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馒头”没有错
“我是馒头”没有错
吃饭前,贝贝把馒头皮剥下来,顶上头上,对着自己的大狗熊摇头晃脑地唱起来:“我是馒头,我是馒头,很好吃,很好吃;请你把吃我掉,请你把吃掉,真好吃,真好吃……”
“啪——”贝贝正唱得高兴,被厨房回来妈妈一巴掌打在头上,馒头皮掉在了地上,“你这孩子,咋这么淘气啊!这是馒头,能玩吗?这是粮食,要珍惜,不能糟蹋!”
贝贝两眼含泪:“……”
妈妈的出发点是好的,让孩子珍惜粮食没有错,可是,教育的方法却是错误的。
三、五岁的孩子正是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时期,他们急欲探索世界上一切的奥秘。馒头当然也是他们探究的目标和对象,因而他要打开馒头,从而发现了馒头有皮的秘密。可是,孩子与大人不一样,他们不会仅止于“知道”,而还要变成“对方”:“我是馒头,我是馒头”。不管对方是什么,都把它演绎成和自己一样的“生命”,通过“自我主动”向外界(比如说玩具大狗熊)表达出探究的结果“我很好吃,我很好吃”;表达出最终的用途“请你把我吃掉,请你把我吃掉”;将“对方属性、用途”表达完毕后,再回归自己的感觉“真好吃,真好吃”……
从这一点上来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童话家,都是天生的绝色编剧、导演、演员……
可是,我们大人往往忽视孩子对世界的自我探究欲望,不认可孩子独特的认识探究方法,妄自尊大地认为,只有大人“教授”的知识才是知识,把孩子自己的探究统统归结于“无知”“瞎玩”“淘气”……
在大人的观念里,“馒头”是食品,是不可玩的。馒头是粮食,要珍惜。而从孩子的表演里,我们不难知道,孩子早就知道了馒头是食品,是吃的东西。现在的玩,正是在加深对馒头属性、用途的认知,并不是大人意义上的“糟蹋”与“浪费”。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教育孩子要珍惜粮食没有错,但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浪费。饭吃多少,盛多少,盛多了吃不了就倒掉,这是浪费。拿着粮食当玩具,是对粮食的糟蹋……
但是,在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否定之前,我们先要看看是什么背景,弄清孩子玩得含义。孩子的玩是第几次?如果是第一次,不知者不为错,你可以将道理告诉孩子;如果孩子知道了,还有第二次,则就要批评,如果又来了第三次,则就要做出相应惩罚。这这才是教育之道。
保护孩子的探究欲是教育的头条原则。无论孩子犯多么严重的“错误”,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只要是第一次,你就不要着急,不要生气,不要对孩子大发雷霆,更不要随意否定,相反,要和风细雨,弄清孩子的想法,肯定孩子的做法,鼓励孩子的探究与创究,然后告诉他相应的道理……
噢,对了,还需要提醒一下,开头故事中的贝贝,不仅具有极强的探究欲望,表演才能,还有极强的模仿、迁移、创新意识,他创作的儿歌《我是馒头》是模仿儿歌《两只老虎》,合辙押韵,与原音乐天融合得天衣无缝,这样的孩子,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
(敬请关注平湖一柱,更多教子高招更在下期……)
本文为平湖一柱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