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工业工程----王栋
大家好,我是王栋,从大学毕业到参加工作约有一年了。看到了这样一个讲述自己经历的征文活动,很愿意把自己的一些经历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算是抛砖引玉吧。
转瞬即逝的大学生涯
对于大多数就读工业工程的同学来说,是被”工业工程”这个高端大气的专业名字吸引过来,而对于这个专业本身的了解可能没有过直观的了解。而我,入学前对这个专业的了解是人家给我举得一个例子:在一家纺织厂,你通过对设备的排布,人员的安排,让我的产品能顺利的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当时我的理解是这个工作是要有想象力,动手能力的,现在看来,我在一开始的选择不是盲目的。
大学中印象最深的是大三的时候,去座椅厂做课程设计,优化人家的生产线,傻傻的我们拍了N多的照片,录了N多的录像,愣是没有一个人测工时,最后回到学校做了一份工艺流程图,而我们的改善无非也就是少两个搬运,合并几个检验,而且也没考虑能不能实现。算线平衡这种,我压根就没觉得我们可以做出来。
大学的生活浑浑噩噩的也就这么过去了,2014年夏天,考研半途而废后,以工作经验很重要安慰着自己开始了找工作。毕业卖书的时候,我留下了《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招聘网上都是工业工程师+常州、IE+常州的筛选……
这里我想对还在纠结考研的同学说两句:考研不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考研是为了让你在工业工程这条路上能走的更远,纵观工业工程的招聘要求,硕士以上的要求很少,但是工作经验要求的很多。那考研同学的优势哪里去了?你的专业知识在广度及深度上都会有提升,在工作和生活中你获取到的信息可能跟我们就会不太一样,那这些信息对你的影响就说不准啦。我没考上,我才工作一年,我怎么知道,我瞎编的你们信不信,哈哈。
我的第一次工作,第一次改善
第一份工作就是现在的这份工作,实习2500,转正2800,没年终奖,没13薪,只因为面试的主管说了一句:我前一家公司是富士康,跟着我你会学到很多东西!实事也证明他没有骗我。
我们公司做自行车代加工的,从车架--烤漆--组装都有自己厂区,作为应届毕业生的我被分派到了一个没有IE带的车架车间,车架车间属于传统加工类型的车间,冲床,压床,铣床…
在咣咣咣的巨大噪音下,我花了2个礼拜的时间,做了一份工艺流程图,算是我熟悉车间的方式了,先是熟悉一个车型,然后跳出这个车型,开始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了解,不同车在这个区域的加工都有哪些差异,慢慢的一个个区域了解后,基本对这个车间就算是熟了。
随后的工作就是枯燥的测工时阶段了,在看过烤漆,组车车间的IE改善方案后,我也尝试着做一些小的改善。
我提的第一个改善算是对工具的改善了吧——焊枪的改善,这个工位的操作的是两个工人各持一把枪,对着管料呈45度角烧,然后我就想能不能一个人拿一把两个头的枪,这样就能减少一个人,就算时间上会延长,我觉得还是可以减少到人力的,方案做出来,觉得自己好牛逼的,然后一层层签核,签到现场的时候,问题来了“你这样的枪头在杠杆作用下会不会变重?我们的焊工都是女的,她们会拿得动么?”“我们模具横在中间,枪不好绕过去,一个人会烧不透彻的”……巴拉巴拉一通说。
现状
设计的焊枪
最后没得到生产主管的支持,我的这个方案最后只能被搁置了下来。不过我倒是没有放弃这个改善,我觉得这个还是有点搞头的。所以我一直留着方案,等我的建议变得有些份量的时候,我会再拿出来的。(现在的情况是,我在参观了GIANT后,我们更改了我们的模具,单人,单枪头操作,从上方90度垂直向下)
一次从未经历的大挑战,很忙,但很充实
在掐了一段时间秒表,做了几个不痛不痒的5S 改善后,我接到了一个大活,公司筹建新厂,我负责车架的部分,对于把这个项目项目给我,我先是诧异,然后渐渐起来的是一股兴奋劲,我接到手的其实是一个半成品了,土建基本完工,一些热处理设备地基也已经完成,所以留给我发挥的空间有限!
依据公司的预期产能,我预估了人力,设备,然后就是布局了,当然,我没有按照《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上用那么科学的方法来布置我们的车间,因为布局都是按照流程,所以基本都是线流,大方向是S型的线流,小的工作区域在根据情况怎么布局。设备的正反方向,设备的空间预留,共用设备的位置排布等问题,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些其实没有多大的难度,可是当你真的模拟实际生产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看似微小的点真的会影响到生产。举个例子:U型线的物料进出口在左边还是右边,,开始我是随意设定的,后来我在现场看了下,发现他们都会排成从右手端进料,因为右手拿料方便。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人、机、料的位置,模拟下动作。
整个layout花费了我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设备摆下去,不光要说服自己,还要说服生产主管,生产主管当然不会像我这么纠结,他只会一直强调要顺!要往one piece flow努力!“flow你妹啊,说我也会啊,给点建议啊,大哥!!!”PS:此主管是生产主管,不是我们的部门主管。
在被这个布局折磨的半死,眼看就要画好的时候,居然车架的生产主管辞职,然后又新来了一个主管,这个……难道要重新来过???很明显,改图在所难免,带着新主管的想法,于是,我又经历了一番漫漫的改图之路,光是一个layout的文件夹就有500多M,前后差不多改了50多个版次!这对我已经不光是专业的挑战了,对我的耐心也是极大的挑战了,对了,虽然我是机械学院的,但是我之前基本不会CAD。
当然期间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大到退火炉方案,小到扳手数量,各种表格,各种进度……很忙,但很充实!
机会和答案,我还是选择了答案
过年的时候跟同学闲聊,同学的薪水跟我几乎差了一倍,我是不是要换个行业?或者,经历了这一年,我自己有没有升值?我网上投了两份简历,挑了一家去面试,面试的内容大多数就是聊现在的工作,仓储外包方案、流水线供料模式、各种周转台车的设计……公司的要求是2年的工作经验,但人家还是要了,4300,13薪,跟我现在的待遇比起来还是有好些差距的。最后我还是选择留了下来,首先,我还是很想看看我花了那么长时间画出来的东西最后有没有问题,好比你做了一份很有挑战的试卷,你还是很期待自己能拿多少分的吧!其次,主管肚子里还有好些干货,我得再带些走。
之前说IE经验很重要,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有时候会YY20年后我会怎么样,继续做IE的一个小职员,还是有自己的团队了,还是开咨询公司了…….还是真的会有一家纺织厂,我去做IE了,哈哈哈
酱油简评:
全文看下来,事情交代的比较清楚。是一个典型刚入行的工业工程师的故事。我以为这样结束了,但是在看到最后第二段的时候,我只能说是敬佩。
在机会和答案之间,他选择了答案。选择了看看自己曾经的方案做地对不对。我觉得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工匠精神。现在的社会环境都是一个项目做烂了就跳槽,哪里高薪哪里走。对原来的项目更不谈不上责任感。关于这样的现象我们都该反思,也应该向作者学习,学习这样的责任感、工匠精神。
这是系列征文的第3篇(3/1000)。
征文详情请点以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