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迎高考,碎碎念大学

本文作者:张家树


又是一年高考季,几家欢喜几家愁,转眼间莘莘学子和家长们的阵地抢夺战——填报志愿已拉开了帷幕。咱们平台围绕高考和志愿填报早已做了很多准备,为考生和家长们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大学专业详解,而且这些文章都是由正在从事本专业学习和研究,或是本行业从业多年的人所写,图文并茂,真的是做了一件功德。我曾把一篇有关师范生的文章重点转发给朋友们,深受好评。

我儿子去年高考,我也算刚刚经历过一次“洗礼”,也想给学子们写点东西,本意是想结合自己和身边“老生”的老黄历,包括自己孩子初上大学的体会,把高考与今后的学业、事业、生活联系起来给大家做个“长谈”。但思忖半天,这个命题太过宏大,自己的水平和阅历实在难以驾驭,甚至担心误人子弟,所以就在这里信马由缰地说几个故事,但愿能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帮助或提醒。

关于专业

我是1988年参加高考的文科生,那时正值国家改革开放初见成效,市场经济刚刚发育,文科专业除了传统的中文、哲学、历史等学科外,最为热门或者说最接地气的就是经济和法律学科内的各专业。其实我的理想是学新闻,尤其是新闻摄影,心目中的理想院校是北京广播学院,现在叫中国传媒大学,近期再掀江湖巨浪的崔永元现在就是那里的教授。可惜自己不做主,一直以来的理想因为那年考试成绩的不理想最终变成了空想,而且那年国内其他开设新闻专业的院校在内蒙没有招生,因此,自己专业的选择就没有脱俗地考虑了经济和法律。但,个人的愚昧和单纯让我的选择有些草率,虽不能说错误,但总归闹了个笑话。

那年考试期间,母亲一直陪在我身边,住在学校旁边的小旅店里,直到报完志愿。我们那时考完后先估分,在成绩下来前就得填报志愿,与现在的精准填报相比,确实不够人性化,好多同学因估分不准而留下了高分低报或低分高报的遗憾。我那年还好,估分475,实际476。因为我哥就是内大中文系毕业,之后留在了呼市机关工作,因此母亲坚决要求我也填报内大中文系,并亲眼看我填报完上交给老师后才放心地搭顺车回了中旗。但是,儿大不由娘,我妈刚走我就跑到老师那里修改了志愿,第一志愿改报了兰州大学经济系经济学专业。

其实我选择兰大的原因很简单:出去看世界的渴望加一张明信片。

我有个表哥在兰大化学系,86级,高考前他曾给我写过一封鼓励信,信里夹了一张明信片,是兰大图书馆的图片。看着那古朴端庄的建筑,前景灼灼桃花、背景郁郁浓荫,我觉得那就是我的世外桃源,是我心之所向。至于专业,当年兰大经济系在内蒙只有经济学一个专业招生,因此也没得挑选,自己也没去深究这个经济学专业究竟是学啥,以后干啥。

兰州大学图书馆(照片主人公为作者同学)

眼瞅着身边同学的录取通知接踵而来,我的却杳无音信,母亲急得起了一嘴燎泡,我也惶惶不可终日。终于有一天,母亲兴高采烈地拿着录取通知回了家。原来通知早到了,可因为我收件地址写的是户口本上的门牌号码,邮递员没找到就滞留在了邮局。打开信封和通知书的那一瞬间,我的情绪由看到“兰州大学”几个烫金大字时的欢天喜地立马变成了呆若木鸡——录取通知内页赫然写着“政治经济学”专业。天哪!我报考的可是经济学,我最烦的就是哲学政经一类我认为的假大空专业,难道是学校搞错了?那时网络还没普及,电话也不方便,无法考证两个专业的异同,跟学校也没法取得联系。我只记得当时和母亲说我不去念了,我要补习。可说归说,咋说也是区外重点大学,而且说实话我也没有勇气真的再补习一年,再承受三百多个难熬的日日夜夜,大人们也觉得考上区外重点就不错了,至于专业,反正铁饭碗包分配,以后最起码工作无忧。

我的学校和专业就这么简单而糊涂地定了下来。

在此,提醒各位学子和家长在报志愿前还是得好好研究一下学校和专业,别闹出类似的笑话。也劝孩子们报志愿一定要做足功课,有长远的规划,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或最起码相对了解的专业,另外就是选择院校切不可将地域或城市的大小、繁华程度凌驾于专业之上,二者相较还是要先考虑专业。说到这里,再次给平台推出的系列专业详解点赞!

关于学业

到学校后,我才知道以前的政治经济学专业现在改名叫经济学了,可能也是因为原来的名字太土,影响招生,亦或是顺应改革大潮做了些学科调整,在原来马列原著课程基础上加入了一些西方经济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和统计学等课程,但总体上还是偏理论。毕业后,我们班27人无一人真正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大部分去了企业比如银行,多年以后,倒是涌现出了一批大大小小的银行行长。

作者毕业当年的分配情况

有了前面的铺垫,大家也能想象到入学后我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了,两件事可以说明:

刚上大一英语分级考试,我居然考了全系第一,得以免修一级,直上二级班,这是一种荣誉,也是一个机会,但我整日无心学习,加之二级班都是晚上上课,严重影响我看电影录像和带家教挣钱,于是频频逃课,到后来国家四级考试都没过。参加工作后分配在外贸,回过头又恶补英语,却终因英语水平低下丢失了出国驻外的机会。可悲哇!

大二开始,我们的主修课增加了资本论,本来就不想学,加上老师是甘肃民勤的一个老教授,方言极其难懂,开始还去应付签到,后来干脆不去。好在那个老教授要求不严,而且考试是开卷,只要考试时挨着个学霸坐就行。可笑的是考前一天我从书架上取下尘封日久的课本,想抄些笔记划些重点,但一看自己都傻了,本应是上下两卷的课本我却是两本上卷!从发下课本那一刻我就没看过一眼。

现在想来,大学浑浑噩噩浪费光阴真是罪过,专业不称心固然勉强算个理由,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丢失了目标、追求和相应的动力,也缺少自我规划、自我调节的意识和能力,从没想过利用大学时光继续追求自己从业新闻的理想,去尝试选修新闻系的课程,去努力争取转换专业的机会和可能。另外,当时毕业包分配的政策也潜在助长了我们的放纵,想着反正混个毕业就行,压根没想过应该真正学点今后安身立命的本事。现在大学里换专业或修双学位越来越普遍,至少有争取的机会,所以,如果你无奈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入学后还有机会改变现状,只要你是有心人。最关键的是,现在早没有包分配、铁饭碗一说了,真正的铁饭碗还是你自己的学识和能力,而大学阶段是取得这些资本的黄金时机,所以,务请学子们珍惜大学时光。

我儿子去年高考,在高二时我就开始给他灌输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思考、了解大学专业和开始自我学业、事业规划的意识,但效果并不好,一来孩子尚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足,二来学习的重负确实也不允许他有太多精力和热情去考虑,好在学一门安身立命本事的调调儿子似乎听了进去。尽管我耳提面命、语重心长地拿我的亲身经历给他反复言传身教、叮咛嘱咐,儿子大一的第一学期还是经历了浮躁和阵痛。刚上大学的新奇和大都会的繁华让他迷失了一段时间,表现在过多地投身于社团活动和追求物质享受,以至于一时间忘记了自己的目标和责任,对学业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其实认真想想这也难免。好在通过我和老婆反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碎碎念,儿子很快找回了自己,开始有了责任感,似乎也一下成熟了很多,让我和老婆感到欣慰。

关于努力和再学习

再说两个我们中旗人的真实故事,主人公都是我们一届的同学。

夏瑞平是广昌隆的,高一和我一个宿舍,他好像是华中理工念的本科,毕业后分配到了东北一家国企。当时正值国企式微之际,单位效益一般,前景黯淡。瑞平凭着自己的敏锐判断和坚韧努力,自学考取了当时初见锋芒的金融类专业研究生,抱歉我没记清他考的是哪所院校,总之研究生毕业后到了一家证券公司,多年后的老夏现在已是上海某公司董事长。

另一位主人公是王利平,科镇人,自小就是学霸。他本科在天津民航学院就读,毕业后分配在呼市白塔机场做地勤工作。当时在我们看来,分配到机场已经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了,但利平是个有追求的人,他经过多年自学最终考取了飞行翻译的执照。现在一直说专家不缺,跨界专家才是稀有物种。确实,飞行翻译既要精通航空机械原理和实务,又要有过硬的专业外语水平,好像当时国内在册的飞行翻译只有区区百十号人,而这百十号人承担着国内一众航空公司巨大的工作量,仅带飞行员到波音或空客培训就忙不过来。飞行翻译考试成绩刚刚公布,利平还未正式拿到执照,国航、海航、东航等航空公司总部就争先恐后地给他发来了工作邀请函,最终他选择了国航,现在好像又被挖到了国内最大的航空融资租赁公司。

怎么样,上边两个故事是不是很励志?确实,讲这两个故事就是为了鼓励学子们:高考很重要,但绝不是全部,充其量只是开始。只要你有心且努力,后边的机会还很多,不要气馁。

零零碎碎絮叨了一篇,可能说教多了一些,但真的是切身感受,希望能给学子和家长们提供一些有益参考,同时也算是给儿子再碎碎念一回,我坚信重复就是力量。

祝愿学子们都能成为有责任、有担当、努力奋进的有心人,生活也必然会给你们厚报。


封面图片来自于网络

本文作者1970年出生于内蒙古察右中旗科布尔镇,现就职于呼和浩特市一家能源类企业。

【本期幕后】

策划:楚楚

编辑:楚楚

校对:安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