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第七国际和平医院在赤峰

白求恩第七国际和平医院

[引题]:在解放战争时期,林西县成为整个冀察热辽地区的战略指挥中心和后方根据地。经过三个月的艰苦行军,白求恩第七国际和平医院也终于到达林西。

纪念白求恩

1939年5月3日,八路军军医院在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拐峁村(今属宝塔区李渠镇)成立了,苏井观任院长,汪东兴任政治委员。在开院典礼上,时任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副主任谭政以及军委参谋长滕代远到会祝贺,印度援华医疗队成员也参加了典礼。11月12日,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不幸在华北前线以身殉职。为了纪念白求恩,12月13日,八路军军医院正式改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首任院长为柯棣华。

柯棣华,印度人,著名医生,国际主义战士。1910年,柯棣华出生于孟买,1938年随同印度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协助抗日。他先后在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医疗服务,曾任八路军医院外科主治医生。1942年12月9日,柯棣华的癫痫病再一次发作,医护人员虽全力抢救,也未能挽救他的生命。2014年9月1日,柯棣华被列入我国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此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又分别成立了若干分院,比如白求恩第七国际和平医院就曾经驻扎于现赤峰市林西县新林镇。

1945年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八路军在接收日伪的热河省立医院和陆军医院的基础上,成立了“白求恩第七国际和平医院”,驻扎在承德石洞子沟。因为医疗基础较好,这所医院在成立之初就已经是综合型的医院了,除了设有医院机关和医务科、党总支、管理科而外,还设有临床各科室,分为内科、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妇产科、小儿科、化验科、X光科和药房、消毒室等附属科室。当时,这所医院的主要医护人员也多接收自日伪医院或医疗机构,其中有一部分日本护士,还有从延安和各解放区调来的医护人员,院长为国际友人汉斯·米勒,政治委员为张国彪。

汉斯·米勒,1915年生于德国莱茵区杜塞尔多夫城。1933年,中学毕业后的米勒来到瑞士,进入巴塞尔大学医疗系学医,1939年获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同年5月,他来到香港,通过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会的介绍见到了廖承志,同中共地下党组织接上了关系。1939年9月,米勒经廖承志和爱泼斯坦的介绍来到延安,并将国外援助中国抗战的600箱医药用品和1辆大型救护车带到延安。在延安,他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并参加了八路军。一个月后,米勒随印度医疗队到达太行山区。1943年1月,米勒返回延安,在联防司令部门诊部当医生,后在国际和平医院担任内科主任。

在延安国际和平医院里,他救治了无数名伤病员。

题图为现延安拐峁村

转移到林西

那么,白求恩第七国际和平医院是如何从承德石洞子沟来到林西县新林镇的呢?实际上,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战局有关。

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共中央英明决策,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伟大战略方针。向北发展,就是首先控制冀热辽地区,进而向东北发展,控制整个东北地区。为此,中共中央曾先后派出大量干部和部队,挺进东北和冀热辽地区。

1945年9月中旬,中共热河省委在承德成立。随后,热河全省成立了5个地委,即热中、热东、热西、热北、热南。其中,热南归冀东行署管辖,热北地委所在地确定在林西县城。10月27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冀热辽中央分局和冀热辽军区,分别隶属于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察冀军区领导。

1946年6月27日,国、共全面内战爆发。7月1日,冀热辽中央分局发出指示,将“誓死保卫承德、赤峰”的方针转变为“建设农村根据地”的方针,做主动撤出承德的准备。以后,黄寿发纵队、赵(尔陆)韩(伟)纵队和杨(得志)苏(振华)纵队相继调出热河。至8月,冀热辽中央分局和热河省领导机关主动撤出承德。10月中旬至1947年6月,冀察(察哈尔地区于1947年4月并入)热辽中央分局和热河省领导机关移住林西县。

当时,白求恩第七国际和平医院的主要任务是接收并治疗冀热辽军区所属部队的伤病员。比如,国、共停战协定前的那场勃罗树战斗就是由这所医院负责战地救护。国、共内战爆发后,白求恩第七国际和平医院为了行动方便,以内、外两大科划为两个治疗所。8月底,院部和新组建的两个治疗所带领一百多名伤病员从承德离宫撤出来,经由热西之滦平、丰宁、风山、郭家店、围场、新拨,过大坝到经棚,于11月份到达林西县新林镇。

在白求恩第七国际和平医院的转移的途中,曾经几次遭遇到国民党的飞机轰炸,有时医护人员在前面跑,后面就有国民党的部队在追,还经常要遭到土匪的袭击。但这也没有影响到医护人员在转移途中为伤病员进行治疗,米勒不止一次地为伤员做手术。经过三个月的艰苦行军,白求恩第七国际和平医院终于到达林西。

在解放战争时期,林西县成为整个冀察热辽地区的战略指挥中心和后方根据地。

题图为白求恩正在为伤员献血

医院条件差

白求恩第七国际和平医院到达新林镇后,又从其他地区调来一个治疗所,为第二治疗所,而原有的两个治疗所为第一治疗所和第三治疗所。当时,白求恩第七国际和平医院的机构为院部、医务科、党总支、管理科、药库、警卫连,下属三个治疗所,院长仍是米勒,政治委员是姜政芹。其中,第一治疗所驻新林镇后街,第三治疗所驻新林镇西门外大院,院部在前街,第二治疗所驻在距离新林镇三十里的统布镇。

这时,白求恩第七国际和平医院原来接收的日伪医护人员已在撤出承德时逃跑大半了,剩下的多数是从延安和解放区来的的老同志,还有一些在承德入伍的男女新兵,也有一些日本人。

在林西期间,白求恩第七国际和平医院的主要任务是接收热中前线下来的伤病员,还曾经两次遭受土匪袭击,一次在1946年12月份,医院派出的筹粮小组在新林镇西北的一个村庄被土匪夜袭,筹粮小组和土匪进行了英勇的战斗,打跑了土匪,但筹粮小组的王司务长牺牲;还有一次是在春节期间的一个晚上,土匪包围了新林镇,欲对区政府和医院进行袭击,后因区小队和医院警卫连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土匪退缩了。当时林西的土匪多极了,有些伤员经过精心治疗,伤好了,上山打柴时又让土匪给打死了。

这期间,米勒与后来成为他的夫人的中村京子在新林镇相识。

白求恩第七国际和平医院在新林镇驻了半年,于1947年“五一”劳动节后迁往林西大营子的二十军分区后方医院。当时天天打仗,伤员大量增加,白求恩第七国际和平医院有一百多名医护人员,可以安置伤员三百人左右。那时的医疗条件很差,没有手术台,就用老乡家的门板;没有病床,就动员老乡家腾出土炕。

中村京子是个日本人,那年她才十七岁,是从锦州撤退到林西的护士。当时,大营子街里的老乡家里都住着伤病员,她的任务就是天天背着药箱到各家各户去给伤病员打针换药。这些伤病员大多来自杨苏纵队,非常的坚强,很多指战员的伤病还没有痊愈就要求再上前线战场去继续战斗。

那时候,米勒有一匹大白马,是地方政府送给他的,说是一天能走三百多里。米勒非常喜欢这匹马,一直到1948年春在抚顺时才与那匹马分开了。

题图为柯棣华大夫

加入中国籍

随着冀察热辽军区主力部队向国民党军队展开反攻,白求恩第七国际和平医院的一个治疗所跟随主力部队参加了第一次解放隆化的战斗,后来又参加了攻打宁城、叶柏寿、朝阳、北票的多场战斗,把大批伤病员转移到后方医院,还在黑水接收并治疗了前线下来的大批伤病员。

1947年7月,白求恩第七国际和平医院进行了整编,两个治疗所分别扩建为冀察热辽军区第一、第二野战医院,开赴热辽前线进行新的战地医疗与救护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米勒还担任过冀察热辽军区野战总医院院长。解放军攻克天津后,他随军进城,同日本护士中村京子结婚。新中国成立后,米勒于1951年1月加入中国国籍。他先后任长春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教授,沈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兼儿科系主任;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到北京积水潭医院任内科教授;1972年到北京医学院任副院长、党委委员,后任北京医科大学顾问等职。1983年,米勒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12月4日逝世。

现在的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其前身就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及其分院。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