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天珠新老

一、痕迹是鉴别天珠新老的重要特征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痕迹学是破案的重要手段,经过加工加工过的古老物件,虽经千百年侵蚀,依然还有蛛丝马迹可寻,这些蛛丝马迹就是我们剔出来与现代工艺作比较的痕迹。老天珠,绝大多数是胚胎完成后就抛光,胚胎的精良或粗糙,影响到抛光的最终效果,以及成品品相。抛光,离不开解玉砂的使用,解玉砂的颗粒大小,工匠用力程度,工匠的欣赏价值,工匠的心情都成为解玉砂在成品上留下痕迹的因素。

解玉砂是散的,在其他工具带动下沿着力的方向运动,解玉砂留下的痕迹,我们暂且称之为阴刻线吧。这些阴刻线深浅不一,长短不一,粗细不一,不连续,有弧度。

如果是现代工具留下的阴刻线,以直线,连续,宽窄、深浅大致差不多为特种。还有,老珠子上的阴刻线都是被辅料所覆盖,也就是说珠子成型后,不再抛光。近现代的珠子,成型后还要抛光,机械抛光的珠子,在显微镜下是找不到阴刻线的。光泽要么刺眼,要么阴冷。古珠的光泽温顺,柔和。经常把玩老珠子的人,对新珠子的光泽是有抗拒心理的,能秒杀新珠子。有的做旧很到位,那就只能通过细节来鉴别了。老珠子身上有很多痕迹,阴刻线,蚀坑,应力裂谷,磕碰凹陷,压力崩损、裂缝,堑槽,应力水草、应力树枝 ,压痕等等。现在,对出土天珠研究的文章很多,出土天珠的细节放大图,是我们观察老天珠痕迹的最好标本。

上图是出土天珠压痕(磨损),是珠子互相摩擦形成的痕迹。浸蚀痕对鉴别天珠的重要性,你看懂了吗?所谓的浸蚀坑、枝条纹,是上辅料之前就有的,并非地埋中物质交换发生的结构变化导致晶体流失。这些凹陷痕边沿、底部呈现的是光滑圆润,而且氧化程度与表面一致。雨滴坑呈盆地状,树枝纹呈裂谷状。

上图是底料被腐蚀后留下的雨滴坑,玛瑙被腐蚀留下的树枝状痕、珊瑚状痕。

裂纹是辅料脱水时应力对辅料的拉裂。为了使堆砌(镶嵌)的辅料更牢固与珠体粘合,先镌刻出图案浅槽,再镶嵌浓稠的辅料。最后修剪多余的辅料。所有的凹陷形状是无序的。

二、附着物是地埋天珠常有的特征

千百年地埋过的,在凹陷内部,一般都有附着物,附着物在压力物理作用下和壤液化学作用下,有的直接成为珠体的一部分,不容易剔除,清洗困难。裂谷内土壤附着物,在长年压力作用下,附着物紧密胶结在珠体上。

三、沁斑是地埋天珠最大特征

石性文物(古董)经千百年地埋,在湿度允许情况下,壤液会在她们身体薄弱地方浸入,集合,沉淀,变化,形成沁斑。沁斑有一个中心点、线,沁色由中心线、线向四周渐次变浅,层次感非常强。当然,沁色也是由里向外逐渐变浅的,也就是说沁斑是由里而外扩散的,最里面的(中心点)饱和了,才依次向有补偿空间的地方浸蚀。有的沁斑不露头,在内部生成,这是最特别之处。人工做的沁斑,模糊,“软弱无力”,生硬而枯焦,无层次感可言。自然沁斑和人工沁斑很容易分辨的。传世天珠一样有沁,受沁缓慢得多,沁斑相对小。

四、孔口不规则是老工艺表现形式

怎样经过孔口鉴定天珠天珠毕竟是贵重宝石,除了运气,也就只有大价钱拥有心仪天珠了。毫不客气地说,当今还没有几个吃透天珠密码的。老天珠固然多,没有深厚的鉴别知识,往往与之失之交臂。老天珠鉴别方法很多,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怎么从孔口特征鉴别天珠。但凡有常识的都知道,在古代,钻凿孔道的工具简陋,就是一个“扯钻”带动解玉砂运动,完成打孔作业。扯钻使用起来并不稳定,往往会发生偏斜。我们看到老的天珠孔口大多数(不是所有的)是椭圆的,这就是扯钻偏斜造成的。有人说现代工具也可以伪造这些特征了啊,但是别忘了,现代工具钻头上是固定的金刚砂,留下的工痕与扯钻带动活动的解玉砂工痕大相径庭,而且用于钻孔的解玉砂是非常细的,留下的工痕几乎都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辨认。另外,有的天珠孔口呈不规则状,似圆非圆似方不方的,而且很大。这又是软化后再钻凿的结果。有的孔口有丰富附着物,用水是根本清洗不了的,温水中泡几天都洗不掉。这些附着物如果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相信可以直接测出大致年份。

五、天珠真假小妙招1、孔道偏心、孔口椭圆,手工陀具摆动带动解玉砂转动时,往往会朝一个方向偏,造成孔口、孔道偏心。2、解玉砂留下的阴线痕深浅不一,不连续。要在放大镜、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这种阴线痕在表面和孔道内都能见到。3、线条边缘有明显刻槽痕,因为蚀染时为了让颜料更牢固与珠体贴合,往往会先刻出线条槽,再染出线条。同时也出现线条颜色和主体颜色在交界处有过渡和混合。4、先抛光后染色。珠子毛坯形成后,先抛光。染色后,染料将所有工痕覆盖,肉眼所见雨滴坑没有锯齿状,没有钉尖坑(上大下小,且有边刺)。5、出灰,玛瑙一般不出灰,而是染料和玛瑙作用后,长期氧化促使珠子出灰。或者是制作时用自然灰或蛤蟆毒液软化玛瑙,经长期氧化促成珠子出灰。戴久了,汗液浸润后,可以看到出灰;戴着沐浴,出灰更明显。6、沁斑。一般情况下,地埋珠子有沁斑的可能性大,但传世的珠子也可能会有沁斑。地埋珠子沁斑大多由里而外生成并扩散,甚至不会析出表面;高倍放大镜下可以看到根,生长方向。沁斑秩序井然,绝对不会出现混浊、模糊现象。沁斑最容易出现在有绺、裂的地方。地埋珠子沁斑形成机理与壤液等等有关系。传世珠子沁斑由外而里生成,必须有绺、裂才有机会形成,沁很难在珠子内部生长。这点大家可以从优化翡翠、玛瑙、玉石原理上体会。几百、几千年的东西,在她经历的岁月中,肯定会留下蛛丝马迹给我们作为探索的线索。在鉴赏天珠时最好不要从包浆、风化纹、朱砂这些专家、书本特征去解读,理论结合科学,实事求是去发现。有几人看得懂包浆?硬度7、8的玛瑙,又大多有抗氧化的辅料覆盖,能出现什么样的风化纹呢,老天珠的风化纹标准是什么样的呢?“朱砂”本身就是部分玛瑙所具有的杂质,由于性质不稳定,有的确实会被汗液滋养发生变化。

“朱砂”

六、老天珠欣赏

天珠从发明后就一直被世人所喜爱,随着工匠迁徙,技艺传播等原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工匠的材料不同、审美标准不同、工具不同,制作出许多精美天珠。在整个发展史上,工艺在不断革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