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7个成语,想想在《三国演义》里见过他们吗?
《三国演义》毕竟不是正史,尤擅移花接木,诸葛亮一人的光辉就遮掩了蜀汉群臣。刘巴减色不少,吕乂消失无踪,所幸在他们同传中翻出来7个成语。
蜀地有天险凭依,还行过得相对安稳些,汉末就有不少人来此避难,董和更是拖家带口,带着整个家族来到了益州。蜀中百姓生活倒也富足,而当时有个习俗:厚葬。不论是寻常百姓、小商小贩,还是王公贵族,处理丧事时都恨不得倾家荡产。“侯服玉食”是指豪华奢侈的生活,身着王侯衣饰,吃着玉盘珍馐xiū的那种。
董和是想改变这种奢靡风气的,带头节俭,用着粗劣的衣食,在他的带动下,崇尚奢华的风气渐渐改变,同时也约束了当地豪族的行径。为此,成都的豪强就鼓动刘璋赶紧把董和调走,再不济让他折腾别人去呀,但是在成都百姓的盛情挽留下,董和又待了2年才调任别处。“恶衣蔬食”是指生活简朴。
刘巴也是年少成名,刘巴其实一心向着曹操,拒绝了刘表多次,但他也没能完成曹操交给他游说荆南三郡的任务。刘巴一点都看不上刘备,倒是诸葛亮对他青眼有加,多次举荐刘巴。《零陵先贤传》还记载了诸葛亮对他的评价“要是比在帐幕中策划,我比刘巴差远了。”
“运筹帷幄”是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顺便,最后刘巴还是加入了刘备麾下,这回他又瞧不上张飞了,“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才不要跟老兵说话。”
刘巴是一副标准的文人做派,要不是诸葛亮,可能他怎么都不会出仕刘备的。刘巴一边倾慕着曹操,一边轻视着刘备,他远在交州的时候,只用一封信就让刘备记恨上了他。后来在蜀国为官的时候,除了挑衅下张飞,刘巴还是挺老实的,生活简朴,恭敬也不讲话,也接任了法正尚书令的位置。“恭默守静”是指不讲话,恭恭敬敬保持沉默。
到马谡了,一般认为刘备的识人之明胜过诸葛亮,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再马谡身上。虽然马谡和诸葛亮关系很好,但刘备临终还是嘱咐诸葛亮“马谡话说得过了,超出他的实际情况,不可重用,你要仔细观察啊!”
然而,诸葛亮可以和马谡畅谈到天明,以诸葛亮对他的信任,再加上夷陵一战也让蜀国折损了大量人才,这才有马谡一个从未单独领军的人去驻守街亭。街亭之失有诸葛亮的应变不及时,也有马谡的不听指挥,这锅谁都逃不了。“言过其实”是指说话夸张,与实际不符。顺便,提一句马谡写给诸葛亮的话“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
很奇怪的一点是董允的记载,居然不是跟在他爹董和后边,这是史书里很少见的子不系父,大概是陈寿觉得董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吧。诸葛亮出征在外,考虑到刘禅没人管教,善恶不分,就把董允留在了刘禅身边辅佐。
董允确实尽心尽责,连刘禅想要扩充后宫的想法,都被他驳回了...“朱紫难别”是指红色紫色分不清楚,形容善恶不辨。
吕乂确实没在《三国演义》里出场,但他却是蒋琬、费祎、董允过后的又一位尚书令,同样是荆州人士。吕乂生活简朴,门前也没什么宾客停留,又以清明干练著称,但由于他执法严苛,在民间的名声并不太好。“门无停客”是指勤于待客,很频繁地接待客人。
这几位,家乡都不在蜀地。
刘巴:诸葛亮都觉得自愧不如的人
诸葛亮:诸葛亮:就冲这名字还要我起标题?
刘备:刘备: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