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靖雷||年年有个三月三

桂靖雷||年年有个三月三

阳春三月,微风和煦,绿柳含烟,农历三月三已俏然向我们走来。

农历三月三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节日,其间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给人们带来许多快乐,无不让人感到生机盎然,心旷神怡。

三月三,又名上已,古时以农历三月第一个已日为三已,又名上已。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汉代始将三月三定为岁时节日。据《后汉书·礼仪志》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

古时这天人们都到水边洗掉身上的污垢,消灾除邪,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等内容。青年男女在这一天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可以不受礼教约束,自由交往。他们去郊外荡秋千,放风筝,观风景,对歌抒怀,各行其乐。到秦时,“上己节”的活动被正式定在三月初三这一天。到唐代,这种习俗还一直流传着,甚至连皇家戒备森严的宫廷也敞开了大门,让嫔妃宫女到郊外欢度一日,逐步呈现出全民性、娱乐性和休闲性的特点。

自古以来,民俗与文学关系十分密切。阳春三月,郊野春风习习,桃红柳绿,千枝吐翠,鸟语花香,出游踏青也就成为主要民俗活动。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特别是城市居民都喜欢春日踏青。历代文人对三月三这一充满诗情画意的岁时节日,创作了大量文学和美术作品。唐刘宪的《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描写了上已日风光、长安春游和宴饮习俗:“桃花欲落柳条长,沙头水上足风光。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唐杜甫的《丽人行》有描写三月三的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唐刘商的《上巳日两县寮友会集时主邮不遂驰赴辄题以寄方寸》描写了诗人在上已节与友人踏青看竹共渡假日:“踏青看竹共佳期,春水晴山祓禊词。独坐邮亭心欲醉,樱桃落尽暮愁时。”

三月三,在黄梅县和周边毗邻地区,除了郊外踏青、吃地菜鸡蛋、吃韭菜面条等习俗之外,还有举办四祖庙会、品尝芥菜米粑两个独特的习俗,均是为纪念中国佛教禅宗四祖大医禅师道信而形成的。这一天是道信大师的诞生日,据史籍记载:道信大师,俗姓司马,祖籍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三月初三,出生于蕲州永宁县(今湖北武穴市),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向禅宗三祖僧璨求法,后在吉州符寺受戒,26岁时被三祖授以衣钵。唐高祖武德八年(625)于黄梅破额山正觉寺传经讲法。后传法于弘忍(禅宗五祖),圆寂于唐永徽二年(651),享年72岁。黄梅县及毗邻地区人民为了纪念道信大师,每年三月初三到初六日,都要在四祖寺举行盛大庙会,从大河铺到四祖寺4公里大路两旁的山岗、村头、地角、溪边、河畔、桥上,搭满了帐棚,摆满了货摊,人流如潮,接踵而至。庙会期间,还有草台采茶戏、文曲戏、汉剧及舞龙狮、彩莲船、踩高跷、说鼓书、旱龙船等民间艺术表演,形成了一道道民间风俗的亮丽风景线。

黄梅县另一个具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习俗,便是吃芥菜米粑。相传,古时的鄂东地区,每逢春暖花开之时,经常瘟疫蔓延,疥疮流行。禅宗四祖道信大师慈悲济世、弘法利生,除研究经教,修禅劳作之外,多方采集传统中草药,为人治病。不但解决了寺院僧人生病就医的难题,而且也治好了求医百姓的诸多疑难病症。道信大师为了医治春瘟和疥疮而四处寻觅药方,他以常为大众治病的丰富经验,发现芥菜有防瘟治病、治疗疥疮的功效,于是便教导乡民们在冬天广种芥菜,到春天炒食米粉和芥菜做成米粑来吃,既防治春瘟,治疗疥疮,又能助济春荒,强身健体。

当时唐太宗李世民也得此病,皇宫太医久治无效,朝庭皇榜求医,道信禅师得知后,开一药方至京,不日唐太宗的病也治好了。唐太宗慕其德,多次派使者迎其入宫,师辞老不去,被赐以紫衣。后被唐代宗李豫谥为“大医禅师”。自唐至今,黄梅县和周边毗邻地区的百姓,便在每年三月初三用芥菜做菜粑,防病祛灾,纪念道信大师,成为流传千余年的民间习俗。

(桂靖雷 湖北黄梅县人,从事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和黄梅戏艺术研究工作35年,偶有消息通讯、文史资料、人物传记、黄梅戏史论、报告文学等文字作品在报刊出现,系湖北省高等院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执行主 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

3月1日起,曹锦军围炉继2016年出版《穿越时空赏黄梅》一书后,再推力作《大美黄梅》(暂定名)一书,将对2015.7——2017.6期间的围炉优秀作品进行编辑成册。主要内容是湖北黄梅的厚重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美丽风光。体裁有散文、游记、摄影、美术、书法、诗词、楹联等。版面为彩印,价格在55元一本左右,印数2000本。作者有国家级作协会员、省市县作协会员、文学博士、文学爱好者以及摄影家、美术家、书法家、诗词楹联会员。欢迎企业、商家、个人提供赞助。新书征订已全面启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