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锡边界战情紧迫,“长攻善守”英雄团(11师31团)奉命出发
中锡边界风云录(三)
(1965——1968)
马学政 回忆
张 平 整理
9月15日,一支近百辆的汽车队,从江孜古城宗山脚下沿着通往边镇亚东的公路开进,长长的车队浩浩荡荡,不时传来战士们嘹亮的歌声: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
英雄的31团战旗
雄纠纠 英雄团开进亚东
解放战争中荣获一野“长攻善守”英雄团称号的红11师31团接到出发命令后,从14日晚零点就开始集中、收拢部队。有的分队连夜步行20余里才到达集中地点——宗山营区。统一从这里乘车,向亚东开进。
9月15、16、17日,连续三天,从日喀则至江孜、拉萨至江孜、江孜至亚东的公路上,长长的车队运载着全副武装的战士和支前民工,尤其是炮兵308团的85加农炮、122榴弹炮、11师高炮营的高射炮等各种火炮,威风凛凛,浩浩荡荡,整整过了三天。
每辆军车上都贴着彩色大幅标语——
“讨伐印度侵略军,保卫祖国领土完整!”
“坚决支持巴基斯坦反侵略的正义斗争!”
中国军队在印巴战争最激烈之际,大量向边境地区增兵,尤其是向亚东方向,在春坯谷集结大量军队。这使印度当局受到极大震撼,他们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本来印军在拉合尔地区正向巴基斯坦进行着猛烈进攻,处于十分有利地位,这时也不敢继续前进了。
在31团向亚东开进的同时,33团分两批向帕里、告乌地区逼进,32团向肖、棒山口逼近边界。9月17日,31团全部到达亚东。11师副师长王保功、副政委杨占林同31团团长王凤春、政委白占彪来到亚指所在地——亚东海关检查站春坯大院,向余致泉副司令报到。
时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亚指”指挥长余致泉将军
王保功向余副司令立正敬礼:“报告副司令员,31团及11师加强分队全部到达,正在缷车,請指示。”
余副司令员对自己的老部队非常熟悉,自奉命率领十一师进藏以来,他与这支红军部队,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平叛战斗和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上下级之间早已配合默契。军区党委决定由他担任“亚指”指挥长,也可能有这个因素。
自军区作战会议后,分别刚几天,但在此时此地再见,依然感觉亲切。和王保功等同志一一握手后,余副司令看了看表说:“你们抓紧时间宿营,嘎觉寺可驻一个营。31团团部带一个营驻仁庆岗,及马也可以驻一个营。明天8点整,营以上干部在嘎觉寺东侧山梁上进行现地勘察,进一步明确任务。”
离开亚指后,王团长、白政委边走边商量:让三营驻嘎觉寺,二营驻及马,团部带领直属分队和一营驻仁庆岗,二营派一个连驻晴日。王副师长表示同意,并下令各营从缷车位置转入步行,向宿营点进发。
第二天一大早,余致泉副司令及亚指人员,沿及马到嘎觉寺的骡马大道来到嘎觉寺东边的山梁上,军区警卫营三连早就在这里布置了警戒。
到现场勘察的还有***部长王尚荣。西藏军区副参谋长石板樵、郭瑞若,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徐浩,11师副师长王保功、副政委杨占林及31团、炮兵308团、亚东独立营等单位营以上干部。
参加勘察的人员到齐之后,军区作战部作战科长姜厚发向大家介绍了所处方位、周围地形、国界和各山口的方向及道路情况。
随后大家来到嘎觉寺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北面的墙上早已挂好了军用地图,待大家落坐后,军区作战部石雄部长站起来向大家介绍道:“自1962年以来,印军在中锡边界东巨拉、则里拉、乃堆拉、亚拉、卓拉这几个山口,经常入侵挑衅,不仅欺我边民,抢我财物,而且构筑了大量工事,近的几米几十米,深的百米数百米。我外交部多次提出抗议和交涉,印方都矢口否认,就在这几天,印军还是经常入侵我境进行侦察挑衅。”
时任陆军第十一师副师长王保功
余副司令接着说:“刚才大家对亚东的地形和边界地区印军活动情况已经有了印像。我国政府16日已照会印度政府,限三日之内拆除这些工事,停止一切入侵挑衅活动,保证以后不再入侵骚扰,否则要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严重后果。今天已是18日,印军依然置之不理,明天夜间12时为最后期限。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一、各分队务于19日14时同时向各个山口逼近,31团负责东巨拉、则里拉、乃堆拉、亚拉四个山口;亚东独立营负责卓拉山口。
二、以新华社、八一、新影、北京电视台四个单位记者为主体,组成四个勘察摄像组,拍摄印军遗留在我境内之各种罪证。
三、31团要把重点放在乃堆拉和则里拉山口,逼近各山口的兵力不能少于一个加强连。如果印军依据其非法建在我方之工事进行顽抗,一律就地歼灭。
四、炮兵308团85加农炮营和122榴弹炮营,在嘎觉寺山梁上选择发射阵地,随时准备支援乃堆拉和则里拉山口战斗。待公路修通后榴弹炮营在春坯塘附近选择发射阵地。
五、31团占领边界后,要抽出部分部队在民工的配合下,及早修通及马到乃堆拉山口的公路,为主力部队援巴作好准备。”
亚指作战会议结束后,31团在三营驻地嘎觉寺召开会议,对亚指及余副司令的部暑作了具体安排。王保功副师长和杨占林副政委参加了会议。
时任十一师三十一团政委白占彪
会议的安排是这样的:一营负责则里拉山口;二营组织两个加强连负责亚拉山口和东巨拉山口;三营负责乃堆拉山口。
团首长的分工是:乃堆拉山口由团长王凤春负责;则里拉山口由政委白占彪负责;东巨拉山口由副团长项忠义负责;亚拉山口由副团长李振朝负责。
杨占林副政委说::“你们团里干部都上去了,行吗?”
白政委说:“有副师长、副政委坐镇,我们放心。”
王副师长说道:“各营必须在18日24时前作好逼近山口的准备,19日拂晓出发,14时前逼近边界。”
亚东嗄觉寺
(未完待续)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
作者简介:
张 平(左) 笔名弓长。陕西乾县人,1966年入伍。曾任十一师炮团宣传干事。1972年开始写作。数十年来,先后发表并出版文学、新闻作品30余万字。著有“弦板腔记事”。
马学政(右) 1935年生于陕西富平县。1950年参军,曾任11师31团参谋长,富平县人武部副部长等职。1984年退休。著有《雪域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