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收藏家保留了大量实物,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理应受到尊重

在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当中,由于种种原因散落民间的文物,数量是难以估算的,甚至有专家表示,民间收藏的国宝,数量一定大于中国的馆藏。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中国的民间收藏家贡献是巨大的,他们为文化保留了大量的实物,是其他世界各国无法比拟的,因而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如何能让散落民间的珍宝重见天日,是一件简单而又复杂的艰巨任务。
一、文物的产量最大
在我国的历朝历代当中,都曾经有官窑和民窑的记载,民窑生产出来的瓷器,大多是为了百姓的生活和摆设,而官窑则不同,它们生产出来的瓷器,犹如铸造的铜钱一样,是一种硬通货,有时候甚至可以作为国家储备使用。
根据《大明会典》当中的记载显示,在明朝宣德年间,曾经为景德镇下达过瓷器烧制任务,数量高达四十多万件。按照这样的数量来计算,仅仅在宣德朝的十多年时间里面,景德镇制作完成的官窑瓷器,数量超过百万元。而其他各朝各代加在一起,数量是非常惊人的。
二、官窑瓷器的去向
虽然文物的产量巨大,不过在故宫以及各大博物馆当中,大家能够看到的瓷器数量非常少,剩余官窑瓷器的去向问题,也成为了收藏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根据不完全统计,在社会动荡当中,部分瓷器或被破坏掉了,或者被民间收藏家收藏了起来。
因为官窑瓷器可以做硬通货流通,因而国家在应急状态之下,也会将这些官窑瓷器变卖。尤其是在嘉庆年间,内务府曾经将库存的十多万件瓷器,悉数卖给了各类商人。而这些瓷器经过层层周转之后,最终成为了民间藏品,让普通百姓欣赏到了官窑的精华。
三、艺术品收藏的现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清时期的官窑珍品不断涌现,也就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了。不过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一些文物专家们居然信誓旦旦的表示,民间不可能有官窑珍品,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利益考虑,毕竟市场处于饱和的状态,对他们手中的藏品是有影响的。
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说,一定要加强对于古代艺术品的认识,避免被专家的观点混肴视听,做出错误的判断。毕竟明清时期的大量官窑珍品,其高贵典雅的品质,是任何人无法埋没的,它们也将持续影响着全世界的艺术品位,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
自己的藏品不受重视,很多民间收藏家也感到非常郁闷,因为他们不具有话语权。针对目前尴尬的状况,还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立法,将收藏在民间的艺术珍品尽快流通起来,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毕竟民间收藏家保留了大量的实物,为文物的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理应受到世人的尊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