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朝中第一个提出废后立武的人,他是被送外号“人猫”的一代奸相
形容奸险小人常用的“笑里藏刀”这个成语,典故出自唐代宰相李义府。
因为聪明过人,再加上勤学好问,李义府八岁那一年已名满村里。是黄金总是会发亮的,一转眼到大唐贞观八年(634年),二十一岁的李义府因为博学多才,被别人送到长安推荐给了御使马周,自此走上了从政之路。
李义府有两样优势:一是美姿容,颜值高;二是有才华,出口成章。在马周的引荐之下,他参加了唐太宗大宴群臣的宴会,宴会当中唐太宗出了一个鸟啼的命题,让大家即兴作诗一首。李义府马上吟诗一首,其中有“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之句,太宗笑道:“给你一整棵树都行,何止一枝呢!”就给了他一个官职,让他在晋王府兼职,实际上当了李治的老师。之后李治成为了太子,李义府也水涨船高为太子舍人。李义府运气好得出奇,6年后,李治登上了皇位,成了唐高宗,直接加封李义府为中书舍人。
永徽六年(655年),李义府不小心得罪了宰相长孙无忌,加上长孙无忌厌恶李义府为人两面三刀,因此在长孙无忌一派的打压下,即将被贬为壁州司马。消息灵通的李义府在敕书尚未下达门下省之前(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他便已秘密获知,于是,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与同是中书舍人的好友王德俭商量对策。
王德俭不由得想到一件可以让李义府明哲保身的险招,说道:“皇帝想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但又看出宰相不同意之意,朝中大臣也没人敢正式提出。你如能助推此事向前一步,定可转祸为福。”
李义府认为此计甚妙,虽为险招,但如今为自己前程,只好冒险一试了,遂以代替王德俭值夜班之际,趁机叩门上表,请求废黜王皇后,改立武昭仪(即武则天),这正中高宗下怀。
高宗大喜,召见李义府,并收回贬官敕书,将他留居原职。李义府的这步棋为他以后官场上春风得意,青云直上埋下了伏笔。既得到高宗的赏识,又同时获得武则天的青睐,此举可谓是一箭双雕。
不久,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为奖励李义府当初的立后之谏的功劳,武则天不断的在高宗那儿吹枕边风,加上李义府本身就给高宗留下的美好印象,不断加官进爵,授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广平县男,并成为武则天的心腹,后又进爵广平县侯,甚至最后位极人臣荣登宰相之位。
李义府城府极深,是典型的“人前一团火,人后下家伙”的笑面虎。他貌似温良恭俭让,与人交谈时和颜悦色,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但其内心阴险褊狭,别人对他稍有冒犯或不从,他必定挖空心思加以诬告陷害,置其死地而后快。因此,时人都知“义府笑中有刀(此即成语“笑里藏刀”出处)”,称其“笑中刀”。又因李义府与外表柔顺内心凶辣的猫习性相似,又称其"李猫(亦称“人猫”)"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在《新唐书·李义府传》中,评价唐朝奸相李义府时说:“义府貌柔恭,与人言,僖怡微笑,而阴贼偏忌于心;凡忤意者,皆中伤之,时号义府笑面刀。又以柔而害物,号曰'人猫’”。
李义府即使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也致国家法度于不顾。《资治通鉴·唐纪十四》记载:"洛州妇人淳于氏,美色,系大理狱,义府属大理寺丞毕正义枉法出之,将纳为妾,大理卿段宝玄疑而奏之。上命给事中刘仁轨等鞫之,义府恐事泄,逼正义自缢于狱中........"
洛阳美女淳于氏艳名远播,因奸情败露而被关押在大理寺监狱待审。李义府听说她貌美出众,垂涎三尺,嘱咐大理寺丞毕正义把她捞出监狱。淳于氏秘密出狱后,李义府立即纳为妾室,特意为她做无罪申辩。大理寺卿段宝玄发现疑点重重,马上据实上奏。唐高宗诏令彻查此案,李义府被逼得走投无路,强逼毕正义在狱中自缢身亡,断绝了此案的实证。
身为御史谏官的王义方在朝堂之上义愤填膺,点名弹劾李义府,唐朝规定大臣遭到御史对仗弹劾时必须低头趋步立于朝堂之上。
然而,对御史的点名弹劾,李义府却全然不理,毫不在意,王义方也毫不罢休,就这样连点三次李义府的名字。想想当时的气氛,朝堂之上,鸦雀无声,只听见,王义方连喊两次李义府大名,李义府纹丝未动。就在喊完第三声后,李义府不觉看了看高宗的表情,发现高宗一言未发,感觉此事是躲不过去了,方才缓缓站出。这时,王义方才大声读其弹劾之文,详细陈述李义府杀人灭口的犯罪事实。但高宗着实为李义府迷惑的不轻,居然大怒,认为王义方诋毁大臣、言辞不逊,将他贬为莱州司户。
李义府任相期间,广结朋党,卖官鬻爵,权势熏天,可以说是无法无天。
李义府升任中书令,进封河间郡公,益发气焰嚣张,和母亲、妻子、儿子、女婿大搞卖官鬻爵的“一条龙”产业,门庭若市。他的势焰到底有多高?举个例子就知道了。他改葬祖父,文武百官争相送礼,车马、供账摆了七十里,从高祖李渊以来哪位王公的葬礼也没有这样豪阔。地方官拍他的马屁,征召人夫、车、牛载土筑坟,昼夜不息,其中有个高陵县令张敬业,干得太卖力,竟然累死在工地上。
仗着高宗和武后的宠爱,李义府胡作非为。高宗有时忍不住批评他,也只能委婉劝说:“听说你儿子、女婿不太谨慎,回去教育教育他们。”李义府自觉有武则天的庇护,居然勃然变色,反问高宗是何人所说,嚣张跋扈到居然不把皇帝放在眼里。高宗顿觉反感,但也只淡淡说了句“你知道就好,不要问我谁说的”,可见李义府当时恃宠而骄,横行朝野、气焰嚣张的程度。
不过李义府没想到,一个小小由头居然就把他扳倒了。他结交了一位“大师”杜元纪,杜到他府上一看,说有不祥之气,要拿出二千万钱来才能化解。李义府听信此言,利用为母亲服孝的“哭假”,与杜大师出城登古冢候望。有人抓住这个把柄,告发他“窥觇灾眚,阴怀异图”。上升到这个高度,高宗不能不管,遂令司刑太常伯刘祥道等人负责审理。墙倒众人推,刘祥道很快查出许多罪证来。高宗下诏,给李义府定了卖官、渎职、结交阴阳师、轻慢哀礼等罪名,长流巂州(今四川西昌)。
过了两年,高宗改元乾封,大赦天下,李义府赶紧写了一首辞藻富丽、音韵铿锵的诗献上,但按赦令,他这样的长流人不许赦还。李义府气急败坏,忧愤而死,时年53岁。他死的消息传到京城长安后,人们才纷纷奔走相告,庆贺国家从此少了一大害。武则天倒还没有忘掉他,等到她登基为帝,便追封李义府为扬州大都督。
李义府作为文人,靠过硬的笔杆子闯入官场,死后留下“文集三十卷”和“《宦游记》二十卷”。从文学成就而论,李义府堪称青史留名。
但是,唐高宗在流放诏书中给他的定性是:“李义府是内心充满邪念、惯于贪掠财物”的儒门败类和衣冠禽兽。
这个对有才无德的李义府恰如其分的评价,再次证明古往今来的真理:有德有才,德才兼备,方能流芳百世;有才无德,德不配位,只会遗臭万年!
坚持原创,欢迎转发,请尊重付出,注明出处
小调查
如果大家对此文章感兴趣,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若森知道”(梓健讲历史)微信圈子中可以与我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