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魁:从内蒙古草原崛起的大商号

大盛魁是在内蒙古草原崛起的一个大商号,曾有“南有胡雪岩,北有大盛魁”之说,其历史几乎与清王朝的兴盛衰亡相始终。新成立60年来,大盛魁在经历了被淡忘的一段岁月后,如今又经多方努力呈现出了崛起之势。
近代巨商倒在解放前夕 
    大盛魁成立的确切年代,众说不一。现呼和浩特市席力图召佛殿前有一横匾,正中写着:“阴山古刹”4个大字,右端行写着:“大清雍正甲辰上春吉日”,第二行靠近下边写着:“大盛魁敬献”。根据这一实物,大盛魁在雍正二年(1724年)就已经是呼和浩特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商号了。 
    据记载,大盛魁的创始人是山西太谷的王相卿和祁县的张杰、史大学三人。他们作为康熙出塞远征的民夫杂役,靠着扁担和箩筐随军贩运杂货于蒙边地区,经营小本生意。几年后,三人一起创立了大盛魁商号,总号初设在乌里雅苏台,后迁至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大盛魁以赊账的方式为主,在内外蒙古草原经营茶叶、丝绸、日用百货、牲畜、皮毛、药材等,为了采购货物他们在京、津、沪、晋、冀、鲁、豫等地,广设分支、小号和坐庄人员。到嘉庆初年,大盛魁已发展成为称雄于塞外蒙古市场的垄断性大商号,同治到光绪初年为其极盛时期,积累了巨额资本近亿两白银,每年贸易金额高达1000万两,有员工六七千人,商队骆驼近2万峰,经商地区包括喀尔喀四大部、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西伯利亚、内蒙古各盟旗、新疆乌鲁木齐、库车、伊犁和俄罗斯、恰克图、西伯利亚、莫斯科等地,据说其资产用50两重的银元宝铺路,可从库伦一直铺到北京。 
    大盛魁是我国近代的跨国经营商号,其经营体制始终坚持人力合股的性质,商号没有实际意义上的财东。每个经过号内严格培养出徒的伙计都有可能因经营业绩而顶生意(即身股),其分管部门的掌柜和主管整个商号的大掌柜均由在号内有身股的经营者担任,这种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因此,200年来他们始终是茶叶之路上杰出的代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动荡的世界使的对外贸易陷入困境。时任大盛魁大掌柜的段履庄改变经营策略,1924年与归化其他民族企业共同投资了呼和浩特市首座电厂,1927年创建了西北地区首家汽车运输公司。 
    1929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在国内双重压力下,大盛魁宣布歇业。日本侵略者占领呼和浩特市后,段履庄因拒不与侵略者合作而被迫害致死。在以后的岁月中,继任大掌柜的陈严甫在处理完商号的善后事宜后,于1946年终关上了大盛魁的大门,回到了老家托克托县。至此,雄踞北方长达200多年的大盛魁离开了人们的视野。时隔3年后,新成立,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一本小说揭开尘封往事 
    新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曾经无比辉煌的大盛魁几乎已被人们淡忘了,1966年陈严甫在文革动乱中去世,而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德胜街的大盛魁旧址也被淹没在了民居中。大盛魁门楼上的牌匾历经风雨已经污迹驳,昔日的归化总号如今只剩下这座四合院,院的西面是一座清代风格的两层楼,南面、北面和东面由厢房围合。50年过去了,生活在呼和浩特地区的大多数人面对这个普通的院落很难想象到大盛魁昔日的辉煌,对于茶叶之路和大盛魁的历史更是知之甚少。直到一个作家撰写的一部小说出版后,大盛魁才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个作家就是邓九刚,他潜心研究多年,写出了3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大盛魁商号》。有评论认为,这部的长篇小说,贵在真实,亦贵在深刻,它的出版已经远远超出了小说本身的意义,对于本土历史、商业、地域文化上的研究都是相当珍贵的资料。 
    2006年,导演王新民怀着对发展家乡文化产业的情怀,决定将小说《大盛魁商号》搬上屏幕,提出了拍摄百集电视连续剧《大盛魁》的计划。这个计划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从而掀开了有关大盛魁的诸多尘封往事。当年,有着丰富拍戏经验的影视名星刘晓庆在得知王新民要拍摄《大盛魁》的计划后,认为《大盛魁》一定能够成为一部具有影响力的电视剧,于是主动提出饰演男主角的母亲,成为影视界的一段佳话。 
    再呈崛起之势 
    王新民在积极筹备拍摄电视剧《大盛魁》的同时,又提出了一个更为宏大的计划。他认为,影视媒体作为强势媒体与其他宣传媒体相比,具有影响范围大、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因此影视剧作品在宣传地区文化的同时,对于加速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经过对呼和浩特旧城的反复考察,一个完整的系列文化产业创意方案渐渐在王新民的头脑中清晰起来。 
    2006年4月12日,王新民正式向呼和浩特市政府提出借助《大盛魁》等电视剧的拍摄在呼和浩特市大盛魁旧址周边地区兴建影视城,打造文化产业园区的方案,挖掘大盛魁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创作电视剧、电影、纪录片、文艺演出的同时开发旅游、商贸、出版等10个领域的相关产业,终在内蒙古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链条。这个创意得到了呼和浩特市和玉泉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个月后,打造“大盛魁文化创意产业园”进入实际操作阶段。随后,内蒙古自治区影视界、文化界、史学界的众多专家学者围绕这一创意多次展开研讨,茶叶之路和大盛魁一时成为呼和浩特的文化热点,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关注和了解。有关人士指出,大盛魁文化创业产业园的实施将会给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创意文案结合呼和浩特市旧城区的改造,恢复老归化城的历史风貌,终使“文创园”形成一个集旅游、房地产、商贸和影视拍摄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 
    陈义是大盛魁大掌柜陈严甫的后人,有着对大盛魁挥之不去的情结。1998年,陈义申请注册了大盛魁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大盛魁的商标。大盛魁系列文化产业创意的提出给陈义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并且在晋蒙两地文史专家的支持下生产出了大盛魁系列酒,开始重振百年的漫漫征程。 
    如今,一度被人们淡忘的百年大盛魁,经多方努力又呈现出了崛起之势,正在缔造着新时代的又一个商业传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