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英: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每个人都会犯的思维谬误

原创/李撒欢「唯一作者」


在《遥远的救世主》中主角丁元英有一句振聋发聩的话:

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

第一次看的时候,其实没有太大的感觉。但是读的次数多了,就发现脊背有隐隐的发冷感。让自己迟疑起来。

不对啊,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不就是让我们不断追求真理嘛。

亚里士多德

比如,亚里士多德那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这句话更像是作者豆豆,对于读者说的。因为后面跟着就是对于这句话的解释:

你需要的就是一双天眼,一双剥离了文化、传统、道德之分别的眼睛,然后再如实观照文化、传统,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颠倒过来,随便你怎么写怎么拍都是新意和深度。

但是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寻求真理,这并不是人类天生的处理信息方式。我们最擅长的是通过改变对于信息的理解来适应我们的信念。

奇葩说第三季的冠军黄执中,就曾在一次分享中提到,如果对于辩论这个领域只记住一句话的话,那句话就是:没有人喜欢被改变。

这两者都是同样的道理。

01 我们以为我们看的是同一个球赛

两位心理学教授阿尔伯特·哈斯托夫和哈德利·坎特里尔,对于信念如何改变我们共同经历的事非常感兴趣。

橄榄球赛

刚好当时大学橄榄球赛季决赛,竞争非常激烈。

最终结果是普林斯顿以13比0战胜达特茅斯队。

但是这场比赛非常惨烈,充满着犯规和暴力。

一位摔倒的普林斯顿球员被踢中了肋骨。一名达特茅斯球员摔断了腿,另一名同样也是腿部受伤。明星球员卡兹梅尔在第二场中因为脑震荡和鼻梁断裂而退出比赛。

这两位心理学教授刚好分别是普林斯顿大学和达特茅斯大学,于是共同进行了这项心理学的研究。

把两个学校对于此次比赛的新闻报道收集回来。然后找来比赛录像分别播放给两个学校的学生看。

最后让观看的学生填写一份调查问卷,统计双方的犯规次数以及其他的定性问题。

结果普林斯顿大学学生认为对方的犯规次数是自己校友队的两倍之多。

而达特茅斯大学学生则认为双方的犯规次数相同。

在有客观录像的明显事实上,两个大学的学生竟然产生如此悬殊的差异。

背后的原因,就是我们已有的信念会改变我们体验世界的方式。我们会不自主的扭曲现实来符合我们的信念。比如,我们学校的球队是最棒的。

02 我们对于世界的信念是怎么形成的?

信念是指,我们判定为真的信息。

注意是信息,而不是事实。这里的事实是指符合真实世界的信息。

而信息则是指对我们来说有意义的内容,无论真假。

安妮·杜克

在《对赌》中,曾获得获得过世界扑克系列赛大笔奖金安妮·杜克,就分享了她对于一个人如何形成信念的看法。

我们以为的信念形成流程:

①我们听到、看到或者各种方式接触到一个信息。可能只是一些说法

②我们对它加以考虑,并加以验证,确定其真实性

③然后我们形成了一个信念

但是真实的信念形成过程:

①我们听到、看到或者各种方式接触到一个信息。可能只是一些说法

②听起来像是真的,根据我们已有的经历对其进行检索,寻找到肯定它成立的证据

③忽视,甚至扭曲那些对立的信息

④我们形成了一个信念

⑤这些信念之间互相联结,形成一张拼图,任何单一的信念被推翻都不足以撼动这张拼图。

这也是为什么黄执中会反复强调,没有人喜欢被改变的原因。除了由于自己观念被否认产生的心里冒犯感以外,更重要的是其背后对于世界理解的这张拼图。

当威胁到这张信念拼图完整性的时候,我们会产生巨大恐惧感。我们想要逃离,而不是改变。

尼奥

想想《黑客帝国》中尼奥,面对先知给他的两颗药丸,一颗红药丸,一颗蓝药丸。

  • 蓝药丸,尼奥就会忘记这一切。继续生存在物质极度丰富的虚拟世界里。

  • 红药丸,尼奥就会彻底清醒,回到现实世界里。在这里,物资匮乏,还要面对机器人捕杀者的无尽追逐。

可能很多人都以为自己能像尼奥一样,那么坚强,选择红药丸,在现实中醒来。但是各种心理学的研究都表明,人的本能都会选择蓝药丸。

只是可惜的是,电影中的蓝药丸,人可以忘记。而现实中,我们则往往会被惩罚,没有像电影中可以活在虚拟世界中那么爽。

我们的本能让我们选择蓝药丸,但是只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痛苦。

就像《遥远的救世主》中,刘冰的状态。虽然原来的日子,可能无法大富大贵,但是起码也能优哉游哉的过,并没有糟糕到活不下去的地步。

但是参与了格律诗音响的创业,由于害怕官司而逃离,错过了那个让他发财的机会。反而让他更加的痛苦和后悔。

03 如何才能让我们回到真实世界的信念呢?

在此之前,先讲一个案例,就是《鹿鼎记》中的韦小宝。

韦小宝武功不怎么样,但是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其中有一项很大的本事,就是会骗人。其水平简直就是登峰造极。不管武功多么高强,还是贵为皇上,都被韦小宝骗的团团转。

那韦小宝的诀窍是什么呢?

一切细节不厌求详,而且全部真实无误。只有在重要关头却胡说一番,这是他从妓院里学来的法门。

即使被抓住了扯谎,也马上承认错误,掩盖其背后更大的谎。

背后的原因,就是跟韦小宝对峙的这些人,都是通过自己的经验进行证据的检索。由于韦小宝从来不再细节处撒谎,所以,当检索信念的时候,就会发现细节都是真的。

因此上当受骗。

那怎么才能抵抗自己的这种人性本能,让自己的信念尽可能符合客观呢?

本杰明·拉什

1793年,一场严重的流行病——黄热病袭击了费城。

当时,这座城市里有一位顶尖的医生名叫本杰明·拉什,他是美国《独立宣言》的签署人之一。

在灾难过程中,拉什是少数几位确实治疗了几千例黄热病的医生。拉什信奉一种医学理论,认为黄热病必须用大量放血的方法治疗(用手术刀或水蛭吸血的方法使血液离开身体)。

他为许多病人实施了这种疗法,当他自己感染这种疾病的时候,他也如法炮制。评论家指责他的治疗方法甚至比疾病本身更危险。然而,随着疾病的流行,拉什对他的疗法却更加自信了,即便曾有几个病人死去。

因为,拉什认为如果病人情况好转,就被作为放血疗法有效的证据;如果病人死掉了,就被拉什解释为病人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你会发现这个逻辑,完全自洽。其实套用在任何一套方法上都能形成自洽。

比如,中国的叫魂和跳大神。完全可以说是这些得了黄热病的人,是妖魔缠身。然后只要跳大神,把妖魔赶跑就好。

如果病好了,那就是跳大神的神仙显灵,如果人不行去世了,那就是妖魔实在太厉害,已经无力回天。

卡尔·波普尔

卡尔·波普尔针对这一点,特别提出了一个理论:可证伪性。

简单来说,就是这项理论在告诉我们哪些事情会发生,同时也必须告诉我们哪些事情不会发生。必须要实际的预测能力才行。

这个概念非常重要。甚至是科学和非科学的分界线。

因为科学范畴里讨论的理论,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被证实的,所做出的预测并没有跟现有的数据相矛盾的理论。

这个标准其实是非常严苛的。

比如,我们为什么要相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如果是随便一个物理学家提出一个脑洞大开的理论,我们就要相信吗?

当然不是这样。理论如果没有预测能力,那就是一种自嗨。

真正让相对论被接受的第一个证据是,广义相对论理论中,在理论上预测了引力会弯曲光线。

日食

1919年5月29日发生了日全食,英国天文学家Arthur Eddington爵士组织的两队科学家分别在西非沿海的普林西比岛和巴西的索布拉尔拍下了整个日食过程,结果发现确实引力弯曲了光线。

一个理论对于未来的预测越是具体,越是精确才越是可信。

比如,还是回到黄热病的治疗方法上,在科学里是要有严格的空白对照的。你的方法到底能比空白或者其他已经被证明有效的方法,好多少?有没有副作用?等等。越是具体、精确才越是可信。

比如,有些邪教经常宣传信自己可以健康长寿之类的,有可靠的证明吗?没有。其给出的答案是因病去世的都是不虔诚的。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会说,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

因为我们大部分人的信念,来自于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自于家庭、学校、朋友等等。这些杂七杂八的各种信念统统都是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过的。

我们依赖这些信念生活,过日子。

所谓的好恶,只是当接触到的信息跟自己的信念相比,是符合还是冲突的。就像是同一场球赛,我们会宽容自己球队的犯规,而放大对手的犯规。从而在情感上与自己支持的球队保持一致。

这些信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选择。

就像失败的林雨峰跟自己的朋友说的那样:

我正是基于丁元英是正天集团总裁的朋友这种背景,去判断格律诗公司的情况,所以只往规范、现代的模式上考虑了,谁能想到几个发烧友的公司还扶的哪家子贫呢?

但谁又说过有这样的优秀背景,就不能扶贫了呢?

总结:

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

我们对于信念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我们以为自己所相信的,是经过验证的,是真实可靠的。

但实际上,恰恰相反。我们大部分的信念都是不够可靠的。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各种机缘形成的。也就意味着,这种信念体系是有大量的漏洞存在。

所以,林雨峰败了,败的不是由于丁元英太厉害,而是由于他自身的某些信念需要修正。他对于商业的理解,自己的一整套的经营理念,需要修正和补充。

在科学中,会特别强调,一个理论是不是可信的,要经过可证伪性的验证。就是对于未来的预测是不是够具体和清晰。

而不是故弄玄虚,各种模糊,不管出现什么结果,都能自圆其说。比如,结果没出现,是因为你心不诚。各种糊弄人。

可证伪性就是让我们明真理真相的慧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