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题外话:看到东西,或者读到某本书,再或是鉴赏过程中,有了感兴趣的主题,而形成的文字。比较随性,写到哪里是哪里,其实不成系列。错漏在所难免,不当之处,还请诸位师友多指正。

以下正文

看一段书,到上博印证一次,是多年形成的习惯,也是在这座城市,学习古玉的便利条件。虽然隔着玻璃,不能上手,但能近距离地观察,获益匪浅。

本次主要目的,看一下高古玉器的切割和钻孔痕迹,观察凤纹的沿袭,以及若干动物件的时代特征。三个小时全部在玉器馆。

崧泽文化(公元前4000-3000年),上海青浦出土,几种环(璧)的亚型,《玉文化论丛2》有论文专述(p.56)。分别为:
整体不足半圆,两端多斜直,年代早的形体小,年代稍晚的形体大。
扁圆半壁,两端对称,底弧规整。
两端不对称,底弧不规整,仅见于薛家岗遗址。
最后一件未见提到,应和第三件归入同类。

良渚文化(公元前3200-2200)上海青浦出土,早期可能利用珠子或筒骨,结合硬砂在玉料上钻孔,磨的工程中工具损坏很快,管璧变薄,留下孔内斜面。

红山文化(公元前4000-3000),玉龙身上的孔。

夏代(公元前21-16世纪),玉龙和玉刀上的孔,较厚的玉器,常需要从两面对钻,一般很难做到精确,会在孔的中间留下错位形成的台阶,取出的芯料也会两端小,中央粗。

这个时期的线纹装饰,除了阴线外,还有利用磨砣磨出的瓦楞沟。参考《敬天格物》(p.35)的手工模拟图。瓦楞沟已经有了上周“双阴起阳”的雏形。

商代(公元前1600—1046年),青铜工具出现。用平行的两根阴线,形成视觉上的浮雕线条效果。

再发展到阴线转化成斜磨,到减地,从而阳线凸起更为挺拔。一图可见商代比较典型的臣字眼,身体上有很独特的重环纹,西周盛行,后面逐渐消失。《敬天格物》(p.91)提出商周装饰性的抽象羽纹,比对后发现已经有提现,但转折还比较生硬,应当是受工具和工艺限制。

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凤鸟,龙纹,走线宛转自如。圈眼四周解玉砂手工细磨,相当有神采。

这件春秋晚期,装饰多了绳索纹,但眼睛的琢磨反而弱化了,龙的处理也是一样。

商晚的老虎题材,工艺装饰有时代风格,眼睛包括双线菱形,臣字眼,树叶耳,羽纹装饰。

商周臣字眼一脉相承,但也有很大差异,很明显的眼线延长,有的甚至出勾。

商代的鹿,大都三叉大角,树叶耳,圆眼或者菱形眼,晚期才出现重环眼。直筒足,晚期有分叉。小尾巴,偶尔有区分身体的重阴线。

商代的鱼,比较短,眼部不钻孔,斜磨出彩,鱼鳍短直阴线排列,尾部带刀可实用。

龙纹,这种比较独特的纹饰,很像电路图,西周和春秋的对比。

战国(公元前476-221年),使用铁制工具,工艺突飞猛进。谷纹无论是视觉还是触觉上,都似扎手。

这种兽面纹,和两层以绳索纹分割装饰,杨建芳先生定为楚式玉器,《与文化论丛1(p.151)或者受楚式影响。东周流行,环和佩都有,春秋相对粗疏,而战国细密。

细看两端龙首造型并不相同,不过龙首均以绳索纹和云雷纹分开。

战国椭圆形双龙首,方向斜刀起棱的S纹和细密方格纹很典型。从春秋开始,这种两端对称龙首的环形器就出现了,但纹饰相对简单,多用阴刻线。

剑铋,中心有简化凤纹和工字型的网格纹。

躯干很长,蜿蜒曲折,布满纹饰,有谷纹、莲云纹、花蕾纹等不一而足。头部一般细长,张口。中后期龙和虎口形相似。眼睛有菱形、腰圆形和出梢圆形。

韘的演化,系列(二)有专门的一篇,分两支演化为鸡心佩和板指,这里不再赘述。

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螭纹眉毛上竖,眼珠斜刀切削凸出,鼻梁中细纹划线,腰部线条比战国柔和,出现了两个卷云纹组成的尾巴。

西汉的凤纹,力度无与伦比,昆吾刀的游丝毛雕令人叹为观止!

唐代(618年—907年)汉到唐之间,遗存的玉器相对较少,至于原因,回头搜集完成后单独写。典型的唐带板,胡人奏乐,四面斜坡,减低起阳,短阴线装饰,有绦带。和宋的气息完全不同。

同样,飞天的气息,只可意会。

龙纹,单岔鹿角,花叶形耳,下颚带须,背部出脊,秃尾。其他兽纹有类似装饰。

宋代(960年—1279年)阴刻线相对唐要长,站立状腫骨鹿。

鱼,点眼,嘴唇较厚,张嘴。光素无纹,圆鱼鳍,有阴刻线装饰,非常挺拔。跳跃状。

童子,八字眉,半圆眼,葱管鼻,樱桃小口,耳朵靠近眼梢。衣褶多用几道细阴线表示,菱格十字纹花裤。

孔雀的翎毛

辽代迦楼罗,契丹女真贵族笃信佛教,迦陵频伽和摩羯鱼都有出现。

元代(1271年—1368年) 龙纹,丹凤眼,眉骨凸出,头型细长,毛发飘拂。筋骨毕露,早期凸尾。

螭龙,眉眼集中,颈项低下,两肩上耸,阴刻脊线,卷云尾。

鱼 粗犷有力,半圆形眼眶,鱼尾阔大。

春水,过渡到明,就相对平面化程式化,毕竟少了游猎亲近自然的体验。

明代(1368年―1644年)龙纹,早期元风。毛发向后,向上,向前。小腿密布短阴线。

螭龙,头短,虾米眼。

桃式杯,比较典型的器形,玉质和工艺俱佳。

清代(1636年-1912年),翠代沟收尾,也是翡翠的盛世!

全文完,如果喜欢,就给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0)

相关推荐

  • 古玉纹饰鉴赏技巧(双钩阴线挤阳纹)

    (古代碾玉工具核砣) (商代玉器单阴线组合平地纹)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到了高古玉纹饰鉴赏技巧(单阴线组合拳),这是一种通过核形砣和推磨而形成的一种宽度较宽的相交接一种纹饰组成,所以我也称之为单 ...

  • 高古玉纹饰鉴赏技巧(单阴线组合拳)

       在上一篇 "古玉切割黑科技(高古玉片状切割)"中我曾经说过,要写一篇关于古玉阴刻线单双挤阳面这间的区别,但是中间突然和朋友们聊到金缕玉衣这个话题,然后略微有点耽搁了,对于高古 ...

  • 微距镜头下的上博古玉

    国人好玉源远流长,中国的玉承载了八千年中华文化的精义和情感.宝玉通灵,这灵性在人,亦带着沟通天地的神异色彩.远古时期,玉即是稀罕物,于众多石头中脱颖而出,为人崇拜.部落的巫以玉事神.<山海经&g ...

  • 君子配玉,文人博古。钱币上的人文典故,耐人寻味!

    这些花钱图案精美,寓意吉祥,常常是文人雅士的嗜好品. 青蚨飞去复飞来,花钱,直径:26㎜,厚:1.67mm. 青蚨的故事: 传说南方有一种虫,名字叫蚁蜗,又叫青蚨,亦名鱼伯.它的形状似蝉.蝶且稍微大一 ...

  • 2017苏富比(香港)拍卖古玉(上)

    或西汉 玉勾连纹珌 6.3cm 93,750 HKD 西汉 玉谷纹珩 17cm 137,500 HKD 褐黃沁局部雞骨白,有玻璃光.略有土沁.外廓數組對稱脊牙,有一細孔,單面鑽. 战国 玉谷纹环 10 ...

  • 玉印——古玉王冠上最亮的星!

    印章之始便有了印钮,印钮的学问也深似海.本期将从印钮的发展历史以及主要样式作用两个方面简单介绍印钮文化,中间或有疏漏之处,也请各位老师指教. 印钮发展篇 本单元主要介绍印钮的历史演变过程,从先秦.秦汉 ...

  • 商玉:高古玉皇冠上的明珠(高清,秒赞)

    广大读者的福音来啦!<古玉鉴赏>联手<寄藏>推出高端传统文化培训平台--「一元讲堂」.主要培训内容主要围绕艺术品收藏领域,现阶段主要采取微信群授课形式(象征性收取微薄的费用), ...

  • 收藏价值最高的一类古玉 ,上千万只是开始!

    古玉的价值 正一步步被认识 古玉里的王者 也渐渐苏醒 拍卖市场以千万的价格 迎接他们的回归 未来破亿 只是时间的问题 不会超过5年 黃玉神獸 3000多万 青玉雕辟邪 漢 2476万 青玉雕辟邪 漢 ...

  • 古玉史上的一座巅峰(游丝毛雕)已失传

    古玉失传工艺游丝毛雕的发展历程 游丝毛雕是古工制玉的一大技法,由于此一工艺技法已经失传,历来研究者众多.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介绍的文章学问深广莫测,把一个客观存在的古工技法弄的神秘兮兮.甚至各家说法大相 ...

  • 古玉界:“韫玉生辉—松竹堂珍藏玉器”专场鉴赏

    <韫玉生辉--松竹堂珍藏玉器> 新石器时代黄玉环 直径10.8cm 成交价62,500港元 良渚文化玉琮 高17.2cm 成交价1,375,000港元 良渚文化锥形玉器 长7.6cm 成交 ...

  • 良渚 —— 中华古玉神坛上的王牌!

    海外馆藏的中国史前玉器和古代玉器,以黄河流域出土者为多,长江流域出土者较少,但良渚玉器却是一个例外.良渚玉器生产的规模极大,并且在中国历代均有出土,而清宫旧藏亦有不少良渚玉器.可以看出,海外藏良渚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