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常备中药之防风——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通便止泻

上一期呢讲的是荆芥,讲到荆芥就不得不讲到一个临床上常用的对药——防风,这两味药在很多方子里都是同时出现的,可见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存在。

防风这种植物在北方多见,用药的话主要是用防风的干燥根块。跟荆芥一样,防风也是一味风药,属于风药中的润剂,什么叫润剂呢?

单纯的形容比较难,如果诸位有嚼过防风的经历就明白了。

防风在嘴里嚼的时候,它是有股甘甜味道,嘴里唾液会越嚼越多,不像是柴胡、荆芥之类的尝起来干巴巴的。

所有的风药都是偏于辛散,容易耗损津液,不能过量使用,唯独防风多了份甘润,用起来没有伤津之虞。

这也叫理解的东西不能很好的去感受它,只有充分去感受到的东西才能更好的理解它,学中医也是如此,不能纸上谈兵,你不去亲自尝一下,就很难去理解这个“润”字。

荆芥与防风常同用于祛风解表,跟麻黄配桂枝以发汗解表一样。但荆、防发散之力不如麻、桂,作用较为缓和。多用于体质偏弱的人群。

荆芥主要是祛在表和半表半里之风,防风善于除在血液和骨肉之风。荆芥发汗之力较强,而防风祛风止痛之功较好。两者是君子之交,和而不同。

防风既然是祛风解表药,那么第一个功效就是治疗各种感冒了,对于现在冬天多发的风寒感冒和流行感冒所致的咳嗽、头痛、肢体酸痛恶寒发热、鼻塞等症,这里给诸位有效简单的小方子。

防风20克,生姜10片,用水煎煮10多分钟,可以加红糖,也可以不加。一天喝两次,一般一到两天,感冒就可以好。比西药的感冒胶囊,快克,康泰克快多了。

刚讲到防风和生姜配伍治感冒,再讲一下我用防风和生姜治疗顽固性腹泻的经验。

这种腹泻一般是感受风寒引起的,临床上呢,主要是稍微受一点风寒就腹泻不止,另外还会多发生于早上天蒙蒙亮的时分。大便呈水泄和粥状,西医多诊断为过敏性肠炎。在中医上来说多属于风寒入脏腑之后,大肠传导失司。治疗以祛风、散寒、燥湿。

用法和用量同刚才讲的治疗感冒的一样,一般十剂之内即可痊愈。

另外呢防风配枳壳能通便。《简便单方》上记载:消风顺气,治老人大肠涩秘,用防风、枳壳各一两,炒过,再配合甘草半两,打成粉末,用白汤每次调服两钱。

在《圣惠方》中的搜风顺气丸,就是用防风来升脾的清气,配枳壳、大黄以宽肠顺气,治中风而引起的风秘、气秘,使清阳升而浊阴降。

还有一种感冒呢,属于小孩子多发的,这种小朋友呢,很容易感冒着凉,夏天怕热,冬天又很怕冷,平时看起来很健康,也白白胖胖的,而且特别爱出汗,舌苔呢多少白腻的,胃口普遍不好,不爱吃东西,吃一点点就饱了。

这些情况的根本还是在于脾胃不足

小孩子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脾主四肢,主肌肉,脾虚的孩子一年四季都容易伤风感冒。

当小孩子脾胃受伤后,饮食的营养就不能充分地化为气血,肌肤腠理得不到气血的供养,风邪就容易入侵,津液也固护不住,容易往外跑。

《黄帝内经》上也说:四季脾旺不受邪。所以根本还是加强孩子的脾胃功能。这个时候一个很好用的小方子出场了,那就是玉屏风散,这个方子由三味药组成:防风、黄芪、白术。

现在已经出了中成药玉屏风颗粒了,这个药服的时候有一点要特别注意,那就是用煎开的生姜水来送服,服用的话我建议先服用二十一天。

这个方子里黄芪补肺益气,固表止汗;白术补气健脾,配伍黄芪,可以增强固表止汗功效;防风走肌表而散风邪。祛邪而不伤人体的正气。

用生姜煮水送服的目的是通过生姜来加强发汗作用,把寒气排出去。听友们当中肯定很多都是家长的,听了今天这期节目肯定有不一样的收获。

关于防风最后再讲一下黄融琪医师在其经验方“益气防风汤”中重用防风20~30克治疗胃下垂的经验。其基础方为:炒防风、黄芪各20~30克,人参、白术、炒当归各10克,升麻、柴胡各4.5克。这个方子防风起到升阳提气的作用,同时加强胃动力的同时又不会伤胃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