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宅乡志记载传说、地方歇后语

第二章南宅街

南宅自建街后,就逐渐成为乡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清末一直是太平乡乡约所驻地。民国时期,仍设有太平乡乡约所。撤大乡建小乡后,一直是南宅乡(镇)政府的所在地,八区区公所一度也驻此办公。全乡各类农副产品均以街为集散中心。

第一节地名由来

“南宅”这一名称,至今已有四百三十年左右了。明朝太学生王举于嘉靖年间 (1560年以后)在今街所在地营建住宅园圈,因新房在其老屋(张庄村)之南,故称南生。到其子鸿胪寺序班王晓时,已将该宅税赁以通贸易,南宅的名称,就被群众所公认了。到崇祯二、三年间( 1630年左右),王晓孙允淳因办粮无措,将房类与宜兴周氏。后周转卖与探花管绍宁,管亦因该房在其老家(华渡桥长三房头村)之南,故相沿因袭仍称南宅,一直流传迄今。此事在《熙河王氏家乘前编》拾遗志与《管氏家乘》遗闻语来中均有记载。

第二节建街历史

王举,字子庸,“拥厚费,锐志科第,不获售,而别筑一圃以寄兴,艺兰无算”。南宅自此始,到其子晓时,“已建成居第,除厅堂房屋外,有余翠、岩栖、金鱼、玉兰、桂花等别业(现仅存桂花厅和太湖石一块,石名“刘海峰”,结构玲珑剔透,重吨余,为常武地区之冠)。宅外鱼池(即今东、西鱼池)十余亩,围绕基地、设桥梁(即东鱼施上之仁新桥和西鱼池上石板桥,今已拆毁)以通往来。鱼池外则有前、后土山(即东街南宅小学与西街南宅中学的校址所在地的东西土山,今已铲平),广栽梅竹,余皆膏腴美产,绕镇方圆。镇皆市宅,税赁以通贸易,东西南北设四巷门,以严展昏启闭,所谓金城之固不是过也”!南宅街已具规模。

当时南宅市街 (即今中街)东西向,东起自青龙巷(即当店弄),西止起凤巷(印北街),两巷均南北向,成一四方形。三面是街,铺面与住房相间,北面是花园,花园东西为鱼池与土山。形成既是市街又是住宅的一个整体。中街长二百余米,起凤巷长八十余米,青龙巷稍短,只三十余米。

到清朝,市街又陆续扩建,自青龙巷向东建成东街,起凤巷向西建成西街,与中街相连成一字形, 三街全长四百余米。又在青龙桥(原称庆元桥,解放后称南宅桥,现已拆除)南建成新街,东西向长五十余米。

商铺起初大都设在起凤巷,以后还渐转移到中街。后来,东西街与新街的商业也很兴盛。“街道原砌瓦砾,年久倾仄,行路咄嗟”。清光绪时(距今百年左右),由本乡明经王仲衡“倡议改铺石条,先规四方股户解囊,继照市面科费,择吉庀材,司理得人,人各踊跃,五阅月告成”。(事见《王氏家乘续编》卷三明经仲衡君传)。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兵匪为患。十八年(1929年),镇上王济美首议捐集公款建巷门。在街东西南北建造围墙和大小巷门八座,设专人管理,早晚启闭, 俨如城门。(《王氏家乘续编》下巷十三艺文志竹影松涛轩札记)。

日军侵占时期,汉奸王铁雄率伪军霸占南宅,将新街围作营房,原有店铺都停歇关闭,拆断南宅桥,禁止通行,隔断新街与老街的交通。又拆除巷门,南宅街遭到了确坏。

解放后,人民政府为改造旧街道,将久已倾圮(pi)的围墙和巷门拆除。现在市街建设日逐渐向街东公路两侧发展,在中街石坝铺设水泥场,作为农贸集市场地。近几年来,南宅街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群众住房,纷纷向街南、街北和新街的田野中伸展,出现一生气勃勃的新景象。

第四十二章传说轶事

第一节传说

一、“凤凰”斗“鹁鸪”

据说,老早,独孤山、夹山凤凰山那里原是片平原。每当旭日东升,就有一只大彩凤栖落在一棵几丈高的梧桐上, 守护着下面闪着金光的宝地。一天,从西南方飞来一只肥头粗颈的鹁鸪, 凶狠地扑向凤凰。凤凰毫不示弱,与之搏斗。它们激烈地相斗了七七四十九天,不分胜负。双方嘴咬嘴,又相持了七七四十九天。凤凰负伤力竭,却未退却半步。鹁鸪羽脱流血,仍咬住凤凰不松。玉帝闻知,便命六甲神将南太湖中一座无名山搬来压在宝地上,把凤凰和鹁鸪隔开。凤凰在东,仍展翅向西俯冲, 鹁鸪蜷伏于西,仍眈眈而视。慢慢地,竟变成两座山。人们称东为凤凰山,西为鹁鸪山(后称独孤山),中为夹山。

二、宝山

从前,夹山北一所三开间茅屋里,住着夫妻俩孟老大和孟大娘。 两人辛勤耕作,种了三亩三分冬瓜。这年藤长叶茂,却一个冬瓜没结。夫妻俩找呀,寻呀,总算发现一个钮儿。这钮儿见人长,一眨眼就有笆斗大。孟老大惊奇不止。孟大娘虽也惊奇, 但还是叹口气说:“一个瓜最大也值不了几个钱啊!”忽然一阵香风拂过,一位鹤发童顺的老头站在夫妻俩面前,笑容可掬地问过好,然后抚着冬瓜说:“这瓜长得不错啊!”孟大娘哭丧着脸说:“三亩三,结了这个活现眼!冬天只好喝西北风了。”老者捋着银须呵呵大笑:“呵,别小看它,你夫妻俩可交运啦!”孟老大似信非信,孟大娘抢着 问:“这瓜有啥用场啊?”老者一本正经地说:“你们看, 夹山场那块宝地,藏有十八部银驾车和十八尊金罗汉,玉帝命金甲神日夜守护。金甲神搬来巨石作门,并用千钧铁棍闩着,加上十斤重的铁锁。现令这个冬瓜啊,就是开石库门的钥匙。”孟老大夫妻俩听得惊呆了。老者又道:“八月中秋夜寅卯相交之时,是天门开地门开的时辰。只要紧抱冬瓜,在石库门前转左三转,右转三转,再将瓜蒂轻敲三下石门,一边念“八月十五天门开,十八尊罗汉请出来,那时石门自开。今天是八月十四,明天即是得宝的好日。不过石库门开了,你们要叫齐山脚下贫苦百姓,平均分宝,大家置产立业,勤俭幸福度日。决不可存半点私念。切记!”说罢,飘然而去。孟老大听得不知所措,孟大娘摘下冬瓜,紧紧拖在怀中,生怕被人抢去似的。

当晚,夫妻俩可商量开了。老大说明天一早就去叫齐村民。孟大娘骂道“你这傻瓜,有财不发,堂贝还嫌多吗?”孟老大说:“你说怎么办?”孟大娘挤着眼说,“自己去取呀!我们也不用种田了,可以造高楼大厦,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了,使唤佣人,坐享清福了!”孟老大傻笑着点点头。

十五,半夜刚过,两人急不可待地出门。老大抱了冬瓜,提心吊胆地向山坳走去。孟大娘提着筐东张西望在后跟。一到宝地石库门前,村上才头边鸡鸣。老大依照老丈的话,捧着冬瓜左转三转,右转三转,再将冬瓜蒂朝石库门轻轻敲三下。嘴里念道,“八月中五天门开,十八尊罗汉请出来。”话音刚落,平空“哗啦”一声惊雷,石库门大开。洞里霞光万道,看得人眼花。孟老大刚走进石库门两步,忽见一排红眉毛绿眼睛天神,挺矛向外冲来。孟老大吓得丢下冬瓜,连滚带爬逃出门外,又是一声霹雳,石库门关上了。老大夫妻俩瘫在山坡上,不敢抬头。

红日冉冉东升,在朝霞映照下,老者双目炯炯站在石库门前。孟老大夫妻颤声呼道:“唬煞我哉! 救命啊!”老者对软瘫在地上的一对夫妻苦笑着说:“贪得无厌,到头来落得一场空。”又对石库门长叹:“天啊, 这石门不知何朝再开, 这宝不知何时能为民造福!”大袖一甩,扬长而去。孟老大夫妻坐在地上,我看看你,你望望我。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从此,人们再也没种到能开石库门的冬瓜,石库门再也未开过。只是人们走过山坳时,便听得“冬冬”的回声。每逢八月十五,爷爷奶奶总要讲述十八部银驾车、十八尊金罗汉的故事,可谁也无法开那石库门。

三、朱正茂父亲的传说

清朝道光年间,南宅镇西的柚树浜村有个农民朱某某(已失其名,其子叫正茂),靠种毛家桥一个财主的租田度日。正茂父生得魁梧力壮,而性格刚烈,不畏强暴。

一年大旱,胞姐(寡妇)含泪向朱诉说:当地的一家富户不准她戽水灌田,说河面是他家的。朱听罢,二话没说,随同姐姐到家,用扶桁作扁担,把车水工具一扁担挑到姐家田横头的河边,架好车,再掇块百余斤重的大石系在车梢头,把车梢直沉到河底。于是一人车起水来。车声隆隆,水声哗啡,银珠飞溅,水流滚滚。观者瞪目结舌。那富户走来一看,吓了一跳。硬着头皮阴阳怪气地责问:“这河面是我的,谁叫你擅自车水?”朱鄙夷不屑地回答:“我车河底, 不车河面”富户理屈词穷,忍气吞声地走开了。

这年秋,天旱欠收,正茂父哪来稻谷交租。财主还是硬遇。逼得正茂父性起,厉声道“你待怎样?要拼命,索性与你拼了!”射主见势不妙,悻悻而退。到家中具状呈县衙,告正茂父抗租,谋为不轨。县令原与那财主有瓜葛,即着两公差开船去拿人。船至华渡桥停泊,差人上村,要铐正茂父。正茂父说:“不用铐, 我带了铺盖跟你们去。”两个差人早闻正茂父本领高强,不敢勉强,只得允了。正茂父掖了一条卷得鼓鼓囊囊的被头,随差人来到桥边。差人先上船。正茂父立在桥堍上对差人说道:“替我接一接被头。”“你抛下来好了!”“这船可载得起?”“笑话,别说一条,十条百条也笃定载!”

话声刚落,只听得“呯”的声,船头被砸得粉碎。原来被头里包着一个二百斤重的滚场碌碡【liù zhóu】!两个差人打了个寒噤,互相呆望着。 正茂父指着公差:“我究竟犯什么罪?不去!”两公差怎敢硬拿,灰溜溜地摇了破船回县交差去了。

县令听了回禀,骂公差是饭桶,将髭须呻吟一会,吩咐差人如此这般。差人唯唯奉命,又带了六个当差,再驾一只船直到华渡桥。差人上村,装着笑脸“请”朱去县一趟,正茂父想,反正我没有罪,去说明一下也好,省得缠勿清。跟差人上了船,横躺在舱中,往常州去。船行得快,不觉已到常州东门白家桥。朱问是哪里了。差人以为县衡 将到,忍不住粗声粗气回答:“管什么地方,到了就算!”朱一听,不对呀,怎么翻脸介快。一到县衙门定要吃亏。我决不上当!主意拿定,便在舱中说:“蜷得脚酸了,好伸伸脚否?”公差恶声恶气地说?“伸十伸也由你! ”朱运用力气,双足一蹬,“格格嘣”一声响,船分成两爿。八个差人齐落水,而正茂父已在岸边了。差人自救不迭,让姓朱的走了。

一年过去,这年秋收尚好。朱用两个“竹管”套栈装好三百斤稻谷,挑去交租。财主喜形于色,“招待”正茂父。暗下却设圈套把朱害死。正茂父临终前,睁大眼睛对围坐在床边的妻儿说……我是被财主害的,你们……要记牢,孩子,要拖上路……话未完,就咽了气,那时五十未满。

四、“李强盗”与桥阶石

莘桥头村后的有莘桥虽已重建成水泥桥,而原石桥的两块巨大的桥阶石仍置桥堍下。石各长六尺,阔二尺,有三阶,重五百余斤。据传是康照年间一个叫“李强盗”的在一个月夜从常州一个财主家大院门前挟来的。两石木是造东仓桥的材料,却被那财主夺为已有。

“李强盗”住在李家漕边的三间茅屋里,在现今的莘桥西。人们不详其名字。因他生性鲠直,疾恶如仇,专爱仗义行侠,不畏权势,敢与权贵豪绅作对。权贵豪绅对他恨之入骨,但又奈何他不得,只得骂他“强盗”。以讹传讹,“李强盗” 才出了名。其实劳动人民对他并无轻蔑辱骂之意。

五、万银叙破产建造蒋庄桥

万银叙,人称万老老,祖籍常州城南郊。因家境贫寒,年轻时迁至本乡蒋庄村落户,帮佣为生。太平军到达本地后,他为太平军摇船摆渡三年多。

因范老老是外乡人,所以当地富户歧视他,不准他住在大村上。万老老只得在村北半里外的大河边盖一间茅屋为家。由于大半生勤俭积聚,逐步置了二十多亩田,其中一半在大河西北。当时河上没有架桥,行人南来北往,都得靠船渡,实觉不便。且渡船是日出而来,日入即去。有人黄昏有急事要过河,只好望河怨叹,万老老平时乐善好施,见此情景,内心不安。遂自己花钱买回一些长木头,架作便桥。来往行人感激不已。

当地的许某某和徐某某对范老老说:“如今行人来往是便当了, 但负重过桥仍不便,不如募款造一石桥。”万老老认为这样确是好,就到附近各村募款。一元、二元、五元不等。当款簿上的认款够造桥时,就边收款边筹建。谁知届时捐户交不足认款。万老老只得又向来往商船募捐。千方百计,建桥款仍不足。许、徐又劝他将大河北十三亩水稻田卖掉凑足费用。并说建桥多余材料,全归万老老。

蒋庄桥建成,许、徐见余材而起贪念,竟合伙告万老老曾通“发匪”(指太平军)。阳湖县衙以通匪罪判万老老三年徒刑。建桥余材,奖许、徐平分。一心为群众谋利益做好事的万老老,为造蒋庄桥,东奔西跑,辛苦多年,卖田一大片,反吃了三年官司。

六、胥乾初扑水告御状

清乾隆年间,常州府阳湖县太平乡第六图胥家塘,有个叫胥乾初的,自幼颖悟。上了几年私塾,略通文墨。后在家半耕半读,更有长进。成年后,附近殷富请他坐馆为师。

一年,由友人介绍,去南夏墅乡下某村为几户常熟籍佃农子弟授业。几户佃农都种常州绅士潘四的田。这年秋欠收,潘四仍亲自下乡督收租米。佃农再三悬求缓交,潘四呵斥硬逼。乾初看不过去,代为求情。潘四见是个穷塾师,伸手就是一个耳光,打得乾初耳鸣目眩。潘四的凶狠,佃户的苦难,连同自己的受辱,激起了乾初的愤怒不平。他先后去县府告状,怎知阳湖知县、常州知府皆跟潘四是亲戚,官绅相护,不仅没准状,乾初反两次遭打。几户佃农被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乾初养好棍伤,不甘罢休,准备赴皇城告御状。恰值宰相刘纶私访江南,闻情后挥笔疾书:“江南无日月, 北直有青天,皇恩浩荡,国法森严。”并暗示乾隆帝即将南巡。

乾初弹精竭思,写下御状:“念我江南无日月,遥望北直有青天,佃户冤案沉海底,伏望天庭赐龙……”胥大娘穿针引线,将状词绣于黄绫之上。不久,乾隆真的巡南来了。他想一览太湖风光,传旨龙船过奔牛镇,直插丫河,渡滆湖,拟穿运村,出分水墩而达太湖。乾初身揣御状,候于运村桥畔。龙船到桥时,乾初高喊“冤枉”,从桥上跳入水中。搭钩挽篙齐起,把他捞出掼于舱中。乾初一时跌昏,急切中口呼“大老爷救命!”乾隆“唔”了一声。错称名讳,有欺君之罪。武土举刀欲斩胥乾初。大学士(宰相)刘纶启奏,说江南百姓尊称三老爷,即天老爷,地老爷、皇帝大老爷。乾隆才露喜色。乾初伏在舱中从胸前摸出黄绫状。保驾的接过,呈于皇上。乾隆阅毕,询之刘纶。刘纶阅后面奏:“小民伸冤是实,伏望圣谕,”乾隆御批:“潘四罪大斩,府县渎职该革。”钦差奉旨,带亲兵四名,即去常州。潘四正在家设筵请客,门庭若市。亲兵上前,不由分说,斩下潘四首级。随即去阳湖县、常州府治所,摘下知县知府的乌纱帽。这真是:“为民诉冤历险惊,善恶分清是公论。惩奸有胆胥乾初,民间代代传美名。”

第二节逸闻、轶事

一、黄钻

1977年秋,一条黄钻从南太湖溯太滆河而上。那时湖口到有莘桥,有十多口盘网。黄钻身大力猛,利齿 啮于前,劲尾扫于后,连破盘网六口,其势似不可当。而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被盘在有莘桥的网中。虽猛窜几圈,用锥头撞,用锯齿咬,水声澎湃,网纲震颤,但终于被捕,重四十八斤。

二、巨蟒

清末,孙家头民孙震兑从田中归家,经独孤山下一塘边。塘两岸干棵茂密,杂草萋萋。忽闻“沙沙”的响声,走近一看,是条巨蟒在游窜。身围有瓦钵口大,震兑惊魂未定,而巨蟒已杳然。

隔三十多年,震兑子叙大傍晚荷锄归,见塘边干棵披偃,以为牛在吃干棵。走近想去牵牛,却见一条巨蟒尾巴,长丈余,有中罐头那样粗。头身都没入水中。叙大毛发皆竖,回头就跑。只闻水声訇然。后定神回忆,只记得蟒鳞如铜钱大小,班驳有光泽。这条巨蟒后未再见。

三、挑包和尚

清末,巢湖佬头子朱小毛在南宅镇石坝上设赌摊,骗掠钱物。一天,有一挑包和尚路过,弛担凝视。朱强令入赌,和尚摇手拒绝。朱小毛欺他是行僧,倚仗人众势大,将手枪掼于桌上进行恫吓。其余伙伴亦帮腔齐上。和尚面色不改,指着朱小毛徐徐面言:“你打死我还好,打不死我你逃不了!你们人多,搬不动我一条腿子。”朱心悸,知和尚非等闲可欺者。吩咐数人试之。和尚摆好丁字步,左后右前。四个巢湖佬分两边齐用劲搬,涨得脸红耳赤,而和尚之腿丝毫未动。朱等慑服。有一巢湖佬想试挑和尚包担,双手力提,未能离地。和尚临行,以脚一勾,担已上肩。众人视之如神,终不知其包中为何物,亦不知和尚去向。

四、插秧

民国二十四年,一苏北人来官庄村。年近六十,身材瘦小,人们称为“老皮匠”。为人插秧,五亩地自晨至申即毕。他在田中央下行,来回团转插,手不撑膝,“鸟叫六棵齐”(形容迅速,鸟鸣一声六株秧已齐齐地插好了),水滴不沾衣仙。自后未见比他技术高的人。

五、蟋蟀

解政前每岁秋日,本乡斗蟋蟀之风颇盛,民间争相为玩。不独孩童,不少成人亦好之。

蟋蟀生于泥中石隙壁缝间,成于秋,性好斗。虫名甚多,有青,黄、紫、长脚青大头、翠纱、虫探等等。

秋日,爱好者五更即起,蹑足倾耳,葡甸草丛乱石间,凭鸣声便知强弱悍懦。捕而盛于罐体,悉心饲之。南宅镇下岸设有斗蟋蜂的场所。农历七月半开业,称“开栅”。届时,玩者皆携虫临场,有秤手衡虫之重轻,虫主双方按虫之等重约合,叫“合对子”。互将小虫放入物中,由茜手用茜草引两虫相斗。小虫用钳齿相啮,胜者辄鸣,负者敛声而逃。

也有以斗蟋蟀进行赌博而荒废生产的。赌分“白票”、“黄票” 两种。“白票”价一般斗米或几元银币,“黄票” 价约为“白票”之十数倍。本乡只斗“白票”,斗“黄票”的皆去漕桥、和桥等地,更远的斗到吴江。斗蟋蟀最晚要到霜降结束。那时有谚云:“紫头蓝项金甲衣(虫名),霜降斗到雪花飞。”

抗战前,官庄村杨和生在瓜田中捕得一虫,重四点二分,无与匹者。漕桥赵乾元特骑马来以三石米购之。

六、大刀

清末,南宅镇上王铨生年轻时以臂力自许。一次游阳山节场(农历二月十九日)观卖拳。一卖拳者指着一把八十斤重的大刀扬言道:“谁能持这把刀开一个四门,就将这把刀送给他。”王从人丛中挤出,上前打过招呼,摆好架势,扬刀开了个四门。观者掌声如雷。卖拳者即将大刀送给了铨生。

三、民谚

一不做, 二不休。一夜夫妻百夜恩。一线逼煞英雄汉。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三十六计,走为上着。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不到黄河心不死。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生米煮成熟饭。打蛇打在七寸里。砖头瓦片也有翻身日。好汉不吃眼前亏。老虎头上拍苍蝇。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江山好改,本性难移。挂羊头,卖狗肉。羊肉勿吃惹身骚,偷鸡勿着蚀把米。冷灰里爆出热火星。求人不如求已。狗咬吕洞宾,弗识好人心。兔子不吃家边草。宰相肚里好撑船。做天和尚撞天钟。 无事不登三宝殿。眼睛一眨,老鸡婆变鸭。亲兄弟,勤算账。桥归桥,路归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杉木扁担,宁折不弯。路遥见马力,日久见人心。锅里有,碗里满。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十个指头有长短。苍蝇不叮无缝蛋。人心 齐,泰山移。冷粥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严是爱,宽是害。打死拳教师,淹死水葫芦。村中无大树,茄棵也称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针眼大的洞,笆斗大的风。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细水长流,吃穿不愁。算盘勿好一世穷。好记性不如懒笔头。贪多嚼勿烂。师傅领进门,功夫在自身。眼过千遍,勿及手过一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话,不要说死路,不要走绝。平身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纸包不住火。百闻不如一见。

第二节歇后语

蜻蜓吃尾巴——自吃自。哑子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骆驼团物桥背上——两头勿着实。萝里座芭斗——稳驾定,热锅上的蚂奴——团团转。 猫哭老鼠——假慈悲。嘴上塔(涂)石灰——白说。木竹棒吹火——一窍不通。 外甥提灯笼——照旧(舅)。 叫化子不带棒——受狗的气。戴着笠帽乖嘴——碰勿拢头。瞎猫拖着死老鼠——侥幸。 三只手指捏田螺——稳笃定。小沟同茅坑(粪池)罚咒——不作准。关公门前舞大刀——献丑。田鸡(青蛙)跳在戥[děng]盘里——自称赞。碗里的鱼头——拨一拨,动一动。蛇吃黄鳝——硬摈(拼)。 老豆腐切边——做嫩。黄狼子看鸡——冉冉消磨(团团消灭)。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老和尚鼓术鱼——实笃笃。麻雀子跳勒康箩里——空欢喜。弄堂里拔术头——直来直去。戏台上的胡子——假佬。大年夜打浆——贴对。兔子不吃人——形状难看。鼻头上挂鲞(xiǎng)鱼——休想(嗅鲞)。狗捉老鼠——多管闲事。丑媳妇见公婆——免不了。城头上出棺材——远兜远转。 棺材里伸手——死要钱。严嵩庆寿——照单全收。丈二和尚——换不着头。砻糠搓绳——起头难。戴只(了)笠帽撑伞——多此一举。野羊子剥皮——百庄(剥獐村名),新做克篓——安圩(按鱼村名)。 四金刚的琵琶——谈(弹)也不要谈(弹)。 船头上跑马 ——走投(头)无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又做红面又做白面——两面派。大虫吃小虫——物制一物。水里拖稻草——越拖越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断是非。打开天窗——说亮话。打肿脸孔充胖子——死要面子。敲落牙齿往肚里咽——忍气吞声。半夜采瓜——拣软的捏。杀鸡给猢 狲看——做个样子。两个哑子困勒一头——没话说。 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 拾着鸡毛当令箭——神气活现。烧香赶落(走)和尚——喧宾夺主。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自作自受。鲤鱼跳龙门——高升。出头椽子——先烂(倒霉)。绣花枕头——一包草。半路上出来个程咬金——突如其来。程咬金三斧头——开头凶。顶着石臼做戏——吃力不好。癞虾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安想。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咬口生姜喝口醋——备尝艰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