付出个自的力量用于物质利益的生产行为活动,自然界是维护人类自身利益平衡的。通过生产,向自然界支付了较多的力量就会得到相应较多的物质利益;向自然界支付了较少的力量就会得到相应较少的物质利益。一个人的力量有大有小,因人而异。在对自然界进行生产行为活动的过程中,由于个人的力量大小不等而造成的贫富不均,这是自然现象。平衡主义对这种富翁的所有财产是给予承认的。其次,我們讲人类彼此之间共同合作获取财物的状况。人类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财富,组织了相应的利益单元(如农场、工厂、学校等)进行劳动创造。劳动创造的利益财富有个分配问题, 就是说物质利益方面的分配行为如何进行?平衡主义坚持人类行为的平衡原则,就是要坚持以各自支付力量的多少为依据来进行物质分配。但是,在利益(资本)主义社会里,利益观念占据主导地位严重冲击着平衡观念,一切唯利是图,使之本来就因各自力量大小不同而造成的贫富差距更加扩大化了。其实,人类贫富之别由各自力量大小不等所造成的差别不会是很严重,贫富悬殊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利益观念严重覆盖平衡观念,致使不维护人类彼此之间行为的平衡原则。正因为不尊重人类的平衡观念,不坚持平衡原则,导致那些贫者完全失去生产资料甚至是贫者自身。平衡主义的富翁与利益(资本)主义的资本家区别,就在于他们获取利益财富时是否坚持平衡原则。坚持平衡原则致富的就是平衡主义的富翁,不坚持平衡原则致富的就是利益(资本)主义的资本家。

第三,我们讲向他人获取物质利益的情形。

这里主要指的是极端利益主义者的杀人、放火、强奸、抢劫等情形。坚持利益原则的行为要有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必遭他人的坚决反对和反抗,这个限度就是平衡原则。

主导我們人类发展的思想有两种:一种是利益主义思想,一种是平衡主义思想。

由于社会发展首先是物质生产(人类第一需要)的发展,生产发展又必须尊重利益观念,所以利益观念首先占据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利益(资本)主义社会比平衡主义社会较前诞生于人类了。

我们从利益(资本)主义开端说起。如果在利益竞争中,人类都坚持平衡原则来进行生产行为活动,由于每个人的力量大小不等,按平衡原则也要出现富与贫(相对而言)的差距,只是这个富贫差距不会很大。但是也有可能因为那些力量支付率极低的人变得一无所有,怎么办?平衡主义是不会任其自然地烂下去(平衡主义是以坚持利益原则为基础的),平衡主义在平衡原则自然的作用下会重新向他们提供劳动权并组织、指导他们进行高效率的劳动。

综上所述,平衡主义主张实行在坚持利益原则基础之上的平衡(原则)行为所取得的财产所有制;同时向那些极少数力量支付率极低的人重新提供一定的物质财富,以确保他们的生存与劳动权。

人类社会利益单元的形成。

在利益原则下,人类自然会形成大小不等的利益单元,以适应人类实现各种利益目标的活动。

人类利益单元包括个人形式组织形式的利益单元。个人是组成利益单元的基本要素,也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基本)利益单元。组织形式的利益单元其力量普遍远大于个人形式的利益单元。人类很多利益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依靠组织形式的利益单元(即共同体)

人类最原始的利益单元有个人、家庭、宗族和部落等的利益单元。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各利益单元按其组织性質的不同,可分为家庭、工厂(农场)、学校、医院、教会、政党、政府以及国家等形式的利益(集团)单元。

平衡主义利益单元,由利益(原则)而生,以平衡(原则)作协调,实现利益单元共同(体)的平稳获利与成长。

我们最后结论:人类财产实行平衡主义利益单元所有制。并以部分社会积累(以社会福利等形式)作为一种救济或援助补充手段来保障人类社会的健康、文明发展。

平衡主义社会的中心工作是发展生产力,目的是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其重要任务是要解决好人类即得利益财富的分配问题,保护好以坚持平衡(原则)行为所取得的各利益单元财富。

利益(资本)主义已经成为历史过程,我们也不可能回到利益(资本)主义最原始时期,平衡主义只能收受包含有非平衡行为而获取的社会财富。平衡主义取得政权之后,对利益(资本)主义现状如何处理?禁止资本家的非平衡行为的再度发生,最后达到彻底的消灭。对资本家、地主以往靠非平衡行为获取的财物实行没收。然而哪些是非平衡行为获取的财物是难以分清的,果断措施就是全部没收,并将它作为向劳动者重新提供自由劳动权的物质基础。利益(资本)主义改造之后,如何进行平衡主义建设?简单的说,平衡主义尊重人类的两个重要观念,即坚持在利益原则基础之上的人类行为利益的平衡原则。对于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生产行为活动,只要我们坚持利益原则就可以了(至少目前可以这样说,但是随着今后的诸如生态平衡等问题的出现也要对自然界讲平衡原则的)。至于坚持平衡原则,自然界会维护和帮助我们人类解决的。对于人类彼此之间的生产合作行为,我们既要坚持利益原则又要坚持平衡原则,即生产的时候要坚持利益原则(这是人类对自然界发挥能动作用的力量源泉),产品分配的时候要坚持平衡原则(人之间的产品分配行为是人类自己的事)。平衡主义的产品分配就是要坚持平衡原则。平衡主义制度实行利益原则基础之上的平衡原则的所有制,所以为了坚持利益原则这个基础,就必须把生产资料(包括土地)等财富分给劳动者。由于工业生产的组织性、整体性才能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利益,这就要求劳动者集体筹资(即企业财富属于劳动者),并推举能人、专家担任生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通过生产行为活动取得的产品,在坚持平衡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利益财富分配(分配问题将另行重点讨论)。

平衡主义坚持利益原则基础之上的平衡原则,就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平衡主义行为规范》。它包括分配行为、刑法行为、道德行为、市场行为、管理行为以及知识行为等方面的内容。这是平衡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一切社会制度的不同之处。所以平衡主义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平衡主义行为规范》的制定质量,以确保《平衡主义行为规范》高效率实施。

中国目前许多的法律就是根据平衡主义原则制定出台的。平衡主义坚持利益原则基础之上的平衡原则,就是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按劳分配原则。平衡主义坚持这个原则的一个最难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各种不同性质的劳动量的价值量(就是说各种一定的劳动量等于多少物质利益的确定问题)。

先讲个体劳动的价值量确定问题。在个人对自然界支付劳动的情况下,每个人为了实现自己追求的即得利益就必需向自然界付出劳动,付出劳动越多得到的物质量就越多,要想得到更多物质就必需付出更多的劳动。自然界就好比天然大宝库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财富,只要人类付出劳动(符合自然规律),就会得到一个相对应的物质利益。自然界维护人类行为利益的平衡。

再讲集体劳动的价值确定问题。在人类彼此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向自然界支付劳动的情况下,就会有一个产品分配的问题。

我们知道,商品的价值是人类生活对这种商品的需要性程度高低所决定的。某种商品对人类生活用途性大(即人类生活对这种商品的需要性程度高),则这种商品的价值就大(商品短缺也会造成这种情况)。劳动生产者从产品价值中获利。商品价值可以通过市场用货币量来表现(即统一用货币量多少来表现人类生活对这种商品的需要性程度高低),其中用货币量来表现商品价值以前有商人获利的流通价值存在,我们可用以下等式表示

商品(价) =产品(价)+流通(价)

产品(价) =商品(价)-流通(价)

所以知道了商品价值及流通价就可以得到产品的价值。知道了产品价值,只要减去产品的成本价值就可以知道生产劳动者对生产产品所支付的劳动量的价值。我们把用商品价值来间接的对产品生产者的劳动量的价值进行的确定,即完成了一定劳动量(以产量计)等于多少物质利益的确定,叫做按劳分配的第一确定方法。如果共同劳动生产的产品是多工序的并通过每个劳动者分批独立完成的,那么将完成第一道工序后的不完全产品作为“商品”卖给进行第二 道工序工作的劳动者,完成第二道工序后的不完全产品作为“商品”卖给进行第三道工序工作的劳动者……,(完成最后一道工序工作的产品已经是完全产品了),有几道工序就有(n-1)个不完全产品,每一 工序后的不完全产品都可以作为“商品”,所以每一道工序过程中,劳动者对这一道工序后的不完全产品所支付的劳动量的价值仍可由按劳分配的第一确定方法确定(只不过“商品”的价值表现者不是消费者而是从事下一道工序工作的劳动者)。如果每一道工序工作是由多个劳动者共同完成的,那么这“多个劳动者”构成了一个劳动单元。这个劳动单元内部的分配问题,由于不能再从这个劳动单元工作中再分出不完全产品来作为“商品”了,这个劳动单元内部的分配问题只能由平衡主义根本——坚持利益原则基础之上的平衡原则来解决(即内部的分配要以劳动单元获利最多为目的),这就要求内部的分配以充分提高所有人员的工作效率为目的——从而诞生了优化组合单元(单元内部这种分配方法称为平衡主义分配的根本方法)。

最后讲非直接生产劳动的价值的确定问题。如何解决非直接生产劳动者的分配问题呢?我们同样可以根据价值大小取决于人类生活对它的需要性程度高低来解决。比如社会治安工作,人类生活的确需要,治安工作相当于“产品”,是治安劳动者的“产品”(当然有一定质量要求的),不过这种“产品”不能通过市场以货币量多少来直接地把人类生活对它的需要性程度高低表现出来,人类生活对这种“产品”的需要性程度只能通过对劳动量的价值进行试价方法来确定。如为了满足社会治安要求,有关部门就要按照实际的治安工作量来招收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面向全民择优录取),由于规定的工资收入偏低,所录取的工作人员不想干(具有相当水平但没有被录取的待招人员也没有想干的要求),这说明人类生活对治安工作的需要性程度与工作人员的劳动量的价值确定不当,应该再试价工作人员的劳动量的价值即提高治安工作人员的工资(或待遇),当试价劳动量的价值在某一定量时,具有相当水平但没有被录取的待招人员有想干的要求,这时我们可以认为治安这个具有一定质量要求的“产品”的价值与人类生活对它的需要性程度相符了(这是相对一定时期来说的)。但是,试价也不能“过剩”,否则也不是按劳分配。我们把这种试价价值法叫做按劳分配的第二确定方法。

下面谈谈有关社会现实的几个重要问题。

国家的形成。

在利益原则和平衡原则的共同作用下,特定区域内的各利益单元之间自然客观(或自然的遵守平衡原则)联系起来,并处于相对的平稳状态,从事着人类的繁衍与生活,这就是初始或原始意义的国家。

原始意义的国家具有着自然客观属性。但是,在政权性质的利益集团(如政党)作用下对其利益财富的占有、支配,这就使得原始意义的国家变成了现时代意义的国家。现时代意义的国家具有着人为主观属性

人类社会现实中的国家一般都具有国家的双重属性

实现全球现时代意义的国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目标之一。

现时代意义的国家特征是执政集团完全或不完全的占有、支配其一切利益财富(包括自然资源和人)。

几千年人类活动总结:人类科学思想是平衡主义。下面我们来看人类社会科学发展趋势。

在人类平衡主义指导下,各利益(集团)单元之间不断的竞争形成了各自的实力范围;各利益单元依据自身能量相对平衡于社会结构中的特定位置上。为了确保各利益单元自身能量的最大化,各利益单元都相应地形成了自己的系统理论(包括利益单元内部关系准则)。家庭是组织形式最稳定的利益单元。其不存在内部关系准则,成员之间是靠婚姻、血缘关系起主导作用联系起来的。高级利益单元具有着自身的内部关系准则,使得各成员(基本要素)之间紧密联系起来。

利益原则下,人类社会各利益(集团)单元之间经过相互激烈竞争,其结果是最大能量的利益集团取得了一定区域内所有利益财富的占有、支配权——现时代意义的国家诞生了。

国家是人类群体坚持利益原则的最终产物

国家是一定区域内由包括统治(执政)集团在内的一系列利益(集团)单元所组成的更大利益(集团)单元。统治(执政)利益集团,是通过其执政权力完成了对国家利益财富(包括各利益单元)的完全或不完全的占有、支配。国家区域内的各利益(集团)单元处于相对的利益平衡状态。

为了国家利益,执政集团务必坚持平衡主义、并充分运用好人类思想灵魂的两个基本原则。坚持利益原则,激发了每个人的行为动力并能使之创造出更多的人类利益财富。坚持平衡原则,有利于每个人(不管是以利益单元的基本要素形式或以利益单元的独立形式存在)所处社会地位的相对平衡稳定,从而保证了国家得以平衡健康快速发展。

国家在人类思想灵魂的作用下,可能会出现左翼(即只坚持利益原则)政权或右翼(即只坚持平衡原则)政权,未来真正国家中央政权是平衡主义政权。人类群体未来趋向于科学平衡主义社会。

國家的首要问题是執政權问题。

国家政权取得(转移)形式主要有三种,即继承、选举和武力夺取等形式。其中权力继承形式又分两种,即权力血统继承和权力单元(集团)继承。不管通过何种途径竟争获得国家执政权的利益集团,首先都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实力。这是人类利益原则的驱动。

国家政权是指国家范围内执政集团完全或不完全地占有和支配其他利益单元的力量。主要是指执政集团自身的力量(包括军队、警察等)。最高权力者运用政权集团的运作机制,掌握最高权力。

对于全体人类而言,国家执政权性质非常重要。国家执政权力或是属于个人或是属于某一利益集团或是属于全体国民。由于国家政权性質的不同从而出現了君主或独裁制国家、利益(资本)主义国家和平衡(社会)主义国家等。

国家政权要得到巩固、加強和发展,就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凡是人民反对的政权,就会走向衰弱、最终走向消亡。这是国家政权得以生存、巩固与发展的历史经验。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國家政权性质完成了以消灭私有制为最终目的向以充分满足人类生活需要为最终目的的伟大转变;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向人类先锋队组织的伟大转变。中国共产党成为国家执政權力的利益集团,代表着最广大人民利益。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由于民族、区域等方面的限制,构成更大的利益单元(比如联合国之类的能统一全世界人类的利益单元)目前还不具备条件。

当今整个世界人类正处于原始意义的国家状态。因为整个世界人类还不具备现时代意义的国家特征。

未来全世界,平衡主义将主导人类各利益(集团)单元的行为活动,国家执政理念也将逐步平衡主义化,这是人类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平衡主义社会,由利益(原则)而生,以平衡(原则)作协调,实现人类社会共同(体)的平稳获利与发展。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人类平衡主义者目前还不是一个具体存在的利益单元(执政集团)。人类平衡主义者对各个具体利益单元内部或不同利益单元之间行为进行协调,确保其行为活动遵守坚持利益原则基础上的平衡原则,以维护人类利益的最大化。当今世界,每个国家里都有着这样属性相类似的部门存在,就象联合国一样,不过只是一个协调机构,或者分散在不同的利益单元内部,缺乏强制力。我们应该把监察部门改为平衡部门更加合理,联合国改为国际平衡总部,各国相应设置平衡部。我们的口号是:全人类平衡主义者联合起来!

无产阶级革命和平衡主义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这场无产阶级革命,它同以往历史的阶级革命是有本质区别的。以往的阶级革命(如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之后,产生了新的统治集团,实行了阶级报复,其实质上是争权夺利、改朝换代的革命(这种革命是永不息止的),它没有消灭阶级,而是产生了新的阶级,这种革命并不是由于人类平衡主义的发现所产生的。共产党领导的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平衡主义政权的无产阶级革命,这种革命消灭了永不息止的争权夺利、改朝换代的阶级斗争,它不实行阶级报复,它消灭了资产阶级同时也消灭了无产阶级自身。无产阶级革命是由于人类平衡主义的发现所导致的。无产阶级通过平衡主义政权的建立,对以往资本家靠非利益平衡行为获取的财物实行没收(即完成资本主义改造),此时社会财富占有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现象已不存在了,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个对立的利益单元同时消逝了。不过,平衡主义国家应该注意的是资本主义统治所产生的统治意识观念仍然存在着,由于这种统治意识观念存在于一部分人的头脑里(主要指以往统治的利益单元),所以短时间内还不能消除掉。这种统治意识(观念)的能动作用对平衡主义制度的反抗力量是巨大的,所以这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平衡主义政权来保证平衡主义(坚持国家利益原则基础之上的利益平衡原则)制度的顺利实施。平衡主义国家主要由管理集团和生产集团所构成,这两个集团之间是相互需要、平衡合作的,不过这两个集团之间也存在着由生产所得的利益财富在分配过程中的矛盾(但不是以往的统治与被统治单元之间的矛盾即非对抗性的),如果这种矛盾解决不好(即不按平衡原则办事),就可能会使已经被消灭了的统治与被统治单元再度产生,从而导致无产阶级革命的大失败(如果统治与被统治单元的再度产生,那么无产阶级革命就同资产阶级等一切利益单元革命一样,仍然重复导演着争权夺利、改朝换代的人间戏剧——人类社会制度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即人类的利益平衡观念仍然没有占据社会主导地位)。平衡主义制度下,两大集团的人们都是在利益原则基础之上坚持平衡原则的,人们为了创造更多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进行着各种不同性质的劳动。

 平衡主义社会里,既有坚持利益原则的生产工作,又有坚持平衡原则的管理工作。不过,这两项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向自然界获取更大利益,以充分满足人类生活需要。人类向自然界追求利益过程中(即生产工作过程中),为了获取自然界的更大利益,这就要求人们彼此之间的工作(劳动)行为要坚持平衡原则,使之人们不至于把过多的精力消耗在人之间的利益财富分配问题上,从而把较多的力量用于对自然界的生产活动上。其实,人类生产活动过程中难免要发生非利益平衡行为,但要用平衡原则及时加以调整。非利益平衡行为一旦出现,就要以平衡原则加以调整、再出现再调整这种形式不断循环以至人类的中心工作——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地推进,人类生活水平也就不断地提高着,这就是人类未来社会模式的发展规律。人类行为的平衡原则一定要坚持,这样才能适应利益观念的更新与发展,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国家政权不坚持平衡原则,非利益平衡行为的出现得不到及时的加以调整,如果这种非利益平衡行为长期存在,那么就会出现对抗。对抗是双方之间矛盾的极端表现。一旦发生暴动等对抗形式的对非利益平衡行为进行调整,那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损失。战争、暴动乃是人类高级别的利益集团之间为了保护或获得更大利益而采取的极端行为。战争、暴动,其根源都是非平衡行为惹的祸。不坚持人类行为的平衡原则,是导致这种极端行为的真正根源。

共产党问题。

为了拯救劳苦大众,共产党领导了无产阶级进行伟大的革命运动。这是共产党的历史责任。这种历史责任是共产党在利益原则和平衡原则作用下的综合效应。

共产党的前身是欧洲的正义者同盟,1847年,欧洲正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改造,成立了共产主义同盟。

共产党是世界诸多政党中办事最为公平、公正的政党。这一点可以从共产党的行为与主张中表现出来。什么是公平、公正?公平、公正就是共产党人坚持的平衡原则。

坚持平衡原则的人即俗称“讲理的人”或称“好人”,他(她)们多存在于共产党人的组织中。这些“精英”们最擅长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使得我们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科学与美好。

抛开具体社会性质就处理人类之间行为的方法而言,无非是坚持平衡原则或不坚持平衡原则的这两种方法。所以根据这一点,人类也可以分为两大部类(按思想意识观念分类):一类是主张坚持平衡原则的人,一类是不主张坚持平衡原则的人。两大部类的人又有各自的极端:一是平衡观念极强的人,一是利益观念极强的人。当然,主张、坚持平衡原则的人是尊重自然规律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好人、做事公道的人)。其实,共产党就是这种人类的先锋队组织。共产党人以往大得人心,这不仅在于共产党人具有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更重要的是在于共产党人具有全人类的先锋队性质——坚持人类利益原则。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就在于不仅是主张、坚持平衡原则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主张、坚持人类利益原则。人类社会里,对自然界进行的生产活动要靠利益观念极强的人,对人们彼此相互合作、共同劳动所进行的利益财富分配行为要靠由坚持平衡原则的共产党人来处理。人类社会的政权应该掌握在坚持平衡原则的共产党人手里,这是客观自然要求人类这样做。共产党并不是群体的帮派组织,而应该是全人类的先锋队组织,它最善于处理人類之间的关系问题。

坚持人类平衡主义其表现形式就是为人民服务。国家政权以人为本或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其本质就是坚持人类平衡主义。

人类共产党要成为人类整個社會的管理集团,就必需从以往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转变为全人类的先锋队性质——坚持人类利益原则基礎之上的平衡原则,实现公平、正义的真正回归。这的确要以全人类利益为重才能实现这一伟大转变。

平衡主义道路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科学之路。

利益原则与平衡原则之间的关系问题。

坚持平衡原则,是人类为了向自然界获取更大利益而对所获得的利益进行分配的科学方法。人类通过合作(或集体)的力量,能够获得更大利益。之后,为分配这个通过合作获得的更大利益,如何进行?你争我夺?暴力解决?还是平均分配?当坚持利益原则和平衡原则出现矛盾时,平衡主义要求我们坚持利益升级,要坚持更大利益原则。以不出现暴力、破坏为度。平衡原则帮助人类解决了这个分配问题。利益原则是基础处于首位的,平衡原则是第二位的。不坚持基礎首位原则,只坚持第二位原则,人类(事业)就会失败(以往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严重失误,就是只讲平衡原则,不讲利益原则(失去了人类普遍活动的行动指南),导致社会生产动力缺失、生产能力低下、利益财富匮乏,最终在20世纪末出现了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只坚持平衡原则并不是平衡主义。

近百年共产主义运动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平衡主义,才是我们人类走向最美好生活的正确道路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是平衡主义社会。

人类两个重要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

利益观念决定平衡观念;平衡观念对利益观念又有反作用。利益观念决定平衡观念,指的是其内容相对应:有什么样的利益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平衡观念与其对应,没有利益观念也就没有与其对应的平衡观念(或者说,没有利益观念存在,建立与其对应的平衡观念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要也变得更加重要了,就是说利益从物质方面扩大发展到精神方面,利益观念的更新、发展(这里仅指精神利益的出现),就会随之产生平衡观念的更新、发展。利益观念是基础,平衡观念是上层建筑。平衡观念对利益观念的反作用,是指如果不坚持平衡观念,那么就会使利益观念的更新、发展受阻。如人類彼此之间行为的利益分配不合理,即不坚持人类行为利益的平衡原则,使之内耗变多,从而减少人类对自然界支付的力量,最终人类获取利益变少。所以我们把“堅持利益观念基础之上的平衡观念” 称之为平衡主义思想精髓。

另外,平衡观念是人类社会文明、礼仪之源泉。如果我们不尊重平衡观念,不坚持平衡原则,人类就会出现烧杀抢掠等暴行,社会就会变成血雨腥风的人间地狱。

人权问题。人权是指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通俗的讲就是尊重人的利益观念。人权内涵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人的利益观念主要以经济为基础,经济发展了,利益观念也随之提高,这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自从人权诞生以来,人权的内涵、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的得以扩充和提升。从人的政治权利普及到人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等方面,普遍人权得以发展。人权也从狭义变化到广义,即人权从个人的发展到了集体的、国家的乃至整体人类的人权。目前,全世界关于人权事业的发展是东、西方合璧。中国已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发达国家的人权内涵也在不断更新、完善,已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变化。世界上已有四十多个国家把人权问题不同程度地写入宪法。人类的近几百年历史,从人权事业角度看,人类发展史是人权主义运动发展史。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换句话说就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的利益观念”。《世界人权宣言》第二十九条第二款“人人在行使他的权利和自由时,只受法律所确定的限制,确定此种限制的唯一目的在于保证对旁人的权利和自由给予应有的承认和尊重并在一个民主的社会中适应道德、公共秩序和普遍福利的正当需要。”该项条款的“只受法律所确定的限制”,就是要求我们坚持平衡原则。《世界人权宣言》,充分体现了人类平衡主义思想。

我们也谈中国改革问题。我们认为改革的中心指导思想是坚持利益原则基础之上的平衡原则,即生产活动方面要坚持利益原则、人们彼此之间行为方面要坚持平衡原则。坚持这个改革的中心指导思想,是我们当前进行改革的根本(关键)所在。我们既要杜绝资本主义社会的那种只讲利益原则完全扼杀人类行为利益的平衡原则,也要坚决防止只搞坚持平衡原则而完全忽略利益原则的失误再度发生。

我们先谈农村改革现状。农村改革现状具体措施是:土地承包给个体农民,以个体农户为生产基本单位,并禁止土地买卖。现在让我们从社会平衡主义的核心内容——在利益原则基础之上坚持利益平衡原则,来看改革的成功所在。把土地承包给个人,这是坚持利益原则的表现,从而使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以个体农户为生产基本单位,不存在如何进行产品的人与人之间的分配问题,农民多劳就会多得,自然界完成了分配任务;禁止土地买卖,实质上是平衡主义的一种公有制补充手段,因为土地的存在基本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权和生存权。然而,我们还没有很好的把平衡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东西即坚持平衡原则切实的落实到农村的一切行为活动中去,从而使由于个体农户支付的劳动效率不同按利益平衡原则确定的贫富差别更加扩大化了。这一点,是社会主义农村改革要注意的问题。城市改革正在进行中。 城市工业情况与乡村农业情况不同,农业个体户可以是生产单位,不存在人之间的产品分配问题;工业个体工人不能成为生产单位,工业的产品必须由一个企业的所有劳动者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不仅存在着一个生产问题,而且还存在着一个复杂的利益财富分配问题。对于生产来说,一个企业的所有工人是一个整体(至于物质利益分配,则是以每一个员工为单元了)。作为生产单位的一个整体,必须要有统一的领导,谁领导?经理领导,经理治厂!我们说企业内部要有自主权。企业要进行生产,就必须坚持利益原则(即把工人生产的劳动与直接的物质利益联系起来),这是经理的职责。共同劳动的利益财富分配,要坚持平衡原则,一定的劳动量给予一定的物质利益报酬,对于直接生产工人可以根据按劳分配的第一确定方法或根据平衡主义根本分配方法来解决。对于经理等非直接生产的指挥、管理人员的物质利益报酬,可根据按劳分配的第二确定方法解决。但要注意,企业全体人员的收入都来自于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全体人员支付的劳动量的价值中。经理、书记等人员的确定,应该由全体员工按照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状况并根据具体专业方面的能力大小进行考核、选择最合适的人员来担任。社会平衡主义企业里,是全体员工(包括工人和经理)需要经理负责(经理和工人都是劳动者,只是各自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而不仅仅是经理需要工人做工,我们一定要改变在资本主义企业里的只有经理需要工人做工而没有工人需要经理负责的那种旧观念。

上面所说的工业改革中的生产问题、物质利益分配问题,人事制度问题等最关键的是要有企业的自负盈亏作为大前提。企业的自负盈亏,其本质上就是坚持人类行为的平衡原则。这样才有可能使经理真正带领企业走平衡主义道路——坚持利益原则基础之上的平衡原则。

平衡主义改革之际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搞好社会积累(包括税收)。财富到个人,财富又不很多,其趋势是消费增大,扩大再生产变小。社会发展要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就要有积累。资本主义社会里的资本家剥削多数人的财富搞积累,这个积累量大,利于扩大再生产;平衡主义财富分散在劳动者手里,要发展社会、扩大再生产,就必须告诉劳动人民如何搞好积累。村有村会,乡有乡会,县有县会,国有国会,分别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解决积累问题。为了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向自然界获取利益,就必须集体筹资搞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中国改革应该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党、政、企事业内部存在的冗员问题。加以农村改革进入城市的剩余劳动力,使得城市改革更加增大了困难。我国人口众多,相应的又有着土地辽阔,只要我们在聚全民之智慧、集全民之力量的正确思想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够解决好冗员问题的。冗员、剩余劳动力问题是我国的最大问题之一。

中国农村改革的进一步趋势: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国家体制不断完善,我们平衡主义农村将会出现以集体化形式的生产单位来取代个体农户形式的生产单位。我们知道,人的力量支付率在各方面是因人而异的。比如,有的人在体力方面的工作所发挥的力量大,但在智力方面所发挥的力量就可能相应的少了。为了进一步提高全民力量的支付效率即提高全民的工作效率,我们应该打破工人和农民的现行户囗、干部人事制度,针对具体个人力量在各方面工作的支付效率状况来确定一个人的具体工作。我们坚持平衡原则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人们不受社会地位、财产多少以及区域等限制下的劳动平等权(不要错误的认为是物质分配的平等),就是说,一个人做任何一种工作的可能性都是一样的,只是具体工作要看一个人的力量支付率状况如何。在平等就业权力下,一个不愿做与自己力量支付率较高的工作,是个人利益原则极度膨胀的表现,在平衡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这就要求我们去做自己力量支付率较高的工作。用人原则也就在工作分配过程中体现出来了——即择优录用。这使最大限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成为可能。有人顾虑,坚持全民的择优录用会带来劳动力的巨大流动性,从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是的,这的确带来了“铁饭碗”(户囗、干部人事等制度)的不稳定,只要我们努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这个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在坚持正确的用人原则下,有可能出现少数人被淘汰的现象(我国人口众多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怎么办?平衡主义不是还有一个公有制的补充手段吗?这就是由国家、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向这少数人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并组织、引导他们进行较高效率的生产劳动。

最后我们来说物价问题。

我们知道

产品(价)+流通(价)=商品(价)

商品直接与消费者见面时的价格,取决于消费者对于商品需要性程度高低。同时,在特殊情况下也与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有关。市场上,商人与消费者考虑各自的利益方面确定商品价(相当于利益等同交换);产品价,由生产企业与商人考虑各自的利益方面在利益等同交换下确定。商人从二次定价中获利(这就是产品的流通价),在利益原则下,商人总是千方百计的抬高商品价、降低产品价,使得两次定价的差额(即流通价)变大,为了保证从产品价格中能真实地反映人类生活对这种产品的需要性程度的高低,我们就必须把商品价告诉生产企业,由按劳分配的第二确定方法来确定商人收入的多少,这也就是相当于生产企业让商人把产品拿到市场去卖,并付给商人一定的报酬(所以平衡主义商业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平衡主义商品由市场定价,由于消费者对商品的需要性和消费者购买力水平的不断变化,所以我们必须要注意商品价格的暂时性,物价不能一定就是几年多则十几年不变(但也不能一曰三变),否则商品价与人类生活的需要性程度高低是不相符的,这样不利于产品的生产(对某种产品是否组织生产,这要看人类生活对这种产品的需求状况)。商品价决定产品价,生产者可以根据产品价确定自己的生产状况,如果产品价太低,无法组织生产,自主的企业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进行其它产品的生产,这样可以避免盲目的生产。

人类要想富裕,就必须通过生产向自然界获取物质利益。平衡主义对商人、非直接生产的劳动人员的收入都是用按劳分配的第二确定方法来确定的,似乎他们都不能发财,只有直接的生产企业才有发财的可能。对!平衡主义就是希望企业发财、创造出更多的物质利益,这是全体人类致富的唯一道路。人们觉得商人、非直接生产的劳动者都不能发财,那么就应该去搞生产,生产之路是平衡主义发财之路。你想发财吗?就去当好你的企业家!

平衡主义及其运用理论阐述,是对人类发展理论的科学创新。既是对现有人类发展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对人类发展理论的最新发现与总结。坚持和运用平衡主义,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进步与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