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153
秋心
树喧虫默助凄寒,一掬秋心揽未安。指顾江山牵别绪,流连风月逗忧端。劳魂役梦频推枕,怀远伤高更倚栏。验取微霜新点鬓,可知青女欲饶难。
【笺说】
在《槐聚诗存》中,此诗系于1961年。
诗题作“秋心”,即秋日里的悲愁心绪,诗也写得一片“凄寒”,“秋心未安”,“忧端别绪”满纸,可谓是哀怨不知从何而起。我们有理由推测这与1961年的时局有关。
建国以后,钱锺书先生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大作发表,直到1958年才有受到郑振铎的委托而选注的《宋诗选注》出版——这是他建国后第一本学术著作,旋即引来了持续一年多的批判。
此后,钱先生的著述,又陷入了沉寂。1959年至1961年,他再未发表任何学术著作。在那样一段的岁月里,是一连串的运动,1957年的“反右”斗争,1958年的“大跃进”中学术界的“拔白旗”“插红旗”运动,1959年学术界的“厚今薄古”运动……
在那些年代里,钱先生的心境是可想而知的,这“秋心”恐怕就是反映了他的此种心绪。
树喧虫默助凄寒,一掬秋心揽未安。
首联写道,树木喧响,秋虫噤声,更助长了内心的凄凉;把一捧秋日的愁苦心情,揽在怀中,难以安定。
上句“树喧”,树间因秋风而喧响。韦庄《幽居春思》:“闭门尽日无人到,翠羽春禽满树喧。”此处当是指秋凤吹得树叶喧哗。
“虫默”, 秋虫声息。张耒《秋晚》:“黄叶雨中尽,鸣虫霜后微。”此“虫默”,或因风大、或因霜降而秋虫不鸣。本来,写到秋虫,绝大多数诗人都是写其鸣叫,如唐王昌龄:“草根寒露悲鸣虫”(《送十五舅》)、但却少见写秋虫默不出声的。可见此秋日的环境何等肃杀!
此上句描写了一个秋风凄紧,树木喧响,而万类噤声,秋虫也不鸣的寒秋,这就更助长了人内心的凄寒之感。
下句的“一掬”,一捧。语出《诗·小雅·采绿》:“终朝采绿,不盈一匊(同掬)。”毛传:“两手曰匊。”
“秋心”,秋日的愁苦心绪。龚自珍《秋心三首》:“秋心如海复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
此句的“揽未安”,形容把自己的秋日愁绪搂在怀里,也不能安定下来,极言秋日的心绪不宁。
指顾江山牵别绪,流连风月逗忧端。
颔联说,指点江山,牵起我别样的情绪;盘桓在美好风景中,也引起我的忧愁。
上句的“指顾江山”,指点江山;“指顾”,指点目看。宋曹勋《题谢太尉养素堂》:“数峰吴越登临外,千里江山指顾中。”
为什么钱先生这里要写到“指顾江山”这样阔大的景象?如此诗写于1961年,此时的全国正是“大跃进”之后的“三年自然灾害”的时期,浮夸风之后,经济萧条,粮食减产,人们衣食不饱,甚至接踵而来的是饥饿的死亡威胁。
“别绪”,多用为离别的情思,但此年钱先生亦无离别之事,窃以为在此当指“别般思绪”,似乎也合情合理,正与首联的“秋心揽未安”相接。
下句的“流连风月”,意谓徘徊在自然界的美好风景中;“风月”,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范成大《鹧鸪天》:“须知风月寻常见,不似层层带雪看。”
“逗忧端”,引起愁绪;“忧端”,愁绪。南朝宋谢灵运《长歌行》:“览物起悲绪,顾己识忧端。”
“指顾江山”、“流连风月”,都引起钱先生的“别绪”、“忧端”;前面的景物,均是宏大场面,后面的人的愁绪,当也不是一己的情愁,否则就不会诗句的画面定格在“江山”“风月”中。
劳魂役梦频推枕,怀远伤高更倚栏。
颈联写道,神魂不安,梦也牵扯,睡不踏实;登高望远,伤怀不已,还是要登高倚栏。
上句“劳魂役梦”,神魂不宁,牵惹入梦,形容人的神思不宁,梦魂不停。姜夔《玉楼春》:“不如怜取眼前人,免更劳魂兼役梦。”
“推枕”,离枕,指睡不着。白居易《长恨歌》:“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这句是说自己神魂不宁,睡梦连连,常常睡不安稳。
下句“怀远伤高”,登高望远,引起感伤。宋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倚栏”,凭靠在栏干上。宋周邦彦《一落索》词:“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此句是写自己登高望远,往往伤怀,但还是忍不住登高倚栏,牵挂放不下心。
我们可以猜测,钱先生这种心神不宁,夜晚睡不安席,白日伤高怀远,究是为什么?
验取微霜新点鬓,可知青女欲饶难。
尾联说,像微微有些白霜新近点染上鬓角,凭此可证明,岁月来饶恕人变老,可以确知,真是太难了。
上句的“验取”,用……来验证。宋赵蕃《题飞霞亭》:“欲知岁不与,验取鬓中丝。”这是指以“微霜新点鬓”来验证。
“微霜新点鬓”,鬓角新添白发;微霜,比喻白发。宋王炎《除夜官舍独坐》:“半世更忧患,微霜入鬓边。”
上句说,鬓角生白发,这可以拿来作证。证明什么?证明下一句的成立。
下句的“青女”,传说中主霜雪之神。《淮南子·天文训》:“青女乃出,以降霜雪。”这里,是以“青女”来指代主宰晚来岁月之神。
“欲饶难”,指青女不会饶恕人不鬓生白发。杜牧《送隐者》:“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能饶。”
此联是说岁不我饶,白发新生,徒唤奈何。
诗曰《秋心》,让我们联想起龚自珍《秋心三首》的“秋心如海复如潮”,那诗句也是充满了悲凉之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