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红瓷十窑九不成-嘉靖皇帝怒了,给你们三个月|瓷器鉴定真知堂
嘉靖皇帝御容
瓷器鉴定真知堂:
玩瓷器的都知道宋代五大名窑有汝窑六十七件半,哥窑不到三百件一类的说法。又知道元青花,宣青成彩,元青花不过三百件等等。
别喷,这种说法只是专家的说法,民间到底有多少真品不好说。但也绝不是某些民藏说的汝窑车载,元青花数以万计。只能说这些都比较稀罕,绝非轻易得见。
但其实真正珍贵稀少的物种,这是今天说的这类明代宝石红釉瓷器。
永乐外釉里红内红釉碗
那么这类宝石红釉瓷器文物到底有多稀罕呢?我列个数据你就清楚了。
故宫博物院一共收藏了三件元代红釉瓷,首博也有一件。永乐红釉瓷两件,一件带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暗款。宣德红釉瓷文物的数量没有公布,应该仅有十余件,其中一件红釉菱花式洗为孤品,一件僧帽壶则和台北故宫隔海相望。成化官窑红釉瓷文物,故宫仅收藏一件盘,弘治官窑未见完整器,正德红釉文物也非常少,仅见盘碗,未公布数量,底部多有四字青花楷书款。嘉靖红釉文物一件带款器都没有,仅藏有一件红釉笔架,根据胎釉特征定为嘉靖器。
同上
看明白了吗?凡是明代红釉瓷,除了两岸故宫博物院以外,完整器文物公私几无收藏,这也是为什么国际拍卖市场上根本没有出现过明代红釉瓷器拍卖品的根本原因。
所以,所谓千窑一宝宝石红,绝非浪得虚名。十窑九不成也不是假话。
据说到了明代嘉靖时期,皇帝想要烧制红釉瓷器,结果屡烧不成,皇帝震怒。但这事不是皇帝发怒就行的,结果劳民伤财大费周章也没烧成。无奈之下,《大明会典》中写到:“嘉靖二年,命景德镇烧造瓷器,内鲜红改成深矾红”。
嘉靖矾红釉黄绿彩
现代科技非常发达,但是要烧制高温红釉,还是以铜红原料为釉最为理想。那么,古代的铜红釉为何这么难以烧制成功呢?
鲜红釉之所以名贵,是由其烧制工艺决定的。它以微量的氧化铜为着色剂入釉,经高温1250-1280度左右还原气氛一次性烧成。窑炉气氛稍微控制不住, 温度稍高或稍低,氧化铜含量稍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就烧不出大红色来。这在古代没有高科技窑炉和不懂原理的情况下,自然是极为困难之事。
永乐红釉盖盒残器
我们常见到元末明初的釉里红瓷器,经常有发黑,发绿,烧飞无色,发灰等弊病集中于一器,几乎看不到非常鲜艳的鲜红色。原因何在呢?窑炉气氛中氧化气氛稍微强就发绿,温度稍高于1300度就烧飞成无色,温度低于1250度就发灰发黑。同时铜红彩的配方浓度稍高就发黑,稍低就发灰。铜红料研磨不细,那就根本烧不出红色来。
洪武釉里红军持
现代的铜红釉配方已经公开了。其中一种配方中,氧化铜含量为0.92%,氧化钙为9.3%,氧化钾8.17%,氧化铅4.15%,氧化铁1.4%,氧化镁1.75%,其余的就是常规氧化铝和氧化硅了。
和釉里红颜料相比,铜红釉中氧化铜的含量非常少,再加上少量的氧化钙和大量的氧化钾(一般石灰釉氧化钙含量极高,氧化钾极少),所以这种釉属于典型的石灰碱釉配方。配方中的其他微量元素都比铜高,这样的配比自然界应该是不存在纯天然矿物的。
永乐红釉碗残器
一九五四年。景德镇曾经和德国进行技术合作,总结出一种较好的祭红釉配方。配方中除了景德镇高温色釉常用的原料陈湾、三宝蓬、釉果、釉灰、寒水石、铜花、玻璃、晶料等外,还使用了景德镇没用过的的陀星石、海浮石、云母石、珊瑚、玛瑙等原料。海浮石、云母石,珊瑚都是富含石灰质的原料,玛瑙是含氧化硅这98%以上的石英,陀星石是一种含氧化铅达60%左右的铅矿石。这些原料的使用使得铜红釉更为鲜艳。
元红釉俑
但这种配比方式,绝非明代景德镇铜红釉的配方。传说中,永宣时期有一种“鲜红土”用来配釉,又说“永乐宣德烧造,以西红宝石末入釉,凸起宝光”。考虑到郑和下西洋带回来不少东南亚产的宝石,再考虑到宣德之后叫停下西洋,停顿几十年后成化几无鲜红器,则这种鲜红土极有可能是存在过的。同时也确实存在用西红宝石(非红宝石)入釉烧成铜红釉的可能性。所以后来嘉靖以后再也烧不出这种宝石红也就极为正常了。
宣德红釉菱花洗
宝石红釉由于釉非常粘稠,又是在生胚上挂釉,再加上古代瓷窑比较简陋,密封性能不佳,温度很难上升到1250度以上。以前古代烧窑要二十多个小时之后才能烧到1250度以上,再往上升温人是一步也不能离开,一把火不够一窑瓷器就报废绝非虚谈。一个窑里最好的窑位也仅有20%属于高温窑位。所以,一窑瓷器,配方全对的情况下,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艺人,也仅仅能够得到10%左右的合格品。后世配方失传,到了嘉靖之后,铜红釉就成了绝响。宝石红的珍贵,可想而知。
元代釉里红开光罐
所以,看懂明代铜红釉生产的秘密,才能鉴别文物的真伪。
收藏家多有秘诀,秘不示人。其实,真正的大行,了解瓷器的呈色原理,成分配比,才能清楚的知道何为橘皮棕眼,何为深入胎骨的铁锈斑和锡光。。。。真正要学会鉴定瓷器,绝非三言两语,而是要精通窑址,从窑址发掘报告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这是其一。其二为精通时代特征,其三为精通烧瓷原理。把这三方面全部搞通搞透了,你就能写出某某窑某某年代产品如何鉴定的论文来,当然看新老辨真伪就不在话下了。
元代红釉高足杯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