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闪电II”战斗机的故事(上)-4
X-32大战X-35
自30年代的P-26“玩具枪”以来,波音公司就没有生产过战斗机。波音公司为自己的JSF方案选择了很不寻常的设计被一些人认为是“及其丑陋”,该机具有光滑的隐身轮廓、三角翼、V型垂尾和机鼻下方的铲状进气口。
X-32B概念图
波音JSF短垂型将发动机前移直机身中部,并在飞机重心下方布置一对矢量升力喷管,在短垂起降中关闭发动机尾喷管,由布置在翼尖的两个姿态控制喷嘴保持平衡,进气口此时前移为发动机提供提供更多的气流。为了获得短垂操作所需推力,波音公司与普惠公司合作继续提高F119加力涡扇发动机的推力。波音的JSF常规起降和舰载型删除了短垂功能来提高燃油容量,由于机翼翼展足够小,舰载型即使在较小的英国航母上操作也无需折叠翼,肥厚的机翼提供了较大燃油容量,保证了该方案的航程。
X-32B的垂直起降设计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JSF方案在设计上较为传统,好似该公司F-22的单发型。该机具有高度隐身的外形设计,短垂型的特点是在座舱后方垂直安装了一台升力风扇,由普惠F119发动机通过驱动轴驱动,发动机尾部安装三轴承旋转矢量喷管,垂操作时向下偏转以提供垂直升力,此外在翼根“腋下”还有两个平衡喷管。
X-35B的升力风扇系统
升力风扇的优势在于最大程度降低了发动机在短垂操作中吸入热废气的可能性,这是困扰短垂飞机的一个普遍问题,会导致发动机推力降低。该机在总体设计上与俄罗斯雅科夫列夫设计局雅克-41“自由式”短垂战斗机相似,其常规起降和舰载型上,升力风扇被油箱代替,此外舰载型还具有较大尺寸的机翼和尾翼。
具有尾钩和更大机翼的X-35C
两个制造商的短垂方案在正常飞行中都具有与常规起降型和舰载型相同的红外特征,这是相对于“鹞”式战斗机的一大改进,后者四个旋转喷管围绕重心布置,为红外制导导弹提供了完美“靶心”。
AV-8B
1996年波音和洛马公司的方案入围决赛,然后两家公司开始研制验证机。惨遭淘汰对麦道公司而言是一个沉重打击,也是该公司随后被波音收购的原因之一。波音和洛马各制造两架验证机,分别编号为X-32和X-35。
1998年波音公司为了降低重量和成本,对其JSF方案进行了重大重新设计,为无尾三角翼增加了平尾,不过X-32验证机并未进行相应更改。波音X-32A常规起降型在在2000年9月18日首飞,X-32B短垂型在2001年3月首飞,并于当年6月开始了短垂试飞。
试飞中的波音X-32A
增加平尾后的X-32全尺寸模型
洛马公司的X-35A常规起降型于2000年10月24日首飞,X-35C舰载型在同年12月16日首飞。随后X-35A被改装为X-35B短垂验证机,安装了升力风扇系统和其他硬件,在2001年6月进行了首次垂直起飞。
2001年10月,洛马X-35成为JSF竞争的获胜者。波音公司被认为在管理方面具有优势,两家公司在成本和支持方面获得了同等评价,但洛马方案被认为具有较低风险,短垂型的升力风扇设计为获胜增加了一大块砝码。洛马公司在2002年夏季发布了F-35的“最终定型”设计。
X-32与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