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军:烟雨迷人塔儿畈
初夏的雨后,烟笼雾绕的塔儿畈最是迷人。也许是我不爱在雨天出门,少见多怪的缘故,但如此梦幻般仙境的小山村,看过还真叫人难忘。
进到柳林街区入口,正拐弯处,往右,不起眼的一道岔口,就是通往塔畈村的必经之路。不宽不窄的水泥路,东边依山,西边是菜地。行进一二华里, 一道大理石牌楼“幸福门” 豁然闯入眼帘,这就进入塔畈村地界。那訇然中开别有洞天的感觉,仿佛带我们进入了世外仙源——塔儿畈——一个精致的小山村,如同金线牵着的一只宝葫芦,躺在群山怀抱之中。
黄梅最东北角的这个小山村,印象中来过两次。一次是盛夏,只为好奇,专门造访黄梅与宿松交界岭上的“松梅亭”,没留下多少印记;一次是在某年元旦前一天,邀约六七十名文艺人到村联欢,塔畈人那淳朴率真、热情好客的情景,仿佛只是昨天才刚发生。而雨后,步行,倒别有一番美景在眼前呢。
横在村口的河就是有名的落溪河,村口因河得名“落溪口”,美丽而富有诗意。“美丽乡村”建设中,落溪河两岸得到整治:溪水沿着河道有序欢流,护岸整齐美观,岸上两边修葺成花园,安上了太阳能路灯和体育健身器材。河水流到西边山前与从北向南的塔畈河会合,交汇处,河里的水车与岸上的石亭辉映成趣——城里,纵使有这么玲珑别致的公园,又哪里能找到这么欢畅的流水?纵使有这样的好公园、好流水,哪里又能尽情享受到这么清新的空气哟。“男人的香格里拉,女人的天然氧吧”,柳林是也,塔畈为最!
村子不算大,仅四个村民小组,二千余人,沿着“Y”字型道路两侧居住,黛青的马头墙飞檐翘角,洁白的墙壁在整齐的行道树掩映中时隐时现。同行的美女兰芯撑一把雨伞在前面晃悠,让人脑海中即刻浮现出戴望舒笔下的《雨巷》来。此刻,只恨自己呀,拍摄吧,没能力拍出这场景的美妙来;描写吧,没笔力写出这场景有穿透力的文字来,只好干瞪眼,看着她,看着三五行人,逍遥地漫步,与那不远处山腰上缠绕的浓雾一起,构成“禅风水韵吴楚乡情”的美好画卷,在头脑中定格……
塔畈的雨似乎很有灵气,落在水田,落在山野,马上就羽化成雾带,如薄烟,一忽儿升腾,一忽儿飘散。那山边的房屋似乎在与你捉迷藏似的,时而隐藏雾中,时而显现眼前。那雄伟的山峦,也只好收敛苍劲的轮廓,任凭烟云变幻着各种形姿,自由挥洒,纵情飘逸。
路旁就是梯田。汩汩流淌的涧水从上一块梯田落下水沟,清脆悦耳。清泉流进路边的泥田里,清澈发亮,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前些时日太阳在农民平整过的泥田里绘出的裂痕来。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弯弯曲曲。这是一片难得的粮田!据说,柳林八山一水一分田,而这难能可贵的一分田,就在群山环抱的塔畈村。
塔儿畈,莫不就是这块良田?
路边,小溪流过的地方,立有一尊石塔,连米把高的塔基在内,总高才二米多一点,当地人称为“儿塔”。儿塔者,方言小塔是也。三层精致的小塔,相传是五祖禅师弘忍得法前、孩提时留下的。故事我讲不来,当地人耳熟能详,代代相传。我只记得是当地一老婆婆,很善良的老人,用家里难得的水温润了口渴行乞的路人,这路人就是后来救济村民、永赐村民不竭泉水的祖师。无独有偶:县域西北角,有个叫“卓锡泉”的地方,据传是当年四祖道信祖师,历尽千辛万苦为传扬宗风寻找水源而驻锡过的神奇之地。这美好的故事传到今天已经一千三四百年了,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禅宗祖师传说”中的一个故事,成为黄梅“千年古县”的一个标志印记。
塔儿畈,一个古老的小山村,千年的历史文化滋养出村民千年的善良淳朴。而村民千年传承的善良淳朴,又呵护了塔畈千年的绿水青山——倘能在此借得八尺之地,搭上草庐两间,闲赏山野百花,静观云起雾绕,听雨吻雪,岂不爽矣。
时己亥年新夏,同行者新军、兰芯、炉主及风草堂先生。
相关链接:
作者:王敏军 供职于黄梅县文联 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优秀团队
曹锦军
总编
魏鲜红
主编
唐亚红
执行主编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湖北黄梅民间文化和旅游的自媒体,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东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