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金华||大源湖上的渔船
渔船是我祖辈们的命根子。它承载着全家人的生活起居来源,是渔民生生不息繁衍后代的场所,记载着渔民发展经历纪事的变迁。不管怎么说,一家人吃喝拉撒都在这条小渔船上。
我生长在新社会,小时候跟随父母姐弟共七人生活在这条渔船上。渔船约长两丈二、宽五尺,分有尖仓、中仓、大仓和后仓。尖仓是船头最小的仓又叫鱼仓,中仓放些渔具(鱼钩、渔网等)。大仓是全家人睡觉又是生活场所,长六尺。后仓是生火做饭划桨的地方。渔船上面有六张毛篾折,是用竹子编制而成,用来遮风挡雨的工具。还有六七米长两根竹篙,用于扯撑篷帆。一家人游荡在大湖里日作日息。白天大人们卖鱼或划船,有空时制作鱼钩、鱼网。小孩子们把夜里收起来的鱼钩、鱼网整理顺当,准备下午撒网、撒钩捕鱼。如遇上刮大风下大雨天气作业照旧,否则一天的生计就有问题了,不能停业。小时候总望刮大风,好晴天,又不下雨,大人们划船不动,又不作业,船停在岸边,我们小孩子就可到岸上去玩耍,捉小蝴蝶,追小蜻蜓、顺便挖点野菜,拿到船上和小鱼小虾混合煮,非常好吃。
渔船伴我成长,随着社会变革,我开始回到柯思湖上小学,那时念书是借别人念过的书来读,极为珍贵。书用油皮纸包装,用根线绳栓着生怕小孩弄坏,本来借来就是破书,又是小孩子用过的,你说书能有多好、残缺不全,有时还要拿去抄写才读。如若大人们打鱼撒网很忙,我又要回到船上整理钩网。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只看见有人挑箩生谷,没有看见有人挑箩生字。”是肚子重要还是字重要?说是上小学,一年有三分之二时间在渔船上,有时渔船出湖到东港(即孔垄、小池、分路、蔡山等地),几个月都不回来一次。特别是柯思湖卡钩(又称线业)老祖宗留下来的产物,闻名于鄂皖赣,卡钩即别名卡子,顾名思义是用竹子的小竹叉制作,成一字型,小竹叉节经祖辈一代传一代一辈传一辈用快刀削成龙头卡钩。直卡钩,拇子食子捏弯曲,同上芦苇剪的小筒子套上,插上面粉烤熟的面食,放在湖引鱼来吃上钩。一个竹编的筲箕像现在小脸盆大,装一千个卡子为一盆卡钩,我们小孩子一天要理顺卡钩四到五盆,即四到五千卡钩,双脚并齐坐在船板上,腿中间还夹面盒,面盒是竹筒劈开两个半圆而成,里面放鱼喜欢吃的面食。有钩被鱼吃掉的芦苇小筒子,还放些卡钩等用品。要是渔船在一起,小孩子们比赛理钩,看谁理得又多又快,口中念着数量:一个喂呦一也、一个喂呦二也、一个喂呦三.......一个一个地往下数,声音洪亮,就像吹劳动号子一样铿锵有力好听,又不怕打瞌睡,口念手快。随着数数的号子声,一盆卡钩眨眼工夫我就理完了。
渔民生活四日八餐,看不见太阳吃饭,清油煤油灯一线曙光,吹灯睡觉。洗手脸是很讲究的人,小孩睡了,母亲才在后仓擦下身子。第二天凌晨一两点起来划船收钩,四五点钟收钩完毕。父亲趁天还未亮,把收捕来的鱼挑到当地镇上或县城去卖,离湖边最少也有二十里地远,要赶上人家早饭菜,超过八点以后鱼就没有人买,甚至臭了卖不掉。有时鱼多点父亲怕挑不起也叫我去帮他担一点,一路抹黑小跑到集镇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看见我担着活鲜的鱼来到,把我和父亲围的水泄不通。一会工夫鱼篮的鱼被抢光了,父亲忙称鱼,我忙收钱,眼睛不停地穿梭,总怕别人把鱼偷走。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鱼可是上等佳肴,餐桌上的珍品。鱼已卖完,挑着空鱼篮往回走,经过油条铺,米粑店(又叫洋糖发糕)。一夜劳顿肚子叽咕叽咕地叫,口水也流到嘴边,父亲也看出我的心思,“华仔,买点吃的再走,顺便多买点带给姐姐和弟弟吃”,那真是皇天开恩,终于如愿以偿。油条从锅里夹出,我手伸出就拿,烫的右手倒左手,左手倒右手也舍不得放下,一把抓住油条我就往嘴里塞,父亲一旁看着一边说:“慢点别烫着手,就像八十年饿鬼似的,总冒吃过样”。
渔船伴我而行,三年自然灾害渔民生活极为困难,读书识字几乎不可能。家里人员都要以找食为主。渔船又要担运短途运输工具。村主任叫父亲拨运粮食,我也偷偷地跟着去了,到了独山镇,每条船上只准一个船工,吃粮分配只能一船一人分配面粉四两,可我船上有一大人一小孩,只能分得一份面粉,父亲把面粉搞成糊汤,给我喝了父亲看着,后只好抓些湖草充饥,没有盐,父亲吃四大碗,可能湖草有毒,吃的父亲头肿面大手脚都粗壮了不能划船。粮食装在船上不能调运。我还划桨不够,没有别的办法,就用竹篙一篙一篙地撑到地点,完成任务。家里一贫如洗,好在两个姐姐比男人还要厉害,挖藕、摘菱角、搞野菜充饥都是一把好手,总算度过这一难关。
慢慢从船上转移到村里住,虽然说没有田地,总算有个落脚地方。我们渔民靠国家定量定时供应。成立渔业人民公社,捕的鱼归国营收购,不准私自变卖,鲜鱼收购站称的发票拿回来队上记工分,按劳计酬。那时我才十三四岁,小学刚毕业,赶上文化大革命成为红卫兵,渔民也是两派争斗,有青年外出串联到武汉、到北京坐车不要钱,令我很羡慕他们,但还是跟随父亲姐姐撒网捕鱼维持生计。农业学大寨年代里,渔民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小时候的大湖越来越少,围湖造田,向湖区要粮、把几十万亩的大湖围去一大半。如龙感湖农场,八一大围都是湖区面积。而我们渔民捕鱼作业地域少了。
随着改革春风的到来,我走上了北漂之路。国庆五十周年,父亲的那条渔船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民兵支援前线的典范。目睹祖国强盛,人民安居乐业。近古稀之年,我以大源湖上的渔船为荣!现存北京《中国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作为教育基地,以示后人。
作者
柯金华 湖北黄梅人
编 委:陈章华
编 辑:唐亚红
执行主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
曹锦军围炉继2016年出版《穿越时空赏黄梅》一书后,再推力作《大美黄梅》一书,已对2015.7——2017.6期间的围炉优秀作品进行编辑成册。主要内容是湖北黄梅的厚重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美丽风光。体裁有散文、游记、摄影、美术、书法、诗词、楹联等。版面为彩印,价格60元一本(不含快递费),印数3000本,海内外公开发行。作者有国家级作协会员、文学博士、省市作协、摄协、书协、美协会员、文学爱好者。新书已正式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