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374课:细说“纠”字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讲“丩”部的三个汉字。这三个汉字中,糾(简化为“纠”)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也是本课的重点汉字,三个字的详情如下:
1、丩。读jiū。《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丩,相纠缭也。一曰瓜瓠结丩起。象形。”象形字。本义有两个:
(1)相纠缠。像两物缠绕之形。此义后来为“纠”字代替。孙海波先生认为丩像带钩之形。可作参考。从甲骨文看,丩的字形是两钩相互勾连之形,与此义相关。
(丩的字形发展)
(2)瓜蔓纠缠。像瓜蔓纠缠的样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谓瓜瓠之縢,缘物缠结而上。”《六书故·植物四》:“丩,瓜瓠之类,蔓间有丩,遇物则缠绕之,其蔓乃得上引。”
(瓜蔓丩丝)
丩的小篆写法如图:
(丩的小篆写法)
2、(茻中有丩)(GBK字库无此字,只能描述字形)。读jiū。《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艸之相丩者,从茻,从丩。丩亦声。”会意兼形声字。本义是草交相缠绕。茻是众草,丩是缠绕,会意明显。
(草交相缠绕)
(茻中有丩)的小篆写法如图:
(茻中有丩)的小篆写法
3、糾(纠)。糾,简化后写作“纠”,纠是现代汉语常用字,为行文方便,下面均写作纠。读音有两个:
(一)jiū。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纠,绳三合也。从糸、丩。”会意字。本义是绞合的绳索。这里的“三合”,指多股绳索,并非准确的三股。王筠《说文句读》:“《字林》:‘纠,两合绳;纆,三合绳。’《汉书音义》:‘二股谓之纠,三股谓之纆。’《易·坎卦》释文:‘刘云:三股曰徽,两股曰纆。’案:此类往往各书不一,不可以律《说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单股曰纫,两股曰纆,三股曰纠,亦曰徽。”因此,解释“纠”的本义,就是多股绳索绞合,不确指两股还是三股。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祸对于福来说,与绳索互相缠绕有什么不同?
(绞合的绳索)
纠字在本义之外,用法还有很多,举常用的说说:
(1)缠绕;纠缠。《玉篇·丩部》:“纠,绞也,缭也。”《后汉书·张衡传》:“玄武缩于殻中兮,螣蛇蜿而自纠。”李贤注:“纠,缠结也。”
(2)收聚;集结。《玉篇·丩部》:“纠,收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意思是说:召穆公忧虑周德衰微,所以集结了宗族的成周而做诗。
(聚集的萤火虫)
(3)督察。《玉篇·丩部》:“丩,督也。”《周礼·天官·大宰》:“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即用此义。李白有诗《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霞山留饮赠之》:“往来纠二邑,此去何时还?”在单父与宋城两邑往来纠察,此去宋城什么时候回单父城?
(4)检举;告发。《玉篇·丩部》:“纠,举也。”又《纟部》:“纠,告也。”《书·冏命》:“绳愆纠缪,格其非心。”孔颖达疏:“绳谓弹正,纠谓发举。有愆则弹正之,有错谬则发举之。”意思是说:纠正过失错误,端正不合理、枉妄思想。“绳愆纠谬”后来发展成为成语,整词意思是纠正过失,但在这个成语中,“纠”的意思是检举,并不是纠正。
(5)矫正。《左传·昭公二十年》:“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大意是:孔子说:“好啊!政事宽大百姓就怠慢,怠慢就用严厉来纠正。严厉百姓就受到伤害,伤害就实施宽大。这个意义与上一意义有衍生关系,而且,这个意义也是现代汉语最常用的意义,比如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匡纠流俗,厉如雷霆。”
(6)迅急。《玉篇·丩部》:“纠,戾也,急也。”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三:“纠纷,《广雅》:‘纠,急也。’”《荀子·议兵》:“矜纠收缭之属为之化而调。”王念孙《荀子集解》:“矜纠收缭,皆急戾之意,故与调合相反。”这句话的意思是:骄傲自大、急戾败坏、不思谦让、纠缠不休的一类人都会被感化而变得和气温顺。
此外,纠还是姓氏,《姓觽·有韵》:“纠,见《姓纂》。”
(二)jiǎo。这个读音出自《集韵·有韵》,用于专用词“窈纠”,指舒缓貌。《集韵·小韵》:“纠,窈纠,舒貌。”《诗·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毛传》:“窈纠,舒之姿也。”月亮出来亮皎皎,月下美人更显俊俏,体态窈窕,款款舒缓而来,牵动我深情的愁肠!
(《月出》诗意)
纠的小篆写法如图:
(纠的小篆写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