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宏志|灵润桥横碧玉流,禅林景物自清幽
商宏志|灵润桥摩崖石刻考
“灵润桥横碧玉流,禅林景物自清幽”。在黄梅西山四祖寺的正前方,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单孔石拱桥,状如长虹卧波,其名曰“灵润桥”,亦称“四祖花桥”。该桥长约15米,跨度约8米,建于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距今有666年,是目前为止,黄梅为数不多的古代建筑之一。
灵润桥下,有一块巨大的天然石鱼矶,平坦光洁,色褐如油,上面留有历代名人贤士的题咏摩崖石刻近30幅,形成了迄今为止鄂东最大规模的古石刻群,2001年2月被黄冈市人民政府列为“黄冈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日里,到灵润桥下拍照的游客很多,在他们眼里,这些摩崖石刻或许只是他们镜头里的一个背景而已。而作为书法爱好者的我,自然有不同的感受,尤其对古摩崖石刻的章法布局、书体风格以及书写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并油然生出一种敬畏之情。
10月17日,我终于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约邀家兄以及来自山东菏泽的书画家、宗亲国善先生进行了一次仔细的探究和考证。
最醒目的“碧玉流”三个大字位于灵润桥正下方的褐色石鱼矶上,整幅高2.55米,楷书竖排阴刻,字径0.85米×0.58米,落款模糊难辨。查光绪二年《黄梅县志》有载:“碧玉流,在四祖山灵润桥下,中有小石矶,状如鱼泼泼欲上,唐柳公权书碧玉流三大字,刻石现存”。柳公权(778—865),是唐代大书法家,开“柳体”之先河,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我在“碧玉流”前驻足很久,因为,对此幅字是否为柳公权所书存疑。虽然,三个大楷字属于柳体风格,但远不如柳公权楷书那么苍劲有力,落款的残痕更像“龙□书”。我推测,此幅石刻的年代应晚于元代所修建的灵润桥,大约刻于明代。显然,此处的摩崖石刻基本刻于明清两代,而此三字刻于比灵润桥要久远得多的唐代,且独此一副,在常理上有点说不过去。
唐代大诗人柳宗元(773—819)之诗《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刻于灵润桥下西南瀑布斜坡岩石上,幅高1.47米,宽0.87米。正文为:“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宗元”。竖刻六行,每字高0.14米,宽0.13米,行草阴刻。落款为“大明嘉靖庚申胡效忠来游刻石”。嘉靖庚申年即公元1560年,距今有456年了。书写者胡效忠,字尽臣,南直隶淮安府(今属江苏省)沭阳县人,明正德十四年(1519)乙卯科举人,进士胡琏之子,时任黄梅知县。他的政绩崇尚宽大,又能兴利去弊。过去黄梅人丁税总是虚报的名额征收,百姓苦不堪言,效忠到任后,把虚报名额都清理减去,深受百姓拥戴,为黄梅名宦之一。
石楚阳之诗《碧玉流》刻于桥下瀑布的斜坡岩石上。幅高1.88米,宽1.45米。阴刻草书6行,原文因磨损严重已无法辨认,根据首句“出蒙入坎冠南洲,阿耨池余独此流”为线索查阅大量史料,欣喜地在顺治十七年《黄梅县志》中找到了原文:“出蒙入坎冠南洲,阿耨池余独此流。过石疑铺经擣练,漉囊似滴拨灯油。神灯为镜开青面,僧照于滩怆白头。绕刹泳游涯近浅,同堂酌饮味甘柔。雨湿喘急潜无鲤,云拥朝参现有虬。来往寻源观定水,古今踪迹等浮沤。好凭登岸修津筏,枉亵分区灌亩丘。汩汩沙尘知洗净,六根尘洗几时周”。落款为“崇祯戊辰无著居士石楚阳”。刻于崇祯元年,即公元1628年。石楚阳即石昆玉(1548—1636),字汝重,别号楚阳,晚又自号无著居士,明代官员,黄梅人。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进士。历任户部主事、郎中,饶州、苏州、绍兴知府,山东副使、福建参政、大同巡抚。昆玉为官有清誉,以清廉、刚正著称天下,江浙史志多载其吏事,其任苏州太守时更是名满天下。崇祯九年九月二十九日,高寿至89岁无疾而终。著有《龄山堂稿》、《石苏州集》、《石居士诗删》等,汤显祖、董其昌为其著作写序。石昆玉书写此幅石刻原文时,已有八十高龄,正是告老还乡之时,因而题款有“无著居士”是确切的。
李得阳题诗刻于最前面长方形石矶上。幅高1.1米,宽0.7米。阴刻草书5行,单字径0.15米×0.11米,正文为“停骖选胜到禅扉,寂寂空山碧四围。老衲莫疑身未隐,闲心已逐野云飞”。落款为“明都御史李得阳”。李得阳(1537—1615),字伯英,号景渠,安徽广德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乙丑科进士,历任兰溪知县,治绩赫然,迁户部主事,经与淮关商讨,免除一切苛捐杂税。升九江知府,修筑三洲堤,建澄江楼,使萑苻水泽匪盗消除。后移广东兵备副使,补漳南道,历任湖广左布政、抚楚都御使。万历二十九年(1601)因抚楚之功,得钦赐白金,升任工部左侍郎,统辖京师百工,终因任重事繁,积劳成疾,猝死任上,年七十九,囊中唯图书数卷,余无长物。著有《理学臆言》、《羲苍子》、《尘外尘谈诗文集》等。
刘南金题诗刻于桥下西南瀑布的斜坡岩石上。幅高2米,宽1.88米。阴刻楷书5行108字,正文4行,字径0.13米×0.10米,文为“水气何氤氲,星蟾夜相薄。西风似有情,散作霜花落。试叩碧流痕,冷然动清响。惊起石上云,飞去松花上。道上临水渴,一饮即成酣。欲问饮时味,沉吟不解谈。坐见石光飞,瀑音乱花径。应有石中人,殷勤奏笙馨。时呼洗药僧,共卧清湍背。哪知禅梦中,误道天花碎”。落款“□山大梁刘南金题”。刘南金,字献卿,河南杞县人,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进士。
王辅元题诗刻于灵润桥下西南约8平方米的岩石上。幅高1.16米,宽1.22米。周框饰几何纹,阴刻楷书4行,字径0.12米×0.08米。正文“宝刹布黄金,仙泉流碧玉。清莹绝纤瑕,尘世赖以浴”,落款“康熙壬申春王知黄州府事襄平王辅元公氏题”。该诗题于康熙三十一年,即公元1692年,王辅元时任黄州知府。
黄仁荣题诗刻于灵润桥下第二迭上坡处,幅高1.65米,宽0.84米。阴刻楷书4行,字径0.17米×0.15米。文曰:“双峰一片白云飞,古塔松苔紫气微。坐听桥头流碧玉,心随清响落渔矶”。落款“南昌黄仁荣题”。黄仁荣,江西南昌人,曾任南京御史。在江西庐山之上,也有黄仁荣题写的摩崖石刻,风格与此幅石刻相仿。虽然此处石刻落款的“荣”字已模糊莫辨,但可以断定是出自黄仁荣之手。
黄眉山人五言诗刻于灵润桥下的石鱼矶上。幅高0.8米,宽0.7米。阴刻楷书4行,字径0.10米见方,正文为“碧流堪洗钵,白石可参禅。座到忘机处,王侯莫并肩”。落款“黄眉山人□□□”。黄眉山人会不会就是县志所载的“黄眉翁”呢,根据年代推算不大相符,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阴刻楷书“慧珠”刻于灵润桥下的第一迭石鱼矾上,字径0.54米×0.41米。落款“姑射山贾鉝题”。贾鉝(1662-1722),即清著名书画家贾铉,字玉万,号可斋,山西临汾举人。因避康熙帝玄烨之“玄”讳,更名为鉝,官至黄州通判、知府。贾铉的诗、文、书、画皆臻妙境,平生以绘画艺术成就最高,山水、花鸟、竹石都有描绘。画风澹逸雅致,喜用瘦笔干墨,峭劲脱俗,人以“不食人间烟火”形容他画作的高妙。他的写意画线条简练,墨色适中,生动而富于变化,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贾鉝的书风近似赵、董一路,娟秀挺拔,看“慧珠”两字,就可以看出他俊朗飘逸的书法风格。
落款冠有邓文滨之名的石刻有两幅。一为单字“泉”,刻于出水口的石鱼矶上。幅高2.5米,宽1.3米。“泉”之字径为1.37米×0.90米,字上横书“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有本如是”,落款“南阳布衣邓文滨”。另一幅为“洗心”,刻于灵润桥下一块约5米见方,3.2米高的长方体岩石上,“洗”字径0.58米×0.53米,“心”字径0.59米×0.57米,落款亦为“南阳布衣邓文滨”。这两幅字的风格与五祖寺舍身崖的“福”“德”、南山南乌崖“寿”,以及紫云山喷雪岩“龙德而隐”的书风一致,“柳体”书风,逎劲有力,蔚为壮观。还有一副“洗笔”刻于石鱼矶上,字径为0.58米×0.52米,风格与“泉”、“洗笔”相似,虽未落款,估计也是出自邓文滨之手。邓文滨(1811-1893),字渭卿,号南阳布衣,黄梅人,清末贡生,蕲黄名宿,书法家,黄梅四山均留有其摩崖石刻,著有《醒睡录》等。
还有一副阴刻楷书“南无阿弥陀仸”刻于桥东南石板路旁岩石上,幅高0.45米,宽0.76米,单字径0.35米×0.10米,落款为“万历庚辰仲春”,不知何人所书,可以推算刻于1580年。“仸”通“佛”,但这种写法不多见。
作者:商宏志 湖北黄梅人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黄冈市作家协会会员
本期校对:兰芯
征稿启事
围炉近期广泛征集黄梅人在外地或外地人眼中的黄梅稿件,要求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