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也有“三姓家奴”,下场比吕布还惨,成为反面案例
大家印象中的靖康之变,直接导火索是宋徽宗违背“海上盟约”,促使金军南下灭宋。不过今天要告诉大家的是靖康之变前夕的一个细节,正是它间接促成了北宋的灭亡。
“三姓家奴”主角
这个故事的男主角就是北宋末年的张觉,平州人士。平州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滦县,在当时是被辽朝占领的幽云十六州之一。宋朝重文抑武导致军事孱弱,历经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等几个皇帝都没收复,随着时间推移,幽云十六州的百姓渐渐服从辽朝统治,人心不再向宋,收复的难度越来越大。最后被宋真宗倒贴钱卖了,宋辽签订澶渊之盟,从此默认是辽朝的领土。
再加上契丹人不断汉化,对当地百姓还算好,所以自从那以后,幽云十六州的百姓都默认自己是辽朝的子民了,入仕辽朝也成为平常事了。张觉也不例外,官运亨通,一路做到辽兴军节度副使的位置,镇守的地方在平州一带。节度副使基本是汉人能做到的最高军事职位,从侧面说明张觉的能力不俗。
张觉叛辽降金原因
不过北宋末年也正是辽朝腐败崩溃的时期,已经变得大不如前了。加上关外的女真人崛起,建立金国,不断侵蚀着辽朝的领土。北宋方面看到机会来了,主政的宋徽宗便与金人定下海上盟约,共同攻打辽朝。不过前面说过宋朝的军事实在是弱到令人无语的地步了,不仅没攻克幽云十六州,还损失惨重。
另外一方面金国进展神速,很快便吞并了辽朝除幽云十六州之外的领土。因为后发优势,辽朝与宋朝两败俱伤,金国得以占据幽云十六州绝大部分,获得了最大利益。
在这个过程中,幽云十六州的守将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选择顽抗到底,还是投降宋朝或者金朝任何一方?顽抗到底是必死无疑,毕竟辽朝已经彻底没救了。但投降宋朝或者金朝却大有不同,因为宋朝跟他们一样有汉人血统,但是他们早就默认是辽朝的人了,不怎么亲近宋朝,相反因为常年跟大宋敌对,双方虽然是汉人但实际互相之间不怎么友好。
所以思来想去,大部分汉人守将都投降了军事实力较高的金国,张觉也不例外。张觉投降金国,献上了平州,但此举也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张觉叛金降宋原因
事实上这个时候的金人并不信任原先处于辽朝统治下幽云十六州的汉人,在攻克幽云十六州的过程中,经常会将这里的百姓迁移到后方去。这个要说明一下,金太祖完颜旻之所以制定了这个策略,我认为主要还是受到“海上盟约”影响。他原本是想遵守盟约的,将幽云十六州一部分归还给北宋,所以还是先捞一把,获得宝贵的人口资源,弥补战争的损失。
张觉暗暗感觉到了危机,因为如果平州的汉人大部分都迁走了,没了群众基础,他的兵权将大大削弱,便失去了在金国混下去的资本。思来想去,张觉开始后悔投降金国,于是心一横,便暗中联络北宋方面负责接受幽云十六州的燕山宣抚使王安中,准备归降北宋。
北宋在此前跟辽国大战的时候元气大伤,再加上宋徽宗君臣昏庸,不想破坏协议,竟然没有出兵协助。张觉毕竟势单力薄,最终被强大的金军击败,只能只身逃向北宋。
但是宋徽宗这个昏君在之后又给了一记暴击,企图将张觉的人头献给金国,以平息金人的愤怒。最终张觉还是被北宋给卖了,为王安中所杀。
张觉之死的恶劣影响
张觉一死,瞬间降宋的汉人将领诸如郭药师等人感到兔死狐悲,对北宋十分失望,或是解散军队,或是投奔金国,将枪口转向北宋。宋徽宗的这个昏招,将本来收回来的幽云十六州的人心瞬间又推出去了,从此当地百姓不再响应北宋,反而附和金国起来。
而金国方面,金太祖完颜旻看到宋徽宗如此昏庸愚蠢,加上此前跟辽国在幽云十六州损失很大,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金人借张觉叛变之事,南下伐宋,最终引发了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所以张觉之死,可以说是北宋灭亡的一个直接导火索,可以说是宋徽宗一手造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提到的王安中也是一个奸臣,跟梁师成、蔡攸、童贯、王黼等人沆瀣一气,派这种人去处理那么重要的幽云十六州问题,不出问题才怪。这说明,宋徽宗用人也是大有问题。
张觉的评价
跟吕布一样,张觉反复易主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既有形势所迫的成分,也有自己主动的因素在里面,所以二者的性质其实差不多。
张觉虽然是“三姓家奴”,反复叛变易主,但是这背后都是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与原因的。我认为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导致一直不能收复幽云十六州,进而导致当地汉人百姓身份认同出现问题是根本原因。北宋腐朽的统治,也始终拿不出很好的统战策略,是张觉最开始降金而非降宋的最大原因。
等张觉醒悟过来了,却被宋徽宗给卖了——他的悲剧命运,可以说是宋徽宗一手造成的。假如宋徽宗能及时接收张觉以及幽云十六州的百姓,守住这道门户,也就没金人入侵中原的事情了。
看来最终有问题的人还是宋徽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