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波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潜力在这!
“前哨” 招募全球优秀科技工作者,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报名加入
生物医药有不确定性
传统的科技创新公司,从高校拿技术出来做研发,成本都不高,因为有人愿意支持,除非你做的东西最后涉及到量产问题。但是生物技术没有量产问题,因为最后往往不是自己来做,一旦成功了,都会卖给大医药公司。
所以对生物技术来说后面没有问题,唯一的问题是成功率不高,所以美国遍布小的生物制药公司,它可能会成功,但是这是1%,还有99% 没有成功的只是没有讲出来。但即使失败的那些公司,从原理上讲可能也没有毛病,现在的技术能力也做得出来。
但很多机制出来以后,有时候用到人体上才能发现,人体还有另外的负条件机制把它制衡掉,所以这里面极其复杂,是生物治疗里最复杂的东西。如果赌对了投进去,可以有千倍的回报,但能不能赌对有时是命的问题,不是科技理解的问题。
我们的身体天生会识别很多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就是无限增值细胞,我们人体里其实时时刻刻都会长这样的东西,只不过多数时候一出来就被发现了,所以就有这个机制,尤其肿瘤细胞发展到一定地步,会有一定特异蛋白的表达,一旦表达一个蛋白,就相当于露出了小偷的真面目,警察会立刻扑上去。
但是肿瘤也会随之演化,因为你要识别我,我就在你的识别机制上加一个蛋白,把能被识别的地方堵住,所以这么多年不是肿瘤一直在等着被抓的状态,而是肿瘤和人体已经形成了一种生态的抗衡。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很多药都是有效,但也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迄今为止生物治疗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包括个性化医疗,也只是对特定的人有效。
医用可穿戴会重归潮流
但是器械是很直接的,所有人都用同样的器械,我认为医用可穿戴会重新回归潮流,上一轮的可穿戴不是没有用,只是做粗糙了。
可穿戴记录的是人体数据,人体数据如果得不到医学的强力支持是没有用的,只是让自己知道自己的心跳数不是最有意义的,一个心跳数如果持续积累让医生看到是有价值的,所以必须要有医学界的确认才能知道效果。
之前的一波医用可穿戴太浮躁了,觉得可穿戴是一个话题就抢钱,最后发现没有市场,但是现在这一波重新起来了,大量的可穿戴设备是医学级别的。
认知科学的未来是有很大空间的,包括母婴的监测、大脑监测,对大脑的监测又包括对睡眠的监测和心血管的监测,现在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医学级别的可穿戴,会有很多数据出来,甚至有公司已经拿到投资。
很多人在做的微创糖尿病检测已经是常态,现在都在做无创的糖尿病检测,这个是要报批的,但是很多给医生做案例的东西,也可以不报批,比如有的数据不是给病人看的,是给医生做解读用的,只要医生认可就可以。
而且医疗器械报批时间短,除非是植入性的,医疗器械在国内报批基本是一年时间,所以我们喜欢做医疗器械的投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