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肌肉”|方邦宇·早茶夜读第69夜
第69夜 | 《鲁迅形影》
鲁迅的“肌肉”
文|方邦宇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方邦宇,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书是董炳月的《鲁迅形影》。
董炳月《鲁迅形影》重新将鲁迅放回到留日学生这一身份之中,探寻其思想的发端。而此书予我的启示,则是让我看到了鲁迅的“肌肉”。这题目虽然有些哗众取宠,但实际上是想借“肌肉”这一意象探讨留日鲁迅与现代中国身体观的联系。
话题仍旧从著名的幻灯片事件谈起,《呐喊·自序》写道,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这一段描述清楚地显示了鲁迅当时的身体观,他认为强健的身体与精神是并不统一的,甚至往往是对立的。但是鲁迅思想的复杂性就在于他的观念也是不断更迭的。董炳月在《鲁迅形影》中指出在这一时期前:
“青年鲁迅受时代精神的感召,本是‘尚武’的热血青年。1900年前后在南京求学时常用的别号是‘戛剑生’,即意味着某种自我角色的设定和对‘剑’的衷情。1902年到日本留学之后他很快参加了嘉纳治五郎创办的柔道训练班,‘武’成为其生活的组成部分。”[1]
于此我们又分明可以看出身体与精神的统一,但这样的统一其实在民族主义笼罩下的尚武精神中完成的。
正如董炳月指出,“由拒俄运动激发、作为军国民教育会核心的‘爱国’与‘尚武’在1903年的鲁迅这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显然,日本军国主义当时对身体的想象吊诡地让作为留日学生的鲁迅接受了这一身体观,强身健体与祖国的强大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脉络下,肌肉也是从属于国家的。
有意思的是,这或许也是中国第一次从日本那里接受了“肌肉”这个概念,暂且不论身为医学生的鲁迅对于肌肉有着怎么样的生理学认识(《藤野先生》里描绘肌肉一事即是证明),中国似乎向来没有肌肉的传统,上古的盘古的画像或是“刑天舞干戚”或许还有着强健的肌肉。至此以后遍再无印象,豪放派里“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也最多像是军事家,肌肉是不足作为其象征的。《水浒传》或可,但代表的还是落草的人,由此看肌肉或健壮的身体并不是追求的目标。
而西方传统里,古希腊是有肌肉的。仔细推敲而来,肌肉的来源无非两种,运动与劳动。奴隶当然也有,而希腊公民是有奥林匹克传统的,海边的地理位置又适宜裸露。
基督教文化则一直强调灵肉分离,身体是精神的拘束,进而崇拜身体的毁灭作为殉道。从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到被射死的塞巴斯蒂安都是如此。启蒙时代以来,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还是只强调精神的独立,到了尼采的打造身体,才真正提出了身体或肌肉的现代性。此后运动成了西方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倘若说足球、网球以其细致的规则成了现代运动的代表,如今流行的健身或许是一种后现代的运动。
那么,中国的健身——武术,为何没有经现代化成为一项运动呢。我想这个问题也跟鲁迅也有些关系。1919年鲁迅发表《随感录》第三十七条后,便收到自称“粤人陈铁生”的反驳信,按注释,陈铁生早年参加过南社,后在上海和广州创立精武体育会。文章题为《拳术与拳匪》,批评鲁迅混淆拳术与拳匪,并称自己因练拳而医治了“手足半废”的毛病,并以外国的“武士道”和boxing作比。鲁迅则回信答“东瀛的‘武士道’,是指武士应有的道德,与技击无关”,而其之所以反对,只在两点:“(一)教育家都当作时髦东西,大有中国人非此不可之概;(二)鼓吹的人,多带着‘鬼道精神,极有危险的豫兆’”[3]
这还是鲁迅一贯的对“瞒和骗”的批判路子,其本身对拳术的评价并不很多。但无论如何,拳术都经此而偃旗息鼓下去。直到李小龙的出现,引起西方世界对中国拳术的关注,虽然李小龙的拳术自称为截拳道,仍可以看作是一种身体与精神意念的统一。但在港台电影的框架和宣传下,其仍旧流于爱国尚武的观念之下,从这个角度说,其打破的也只是“东亚病夫”这个招牌,而不是带来一种新的身体哲学。
如前所述,中国的强健身体从一开始便吊诡地同日本的军国民教育一样,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密不可分,这个问题或许直到现在也没解决。其关键正在于对身体或健身的现代化,首先是要解决精神的独立的问题,而现今正要流行的健身,其精神又不免流于世俗。
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普遍意义上鲁迅与肌肉这两个词之间会显得格格不入,身体与精神的分离,于今尤甚。日俄战争的幻灯片使得鲁迅看到了强健的身体与孱弱的精神之间的裂缝,却并无法使得东方的身体生长出强韧的意志,这或许并不是鲁迅一人所有的遗憾。
[1]董炳月:《鲁迅留日时代的俄国投影》,收入《鲁迅形影》(三联书店,2015年),页35。
[2]同注1,页38
[3]《关于<拳术与拳匪>》,收入《鲁迅全集》第八卷,页100-101。
更多……耶
第六十八夜:《北京风俗问答》 | 第六十七夜:《杂馔》 | 第六十六夜:《肚大能容》 | 第六十五夜:《六》 | 第六十四夜:《大象》|第六十三夜:《身份的焦虑》 | 第六十二夜:《苹果笔记本》 | 第六十一夜:《有呀有呀书店》|第六十夜:《东瀛品梅》|第五十九夜:《为什么长大》 | 第五十八夜:《诗三人行》| 第五十七夜:买书平台 | 第五十六夜:《人生的意义》 | 第五十五夜:《人往低处走》 | 第五十四夜:《幸运男孩》 | 第五十三夜:《植物也邪恶》 | 第五十二夜:《北京清真菜》 | 第五十一夜:《张宗和日记》 | 第五十夜:《中国春联集解》 |第四十九夜:《有鹿来》 | 第四十八夜:《沉默的螺旋》 | 第四十七夜:《失落的优雅》 | 第四十六夜:《如何给狮子剥皮》| 第四十五夜:《清代北京竹枝词》 | 第四十四夜:逛书展 | 第四十三夜:和汉名数 | 第四十二夜:西游记作曲 |第四十一夜:“那不勒斯四部曲” | 第四十夜:《亭长小武》 | 第三十九夜:《新宋》 | 第三十八夜:《几何原本》 | 第三十七夜:旧书封面上画画 | 第三十六夜:《总译亚细亚言语集》 | 第三十五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第三十四夜:《马雁诗集》 | 第三十三夜《这个世界会好吗》:一百年前有人问过| 第三十二夜:《伦敦一家人》 | 第三十一夜:《红岩是怎么炼成的》 | 第三十夜:黄河十四走 | 第二十九夜:下辈子更加决定 | 第二十八夜:被嫌弃被放逐 第二十六夜:《茶馆》 |第二十五夜:《叶赛宁抒情诗选》 |第二十四夜:《近今北方健者传》 | 第二十三夜:西哲淘书史| 第二十二夜:《大陆征旅诗集》| 第二十一夜:《取瑟而歌》 | 第二十夜:《天晓得》 | 第十九夜:《我是猫》 | 第十八夜:《年羹尧之死》 | 第十七夜:《李长吉集》 | 第十六夜:博洛尼亚插画展 |第十五夜:《万历十五年》|第十四夜:《既见君子》 | 第十三夜:《少年巴比伦》 | 第十二夜:《唐人小说》 | 第十一夜:《骑手和豆浆》 | 第十夜:《李长吉诗集》 | 第九夜:“英国名媛旅华四部曲” | 第八夜:整理书房挖大坑 | 第七夜:《安藤忠雄》|第六夜:《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五夜:《声教所及》|第四夜:《九个人》|第三夜:《列仙酒牌》|第二夜:《20世纪的美国》|第一夜:《迷楼》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