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帮(一)

马   帮

剑川的马帮习俗(一)

随着西亚、东南亚至中原“吐蕃道”和“滇藏古道”的拓展与延伸,古道上的商业马帮运输不断发展。西汉开始,从西藏直至滇西、滇中、滇南的马帮经常通过剑川,南来北往。

明清以后,剑川傍弥潜井(弥沙井)、乔后井(今属洱源),盐业生产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境内弥沙、沙溪、马登、甸南、东岭等地的短程马帮运输量迅速增长,这些马帮往北多至丽江、维西、中甸、德钦,往南多至牛街、洱源、大理,往西南则多至漾濞、永平、保山、腾冲,一时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

剑川马帮虽无远行的实力,但在当时交通极不方便的情况下,还是承担了将剑川产出的粮食、食盐、药材、木雕等产品往外运输,又将外地的布匹、茶叶、红糖、土杂、百货、农特产品等运回剑川的重任,为剑川商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与大型长途马帮性质相同,同样需要风餐露宿,出没于深山老林之中,行走于崎岖山道上。通常,十天半月才能到达目的地,经历着沿途匪盗抢劫的危险,狼虫烟瘴的袭击,生活极其艰辛。由于沿途的风险和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剑川马帮在生产生活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及日常禁忌习俗。

组织分工

剑川马帮一般有40~80来匹骡马,人员20~30余人。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每个马帮都设有大锅头、二锅头、三锅头、马脚、跟脚之类。

大锅头,为马帮总管。统管马帮队伍组织、经济支配、安全生产等各个方面,也是马帮对外联络交涉和负有经济上的完全责任的法人。

二锅头,主要负责马帮的行政事务、生产业务和经济财务管理。如大锅头不在,则代理行使大锅头的职责庶务。

三锅头,重点负责出行途中的安全保卫、生活管理。马帮出行后,三锅头要布置马帮道路安全的检查,歇宿地点环境的选择和吃住管理任务的布置等等。

马脚,为马帮队伍中分组或分段的负责人,出行前要检查布置自己所负责范围内的人员、驮马、货物的数量、质量,驮子承重适度,驮子上架安放的安全规范与否等等。行程中还要注意驮马的安全、货物是否被擦碰损坏等类。

跟脚,即跟随驮马安全生产的具体人员。负责所分配驮马的喂食、饮水,所驮运货物的上架绑扎,运送过程中的一切安全措施。

马脚与跟脚之间,锅头们还会根据个人特长,给他们分配一些具体专业任务,让他们分工负责,处理马帮和驮马吃住行的一系列相关事务。如让跟脚中某几个分别承担伙夫(伙夫又称“开亮夫”)、马医、钉掌等专职。伙夫上路时要分别背负锣锅、碗盏、饮水桶等,钉掌夫要收拾好钉掌所用工具,马医要带好途中驮马可能需要的药物等等,充分体现了马帮队伍成员之间既分工,又合作的团队精神。

骡马分工

马帮人员分配有序之外,马队中的骡马分工也相当有讲究。为使驮马在行进中做到令行禁止,马锅头们对骡马上路都进行过相当严格的训练。马队伍中设置了专门领队的一匹骡马,称“头骡”,之后再设“二骡”“三骡”。经过训练,“头骡”练成了一匹识途好马,“二骡”“三骡”练成了紧随“头骡”的掌程马,同时是将来识途的“头骡”预备马。

“头骡一枝花”,马队中的头骡是马帮中马队的形象标志,也是马锅头特殊身份地位和经济实力的明显表示。因此,头骡头饰的装饰十分讲究,一般情况下,头骡额头正中在璎珞皮带上镶嵌着一面铜边或银边装饰的小圆镜,额头两边还要挂红,系着两串鲜艳夺目的红缨带,脖颈上系着一串碗杯大小的铜铃铛,当头骡一走动,铃铛的响声便“乓隆乓隆”地传向了四方。头骡头部额心的小圆镜,闪闪发光,主要用于在山道上射出远光,一旦远处对面过来的马帮一看到这远处的闪光,就知道有迎面过来的一队马帮,相互间便会依照地形计划着避开狭窄的路段,选择于宽敞的地带互相过让。“二骡”“三骡”的头饰同样庄重漂亮,但脖颈上的铜铃则只系一串响亮的小铃铛。除头骡、二骡、三骡的铃铛之外,马帮还专门有一面响亮的铓锣,一般由“二锅头”“三锅头”于上路时敲打,铿锣的响声与领路疆马的铃铛响声一是起到马队行止口令的作用,让后跟的骡马习惯于跟着锣声和铃声起步或止步。其二则锣声与铃声如同汽车的喇叭,让对面的马帮听到声响后及时准备让路。再则,由于马帮长行于深山老林,金属的响声划破寂静的山林里的那一股清冷神秘的气氛,使马帮全体人员产生出一种治邪破魔的安全感。

“二骡”驮架上插着一杆马帮的标志“帮旗”,如大锅头姓杨,“帮旗”上便书写一个斗大“杨”字,以标明马帮的名号,“三骤”驮架上则插若干彩旗,以增进马帮的威仪。

来源:《剑川县志》

(0)

相关推荐

  • 【树立义】乡间古道马铃响

    儿时的记忆中,在故乡蜿蜒盘旋的古道上,时常穿梭着一队队驮运货物的马帮.那些身强力壮.云走四方的赶马人,骑着剽悍的高头大马行走在崇山峻岭中的场景,鲜活地走进我的内心世界:那些回荡在幽谷中的高亢嘹亮的歌声 ...

  • 剑川山花词:老见新事物

    汉语音译: 1 今年我已九十九, 外出各村游一游: 剑川九登十二坪, 到处走一走. 逛见甸南铁龙架, 逛见东岭耍狮子: 逛见东水流上坡, 从没见到过. 2 还见铁牛来耕地, 它只吃油不吃草: 白面粉洒 ...

  • 为什么朱德总司令总被人叫成“伙夫头”?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

    为什么朱德总司令总被人叫成“伙夫头”?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

  • 马帮锣锅饭和云南马帮

    等你很久了 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 你就回到了白族人的网络故乡 大理人的精神家园 云南人的心灵港湾 这里也是全国同胞的在线驿站 更是全球来客的互联茶馆 马帮,在古代商贸往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长距离的商 ...

  • 《走进永平》之三:雨中花桥

    雨,打乱了我们的行程,可是它淋不湿浇不灭我们览游梦中永平的热情之火.不过,考虑到安全因素,我们决定放弃前往"离天空最近的茶园",游花桥和曲硐. 第二天,8月18日.雨还在下,淅淅沥 ...

  • 立岳||【堰凹故事】 远去的板车队

              远去了的板车队                文/立岳 在堰凹村,曾经活跃着一队马帮,说是马帮,但不全是马,有骡子,也有驴.堰凹地处平原,这儿的马帮和别地山区的马帮不一样,堰凹的马 ...

  • 没有了马的女马锅头嘎达娜,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咬牙当上马锅头 当村庄里的鸡开始啼叫的时候,太阳还没有升起,贡山,这个数万人口的小县被一场大雾笼罩着,周围的田园风光若隐若现,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县城里,有一条旧得发黑的街道,叫做马帮路,当年,进 ...

  • 云南马帮文化的历史回忆

    云南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运输方式.面对险恶而随时变化的环境.生死与共特殊的生存方式形成马帮自己严格的组织和帮规.有自己帮内的习俗禁忌和行话,形成独特的云南马帮文化. 云南的马帮运输始于公元前4世 ...

  • 如何正确掌握词谱以及使用检测工具(一)|| 马帮诗歌

    顾问:潜东篱 廊桥水落痕 威力 潮 辰龙 乡心梦 风尘儒侠 狄埠归帆 作者:墨脉 题刊:黄孟炜 随着诗词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提起笔,开始学习吟诗做赋. 写好了诗词,就要检查是否正确.可能你有过体 ...

  • 大理马帮户外营地,看日落看云海

    大理洱海边上的马帮户外营地,看落日看云海.

  • 诗人样本||封面诗人:杨胜彪《行走在山梁上的马帮》

    行走在山梁上的马帮(外二首) 文/杨胜彪 在风雨打磨的山道上 一声声号角 将我领进山门 微风吹来 将苍老的山门打开 被汗水浸泡的山道 镌刻着马帮深深的印痕 行走在山梁上的马帮 每天都在嘶哑地吟唱牧歌 ...

  • 【第二届“金声杯”全国诗歌大赛】​张增伟 :马帮寨子(外二首)

    作者简介 张增伟,辽宁营口人,满族,农民.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2007年开始文学创作,有作品散发于省.市级刊物.曾获得"首届金声杯全国诗歌大赛金奖"."南湖红船杯&quo ...

  • 探访马帮险道

    今天下午抽空走了一下位于云南巧家大寨的马帮险道.这是一条横亘在半山中,从鹦哥村通往大寨镇羊肠小道,过去是专门供马帮驮运货物走的. 路的一边是又高又陡的崖壁,一边临空,悬崖底下是金沙江.有的路段是滑坡, ...

  • 马帮诗•歌 第九期 ‖ 人说山西好风光

    马帮诗·歌 第九期 | 人说山西好风光 说明:之前一直用美篇做马帮诗歌集(共计八集),现全面改版,由公众号继续发文.至于马帮的由来,请参考去年公众号文章"拍马屁的境界". 马帮诗歌 ...

  • 马帮诗•歌第11期 ‖ 一生一世 千里桃花 (桃花谣)

    马帮诗·歌第11期|一生一世千里桃花 <桃花谣>,演唱:墨脉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热播,俘获了不少观众的心,很多博友纷纷撰文写观后感.很遗憾,我一集都没看. 三生三世,是否太长 ...

  • 马帮诗•歌 第12期 ‖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墨香飘雅意 脉语出真情 马帮诗·歌 第12期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演唱:墨脉 总以为山丹丹是杜鹃的别称. 然,非也. 山丹丹花,学名斑百合,别名红百合,生活中中经常被称 ...

  • 马帮诗•歌第13期 ‖ 亲亲的茉莉花

    墨香飘雅意 脉语出真情 马帮诗·歌第13期 | 亲亲的茉莉花 <亲亲的茉莉花> 视频/演唱:墨脉 爱花.赏花.惜花,为此写了近九十种花卉.其中一些是到了海外初次所见,在公园里.道路旁.住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