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教师当是一个“精通数字”的人

【平湖一柱 第1083期】

今年,疫情突发,开学延迟,线上教学突然而至,教师不得不居家办公,学生不得不宅家学习,隔空不相见,师生“一线”牵,电脑、手机、网络不熟的教师,可真是急煞了眼!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各地办公条件大为改善,很多学校,电脑是人手一机、成为教师日常的办公用具。制作、使用课件、利用班班通授课成为教学常态。但有些教师对此却不亦为然,认为即便不用这些“花花”东西照样能教好课——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有不少管理者对此也充满敌意,甚至明令禁止教师电子备课、上课使用课件,这导致了部分教师时至今日仍是“数字盲”——电脑打不开、键盘认不清、互联的网也不知如何用。因此,面对今年不期而至的线上教学,只能是干瞪眼!

信息化、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教育本就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育材重任,当然不可能、也无法“躲进小楼守旧统”、成为置身世外的“桃源”,教育技术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成为必然。这个“必然”,不仅指局限于学校围墙内的教育教学应用,还有教育教学时空和方式的变革——打破了传统师生面对面“现场教学”的单一模式,出现了远程隔空“师生两不见”的在线教学新模式,延展了教与学的时空,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极大地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总体效益。

诚然,传统的现场教学和现代的在线教学各有长处,也各具劣势,二者不可互相代替。那种“二取一”的“在线教学效果差”的“守旧论”和“一师一屏教天下”的“激进论”都是极端化的、偏面的、不科学的,未来教育教学一定是二者相互补充,有机融合的统一。

2018年4月,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应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的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实现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教育,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世界前列,真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

要“面向新时代和信息社会人才培养需要,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要“发挥技术优势,变革传统模式,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从融合应用阶段迈入创新发展阶段,不仅实现常态化应用,更要达成全方位创新”;要“构建与国家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形成新时代的教育新形态、新模式、新业态。”

要实行“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 “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

所有这些都表明,未来教育教学,一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数字化的时代,一名教师,如果不懂信息技术,不精通“数字”,便无法再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必然被淘汰!

诚然,新时代的数字化教育,是指数字化与教育的有机融合,亦即数字化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因此,我们的教师并非要求一定定是计算机专业毕业不可,电脑操控专家。一名教师,原来没学计算机、不会计算机不打紧,不精通电脑网络操作也不可怕,关键是不可故步自封,拒绝接授学习新技术。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面对新工具要敢学、敢用、会用,用好!尽快学习、掌握、适应数字化教育教学新技术,适应在线教育新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信息化、数字化是新时代教育的必然趋势。

“要想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讲好一门课程,仅有一两本书远远不够。”这是当年光学专家马祖光的治学格言,也是多少年来多少教师教学的座右铭。马老这句话中“一碗水”和“一桶水”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着深层次的含义,那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给学生的“这碗水”也在变,相应地教师的“这桶水”当然也要不断更新,所以后来,有人把马老的这句话发展成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长流水!”是非常有道理的,这个常流水,就是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教师,不只是一个单纯地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更应该是一个“敢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人,这当是教师概念内涵的应有之义!

迈进新时代,走进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教师当是一个“精通数字”的人。每名教师,当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精通数字,方能为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