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梁冬对话李家安1:初闻琴音
20120415国学堂-梁冬对话李家安第一讲
抚琴如何影响我们的心性? 李家安:它是一个提高心性,提高智慧,提高我们学养,道德品质的一个工具。
古琴如何达到天地人合一的境界? 梁冬:所谓的天地人合一,其实是在一首曲子里面不断地天籁、地籁、人籁。
抚琴如何令我们获得快乐? 李家安:不是为了表演,它是一种自我的陶醉。
从古琴之中如何窥见人生智慧? 梁冬:一个人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就是让自己变成是个快乐幸福的人。
《国学堂》策划带您穿越时空,重回上古礼乐的至上境界。探寻中华文化的音乐之道,重新发现礼乐之中的人生智慧,共同体验琴瑟之中的快乐法门,一起聆听和阅读《初闻琴声》。
01
—
从音乐的乐说起
追求天人合一,提高生命质量。梁冬同学一直以来都相信频率是整个中国文化天人合一境界的核心观念,梁老师认为人是靠频率与宇宙共振的。所以在《诗》、《书》、《礼》、《易》、《乐》、《春秋》这些话题里音乐一定是个最重要的法门。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在过往时间里,其实梁同学自己对于音乐一直无法得其门而入。是因为梁同学没有受过什么音乐相关的教育,但是有一天去曲黎敏老师那儿,碰见位李老师,此人居然用琴来鸣天道,惊为天人。这次有幸请到李家安老师一起来分享音乐中的大道。
国学堂记:李家安,古琴音乐家,中国古琴广陵派第十二代传人,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梁冬同学想请教李老师,这音乐的乐字念做“乐(yue)”,可以看到繁体字“樂”是有一个“丝”和一个“木”的,这是如何回应大道的?
李家安老师说“乐”这字最早是从甲骨文就有了,甲骨文
上面这两个圆圈就是“丝”,然后下面是木,象形的从丝从木,那么可以想象丝就是线,把这线架在一块木头上,那它就是一把琴了。
以前不是说独乐(le)乐(le)还是众乐(le)乐(le),到底是读独乐(le)乐(le)还是众乐(yue)乐(le)?这个有过好多种说法,就是说在学习礼乐的时候,心里是愉悦的,是快乐的,那么为什么不把这种快乐跟大家一块分享呢?所以独乐(le)乐(le)不如众乐(le)乐(le);然后还有种更高层面来说是:独乐(yao)乐(yue)不如众乐(yao)乐(yue),这个乐(yao)就是说从音乐当中的体验,然后后面那个乐(yue)是一种乐(yue)教,就是说从音乐当中得到了这种教化,然后就开了智慧,那为什么不把这智慧跟大家一块儿分享呢!
02
—
入门中国传统文化
说起来很多朋友都有一些遗憾,现在小朋友都是在弹钢琴,但梁同学觉得中国人其实多多少少应该学些古琴,但自己没有办法入门。就很好奇李老师是怎么入门的?李老师是怎么会有这样的高级趣味呢?
李家安老师说这应该是说来就话长了,因为其小时候爷爷是耕读之家,比较富有,母亲六岁就进学堂了。在这种家庭环境下,从小多多少少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李老师三岁的时候爷爷就拉着自己手,告诉说:“我们家是陇西堂,然后我们的近祖是怀远堂...'那时候三岁根本就不懂,然后背《弟子规》、《圣人训》,都是唱的。梁冬同学好奇问:怎么唱的呢? 李家安老师就开始(唱):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李老师说就是这么玩的,那时候根本就不懂,但是觉得现在体会到了,受用终生。小时候李老师开智比较早,两岁半时住在韶关,其母亲哄睡觉时,都是唱古诗文的,比如皖北的《蚕妇》北宋张俞那首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梁冬同学有丝羡慕言:)所以一个有文化的妈妈得多重要啊!李家安老师继续说因为小时候读古诗文,就知道传统文化,觉得读《诗经》是小学二、三年级,完了那时候就买个电筒,大号电筒躲在被窝里看,结果一晚上看掉三个大电池。《诗经》那时候怎么看得懂哦?小李老师就看呗,且都是繁体字,因为那时候都还是繁体字和简体字同时并存的时候。这样就对古代文化、古代诗词心里的景仰。
李老师:那么在古文里或古诗词里可以经常有琴出现,所以说后来自己喜欢琴、喜欢传统文化,然后喜欢诗词曲,比如说自己对昆曲的认识,小的时候就知道梅兰芳,母亲都跟自己说梅兰芳怎么漂亮,唱得怎么怎么好,而自己也没听过,母亲剪的那鞋样子,上面居然有画报是梅兰芳和梅葆玖演戏的剧照,然后就这么认识了梅兰芳。然后母亲最大的情结就是生自己那年1957年说:“生你那年,你爸把戏票都给我买好了,那时候就好几十块钱一张票,然后说买好了,因为生你,在家带你我就没法看。”那就跟现在三千块钱头等票一样了,那真是一辈子的遗憾。
所以李老师说自己母亲是1986年去世,在母亲活着的时候,那时候梅兰芳的戏已经没有看了,就自己给母亲唱,后来李老师学样板戏,也学了传统京剧,就唱给她听,这是个题外话。然后有一次单位抄家,那胶木的碟片抄了一堆跟小坟堆一样的,自己一看到梅兰芳的《游园惊梦》,一看那眼睛就定住了,就在那儿盯着,然后自己把那碟片给揣走了,然后就到语文老师那里,因为语文老师夫妻俩都是喜欢京剧,然后唱样板戏,然后就去他们家然后说:“你看郭老师,我弄了这个梅兰芳。”然后夏天把窗户、门全给关上,窗户帘子都拉上,然后找了一个留声机一放“嘟……”,然后小李说:“这不是京剧啊,怎么是笛子啊!”然后他说:“我告诉你,这是昆曲。”一下子李老师就迷了,就收缩了,感觉到人就进到那个留声机里面去了,魂就被抓进去了。那个时候自己才小学二、三年级,然后认识了《游园惊梦》。梁冬自嘲说自己二、三年级的时候在看《米老鼠和唐老鸭》,差别有多大!
李家安老师说:你越追求的、越梦寐以求的,越求不到,也就是说特别憧憬的东西得到了以后,那种对心里的撞击和震撼、喜悦,没法形容。
一个东西自己做了之后,就知道其美妙在哪里了。比如如果自己唱就会发现,原来梅先生唱是这么能够控制自己气息的,一个能够跟自己身体里面看不见的东西--气息玩的人,他才能够永远永远地沉浸在自得其乐的自然high里面。
国学堂记:古人演奏音乐不仅在于愉悦身心,更是一种沟通天地与自然对话的神圣仪式。
03
—
从学工笔画到学抚琴
那么学习礼乐、挥毫抚琴究竟对我们有哪些帮助?抚琴奏乐如何表达情感?古琴之声又如何令我们修身理性?刚才李老师聊到一句话,就是其童年时候,一下子碰到了梅兰芳先生的京剧,然后感受到了这种美妙,后来怎么就开始慢慢地跟琴就接上了缘分呢?
李家安老师说当时小学只上了五年,中学只上了四年,其母亲就说:“你得做好你自己,学点自己的真东西,就是你得自己要学点真才实学,学点真东西。”那时候李老师十四岁,后来就去学了国画,当时是怎么学国画的呢?现在是江苏省国画院的副院长喻继高先生,就是当时中国有两个yu,北方的于非闇,南方的喻继高,两位工笔大师,有一天请喻继高老师来给讲课,结果他老先生来了扛了一大堆的画,骑个破自行车,“亢叽亢叽”过来了,过来以后讲,讲的那时候自己觉得特别地震撼。他说看这画,好看不好看?那个工笔画特别地美,到现在李老师记忆犹新,有他自己创作的,有他仿他师傅的,画一打开,就感觉到人收缩了,就是说特别美。觉得这位老师厉害,以后就跟他画工笔画,自己就开始学了工笔画。
梁冬老师说每个人都有入门的法则,想问李老师其开始学画工笔画时,会不觉得工笔画给了一种安静的力量。李家安老师说诗书画是把自己的心性收回来。因为在社会上是入世的时候,所面对很多很多无奈,很多很多纠结,或者看别人在说谎,然后自己也在演绎自己的谎言。这样子从生命能量说,它会带来一些负面的能量,然后就学习诗书画,琴诗书画是去修身理性,在这当下自己心灵是快乐的,把那些杂念就刨除了,所以说诗、书、画、音乐一样的是修身理性的。
所以梁冬老师最近信奉的真理是这样的:一个人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就是让自己变成是个快乐幸福的人。后来李家安老师到十七岁那一年,认识了两朋友就是邻居的侄子,然后当时也没有东西画,就模仿小儿书,东郭先生,鲁迅等等。然后把家里的床板拆下来,在外头裱。下班的阿姨看到就跟其母亲说:“你儿子画画挺好的,我有两个侄子也是学画画的,给介绍他们一块儿学吧。”这样子李老师就从两哥们这儿,认识了已故的工笔花鸟的大师--张正吟先生。因为他老人家诗书画都非常厉害,他会弹古琴。所以李老师自己就开始非常地憧憬古琴,然后梦寐以求地想学古琴。
第一次看见听人家弹古琴的时候,然后李老师自己就下放了,然后夜里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鸥鹭忘机》,就是查阜西先生的琴,蒋凤之先生的二胡,两位大师的PK,那是特别地美!
李家安老师当时在一个破草屋子里头,然后寒风呼啸的时候,那时候都是半夜,听着这曲子就落泪了,就是那种感动和向往。梁冬老师说这是一个多么有意思的感觉。那时候李老师十七岁,后来21岁回到城里,回到城里后认识了其古琴老师,就这么开始学琴了。
那时候琴八十块钱一张,而当时一个月工资才十九块钱,没法买琴,那种心里着急。因为到老师那学了指法,要回去练,又没琴。那得练指法,然后就去把家里的搓衣板,然后弄两个小木条,这地方钉小木条,然后去乐器店买那凤凰琴,现在已经见不到凤凰琴,小时候就有的。就这边很多按键,然后这边那个弦,拿个拨子这么摁着,然后拿那个凤凰琴,大概就这么长,然后买了七个凤凰琴,那是没有音的,只是在这儿假的练指法,所以到现在李老师在琴上的指法挺好。当时在心里就有音乐了,因为外面没有音,但在心里会感觉到音,所以练到最后指法非常好。李老师可以很自豪地说自己指法是过关的,是合格的。然后因为心里面憧憬古琴,就是自己的追求,是没有别人强迫自己的,那种努力得到的效果是最大的。
说到琴的时候,琴者情也。第二个情是感情的情,所以一直以来中国古代文人,都是用琴来抒怀自己的感情。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文人,很多其实都很郁闷,因为命运很不受控制,再加上那时候爱情也不受控制,所以心里有块垒。讲心中块垒就是心有千千结。所以稍事休息一下,马上重新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国学堂记:艺术可以抒发情感,同时也是获取快乐的方式,情感的表达与艺术的和谐,在悠悠琴声之中得到共鸣。
04
—
学琴的作用
学琴究竟有哪些作用?如何弹奏蕴含感情的琴乐?天地人如何在琴声之中得到统一?古琴与气的流动有哪些关联? 刚才讲到话题就是说,这琴是个跟感情有关的话题,那就想请问李老师,在抚琴过程当中就会慢慢地爱上了琴。过去就是说爱琴如爱妻,当然这是一种说法,就是爱最好的朋友一样。过去古人爱琴的晚上都有抱着琴睡觉的。
琴在古人认为是:第一个,“琴,修身理性,以返天真。”这是古人学琴的目的。第二个,过去古人说:“琴,禁也。”就是禁止的禁。从这个“禁”字来看,琴是一种修身理性,就会节制欲望,和节制一些不合道的事。所以“琴是禁也。”是一个提高心性,提高智慧,提高学养道德品质的工具。
那么这些要去用“琴”来表达的理念,要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情绪。比如进去到古琴的境界里面去了,首先是自己的身,自己的心,自己的情绪都在这里头;然后通过古琴,说出自己心里感受。所以琴也是情也,寄志抒怀。
古琴当然其文化有很多很多种,比如说琴歌,可以写一首诗拿来唱,就叫琴歌,也叫弦歌。有表达琴曲,各种各样母题的,表达高山大川,鸟语花香,表达道家的生命理念的,表达佛学的生命理念的等等,敬仰圣贤的,其范围很宽。那么在演奏任何一个曲子的时候,都要身心要进入。抚琴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一种自我的陶醉。当把这种自我的陶醉,把这种生命赋给它时,抚琴就有了生命的能量,所以琴出来的音乐就感人了。
如果带着这个去弹给别人看(听)时,一样是很感人的。然而现在有时候是本末倒置了,就好像拿出去表演,就是在表演了,而演奏者的心没有进去,所以听的人也收不到,感动不了听的人。梁冬比喻说回家吃妈妈做的饭,就是不一样,其是带着感情的。
刚才讲抚琴这回事,梁冬同学有个感受,觉得现在很多人谈恋爱都不会谈了,两人见面就赶紧“咔咔”很有效率。其实这抚琴的过程,本身就是提高自己能量的过程,也是爱的本身。一个连抚琴都不会的人,怎么谈恋爱:)
现在的人为什么不会弹琴了,因为其没有心了,因为燥,全是用脑子想的。然而脑子和心差异,就是人的潜意识有80%,脑子只有20%。所以光用脑子的人,收不到其心。互相都收不到,因此都不会弹了。
李家安老师抚一曲琴,让梁冬老师感受一下,就用李白的《秋风词》。。。。。。太美好了,这是一首情歌:“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鸭栖复惊。”表达一个女子失恋的感受。
05
—
琴呈现的天地人三才
琴是有所谓天地人三才的,琴又是怎么呈现出天地人的。李家安老师说:古琴的音色在所有乐器中,其单色是最丰富的。整个琴七根弦,有接近五个八度的音域;其音色有三种音色:一种就是所谓的散音,就是空弦,(李老师一边弹琴空弦)这是空弦音,听起来像是一个很大的、很粗犷的点,点状的就是散音; 然后第二种是在徽位上面,弹出来的泛音,就是在弹的同时轻轻地去触碰一下这泛音点,(李老师一边弹琴一边说)就是说左手在触一下这点;然后第三种叫揉弦音,(李老师再一边弹琴一边说)就像人在唱歌,吟唱一样,像一个人在吟唱。
所以这三种音色:(弹琴:散音即空弦音)前面这浑圆醇厚,这声音像暮鼓晨钟一样的,听起来这个音色在下面。(弹琴:泛音)然后如星布夜空,像夜晚的星星一样,听起来这个是在上面。然后(弹琴:揉弦音)这模仿唱歌的那种感觉,正好在前面两个音色的中间。所以这三种音色,古人把其叫做“天地人”三才。
换句话说:古琴其实用这三种不同的音色,跟天、跟地、跟人进行共振共鸣。所谓的天地人合一,其实是在一支曲子里面不断地出现天籁、地籁、人籁。古琴就是这样用三种丰富的音色,三种频率,三种信息,觉得其空间就大了。如果一个乐器只有一种音色,那么就觉得其是平的。为什么说听古琴那么舒服,因为其本身音乐现象和发出来的音的效果是多维的。再一个古琴是七根弦,“手挥五弦令众山皆响。”这是嵇康说的,因为这里有很多和谐波。比如现在听见就两个音,这个音在响,所以古琴是一个和谐波,波和波之间是连绵不绝的;还有前一个音在弹的时候,要求就是手不离弦,一个音没下来时,前一个音就别走开的。
所以“气”这观念很有意思,年纪大一点了之后,慢慢感觉到了任何东西里面,都会有一个气在流动,能量在流动。两个人在说话,一个人在走路,在弹着琴,即便阅读文章,其做事情的节奏点,这事情和那事情之间的关联性,就有淡出淡入、起承转合。。。这些事情能够感觉到之后,觉得很优雅、很美妙。
在下一期的时候请李老师一起来分享琴里的气韵以及如何与十二星辰之间的互动。中国古人是如何在弹琴的过程当中,感受到来自上苍的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