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相:演员的信念感

有一档十分火爆的综艺节目叫《演员的诞生》,它采用竞演的方式,邀请不少热度极高的年轻明星、普通演员及老戏骨同台表演一些影视片段,再由观众和评委评判高下。

对演技的评价是主观性的,谁高谁低自然争议不断。不过有的评委会反复问:“你相信你演的东西吗?”或“你有演员的信念感吗?”这不免让观众有些不解:专业出身的评委为什么不用一些高深术语来评判,反而问“信念感”呢?演员也是个职业,能完成工作就好了,信念感很重要吗?

其实演员和别的职业不太一样,“演员的信念感”与真实性密不可分。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态度,而是与演员的表演能力乃至艺术成就息息相关。这要从前苏联演员、导演、戏剧教育家和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创立的表演体系说起。

斯氏强调“体验艺术”,就是说演员饰演的角色要真实,要演得合乎情理,讲逻辑,前后连贯,必须体验到与角色相符的情感,要跟自己演的角色感同身受,融入到角色中。我们看影视剧时,有时会觉得一个演员把角色“演活了”,似乎他本人就是这个角色,这个角色的一切都是演员亲身经历过的,他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感同身受的情感,这就算得上“体验艺术”了。

想要达到这种层次,演员必须关注角色内心生活的真实性,而且对这种真实性拥有信念感。在斯氏著作《演员自我修养》中,专门有一章《信念和真实感》就是在阐述这个问题。他认为,演员在舞台上要相信自己演的角色、所经历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所表现的情感、所做的动作都是真实的。

这么说比较空泛,我们可以举个极为经典的例子。在多年前的春晚上,演员陈佩斯曾经表演一个叫《吃面条》的小品,设计了一个演员因为各种阴差阳错的原因反复吃了许多碗面条的情景。观众明明知道碗里没有面条,但陈佩斯通过表演硬生生让观众觉得他的确吃了很多碗面条。陈佩斯的表演之所以惟妙惟肖,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他有对真实性的信念,他相信碗里确实存在着面条,不停地把面条吃下去,自己因为吃了很多碗面条才引发的痛苦,从而唤起了观众的共鸣。如果他不相信吃面条是真实的,就很难表现出种种真实的细节。

故此我们说“演员的信念感”不单是指所谓的“干一行爱一行”的兢兢业业——因为无论从事任何职业,敬业都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更重要的是在表演这门艺术工作中,演员要相信他所呈现的艺术世界是真实的,如此才能给观众带来最好的体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