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两次为宋朝宰相,将苏轼贬谪到海南岛,曾坚决反对宋徽宗登基

#苏东坡#说起北宋,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大文豪苏东坡。作为全能型人才,苏东坡不仅文化功底深厚,在地方上任职的时候,也能做到与民同乐,爱民如子,政绩相当不错。

他曾在徐州指挥抗洪救灾,在杭州兴修苏堤,疏浚河道,在武昌成立救儿会,拯救了数千女婴。

可就是这样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却在人生的后半段,不断被贬谪。那么是谁如此痛恨苏轼呢?这个人就是章惇。

一、章惇与苏轼也算同年,为何结下梁子呢?

嘉祐二年,这是个非常牛的年份,因为苏轼、苏辙兄弟俩进京赶考,同时章惇和他的族侄章衡也一同参加科举。

结果这几个人全部高中进士,其中章衡更是考上了状元。这么一来章惇和苏轼岂不就是同年了吗?谁也想不到,章惇居然放弃了进士的身份,回家复读了!

为啥?考个名牌大学容易吗?为啥要回家复读呢?原来他觉得章衡作为他的族侄,居然高中状元,自己比族侄的成绩差,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

好家伙,章惇这位老兄是真有个性。本来跟苏轼同年,这下子就比苏轼晚了两年进入官场。一直到了嘉祐四年,章惇再次参加科举,再次高中,这回考中了开封府试第一名,名列进士第一甲第五名。

做官以后,章惇和苏轼立刻成为了好朋友。由于苏轼个性比较强,所以章惇常常告诫他一定要谨言慎行,苏轼对此却不以为意,以至于后来酿成大祸,差点掉了脑袋。

可是这两个人的官越做越大以后,却渐渐生疏了。为啥?因为两个人政治态度不同。当时王安石正在主持变法,章惇也算是中坚力量。

苏轼却觉得新法过于激进,有很多地方可以修改,这事儿得罪了王安石,同样也得罪了章惇,自此两人关系开始恶化。

不过章惇无愧于谦谦君子,在乌台诗案爆发后,苏轼落难下狱,章惇也曾挺身而出,为苏轼仗义执言。

宋神宗去世以后,变法中断,章惇这帮新派被各种打压,高太后执政期间,苏轼反倒得到了重用。这可把章惇给气坏了,从此两人关系就更加恶化了。

等到宋哲宗亲政以后,打算恢复老爹宋神宗的变法,于是重新启用章惇。这下子苏轼麻烦可就大了,包括苏轼在内的一堆守旧派,全都被章惇一顿狂贬。

苏轼就太惨了,从黄州到惠州,从惠州到儋州,要多远有多远,一直被贬谪到了天涯海角,显然就是不希望他回来了。

二、章惇实在是一个厉害的能臣。

由于苏轼的形象过于正面,所以很多人把章惇看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坏人,毕竟在大多数人眼里,欺负好人的人,肯定是坏人。

其实这种评判标准并不准确,章惇虽然对苏轼怀有私恨,而且手段也过分了些,但是一切都事出有因。因为章惇认为自己当初被贬谪,就是苏轼、苏辙兄弟俩弹劾他的结果。其实并不仅仅是这样,谁让你是变法派呢?高太后最讨厌的就是这帮人罢了。

至于章惇这个人,本身还是相当牛的,虽说在文坛没什么名气,可是在北宋政坛,章惇绝对是一颗闪亮的明星。那么章惇有哪些闪光点呢?

第一,积极响应王安石变法。

如果说苏轼是中立派,那么章惇就是坚定站在王安石身边的变法派。他对变法实在是太感兴趣了,当时北宋冗兵冗官冗费的问题相当严重,在很多人看来,只有靠变法才能改变现状。

在王安石的提拔下,章惇的仕途开始走上正轨。他虽然不是变法的核心成员,但是在处理基层事务的过程中,章惇是王安石变法的坚定执行者。

王安石第一次下台后,章惇并没有放弃变法,而是跟着吕惠卿后面搞事情。可惜跟错了人,吕惠卿哪里是要变法,他为的是自己的地位罢了。

结果王安石复出,吕惠卿被贬谪,章惇也被调出京城。在地方上的章惇政绩斐然,再回来的时候,直接被宋神宗任命为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这一年章惇46岁。

第二,章惇重新恢复变法。

高太后执政期间,因循守旧,章惇被贬谪在外。可是等到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上台后,情况就不一样了。章惇再次得到重用,因为宋哲宗也想变法。

章惇这回出山直接被封为宰相,手下人全部都是支持变法的人。当然了,这里面有不少是投机分子。

在章惇的支持下,免役法、保甲法、青苗法等变法内容逐步得以恢复。不过很可惜的是,由于北宋的法令总是朝令夕改,使得章惇时期的变法,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效力。手下人不敢随便实施啊,谁知道第二天醒来,朝廷又会出现什么新状况呢?

第三,对辽国态度强硬。

章惇担任宰相期间,可谓是铁血宰相。他对边境问题向来强硬,比如说夏军攻陷金明寨的时候,章惇愤怒之余居然要宰了寨中所有的将士。好在最终担心兵变,只宰了其中16人。此后章惇便开始加强边境防守工作。

当时在西夏的撺掇下,大辽兴兵南下,要求北宋将侵占西夏的地盘还给西夏。大多数大臣都表示同意,甚至宋哲宗也连连点头。唯独章惇严词拒绝,最终迫使西夏对北宋称臣。

有人上报辽人已经过了边境,章惇当场便断定,这是边吏们怕死所以故意这么说的。他下令但凡有越过边境的任何人,直接斩杀就行了。

三、章惇意识到了北宋的结局。

宋哲宗是个有作为的君主,本打算好好恢复变法,可惜他英年早逝。这个时候章惇作为宰相,自然肩负起了推荐新皇帝的重任,因为宋哲宗没儿子,只能从宋神宗众多子嗣中选择。

当时章惇更看好简王赵似,可是向太后却坚决认为端王赵佶更合适。为了让赵佶继位,向太后甚至找来了一堆为赵佶造势的大臣。

章惇便和端王赵佶见了一面,回来就声称: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这句话并没有改变北宋的命运,反倒是彻底改变了章惇的命运。没多久赵佶登基,也就是著名的宋徽宗。章惇这下子完蛋了,直接被一撸到底,各种贬谪。最终在湖州病逝。

章惇说的一点都没错,宋徽宗赵佶的确不可以君临天下,他做了皇帝以后,治国水平一般般,把全部心思都花在了吟风弄月上。

结果导致北宋王朝遭遇了靖康之耻,赵宋的大多数皇族和大臣,都被金人打包抓到了北方,受尽了屈辱。章惇去世后21年,北宋去世。

总结:章惇只是被仇恨蒙蔽了双眼而已。

其实从章惇整个仕途来看,污点并没有多少。他最为后人诟病的,当然就是对守旧派的打压。那力度确实很大,甚至建议宋哲宗把司马光、吕公著等人挖出来抽一顿。

尤其是对苏轼的贬谪,过于狠毒,直接造成了苏轼无法平安回来。可是章惇为啥这么做呢?还不是因为当年旧党得势的时候,章惇被他们整惨了嘛!

当时章惇已经担任了副宰相中的魁首,结果却被司马光各种打压。最终由于他耿直的个性,被贬谪到了汝州、杭州等地做官,甚至在为父守孝后被贬谪到了岭南。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章惇的种种反常行为,都是因为他在元祐年间被各种打压的缘故。即使如此,也不影响章惇是个足以改变北宋危局的重要人物。

参考资料:《宋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