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为救晕倒女子用手塞嘴防止咬舌却被咬伤手指,医学教授们应为此羞愧

多家媒体报道,

“10月11日,黑龙江大庆,一女子患心脏病车站内突然晕倒抽搐,路过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大二女生高艳敏冲上前跪地施救,因为事发突然,没有代替物品,她边把手伸进女子嘴里防止咬舌,等到急救人员来时,高艳敏的手上多处被咬破。”

学生用于救人的品质令人赞赏。但所用的方法显然不妥。

这明显是一个癫痫大发作患者,数分钟后抽搐自然终止。并不是心脏病发作,也不是救心丸起作用。口吐白沫也不是呕吐物,并不会堵塞气道。塞手指被咬伤有感染风险,血流到患者嘴里也有感染风险,彼此都会留下心理阴影。

癫痫发作是生活中常见的急症,但掐人中、扒开嘴塞东西甚至被错误实施心肺复苏都很多见,实施这些方法的不乏老资格的医护人员。

很多公众会疑惑,为什么医护人员对于这样的常见急症也不懂如何正确施救呢?其实根源在医学教材,不管是临床医学生的教材还是护理学生的教材,即使是现在,塞东西防止咬舌都很多仍白纸黑字写在教材上。

甚至某些临床科室,遇到意识丧失抽搐患者,塞压舌板是必须的常规操作。

其实各种关于癫痫发作处置的指南里,都很明确写“不要往嘴里塞任何东西”,但编写教材的大佬们漫不经心、视而不见。所以上面这位医学生被咬伤,诸位编写医学教材的大教授们才是施救者和被施救者受伤的zuikuihuoshou。

当然仍有很多人说,“我见过咬到舌头的啊,不要塞手指,可以塞点其他东西!”

还有人说,“一定要防止呕吐物窒息!”

更多医生说,“一定要保持气道开放”

以上三句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遇到癫痫大发作抽搐的时候,以上三种“急救思维”往往导致错误的行动!!

1 . 为了防止舌咬伤,采取塞东西的施救措施,引发多种损伤,例如撬掉牙齿、塞的太深窒息、戳破口腔粘膜出血血凝块堵塞气道、塞手指被咬伤、塞签字笔笔帽误吸入气道…

而实际是:癫痫抽搐很少咬到舌头,咬伤了也多是舌尖唇角的轻微伤,并且咬伤发生在抽搐的初始,无法预防。记住,不要塞任何东西,任何东西。

2.  为了避免呕吐窒息,掰开嘴巴清理分泌物。实际是,泡沫状的分泌物不会阻塞气道。塞到嘴里的东西,包括压舌板反而可能成为刺激呕吐反射的罪魁祸首。要记住,癫痫发作抽搐时,这种毫无顺序的抽搐不会引发呕吐。有一种情况可能引起窒息,那就是发作时刚好在吃东西,口腔里有食物。

3. 为了所谓的保持气道开放,有人塞压舌板防止舌后坠,有人直接去拽舌头,有人硬掰脑袋后仰,也有人要硬扭到头侧位。实际上以上都违背了不伤害原则。患者抽搐强直,施救者如果做对抗性“施救”,有害无益。癫痫抽搐时的屏气,不是因为气道阻塞,而是肌肉无法完成规律呼吸动作。绝大部分抽搐会在3-5分钟终止,呼吸自然恢复。

有人问,如果患者抽搐持续而死,怎么办?

很简单,首先,你在现场无法终止其抽搐(缺药物,他抽搐而死不是你施救不及时的错)。其次,患者抽搐停止后,没有呼吸,则即刻给予心肺复苏。

所以还是那句话:遇到意识丧失全身抽搐者(可能是癫痫,也可能是热性惊厥,还可能是心脏骤停),让他安全、安静的抽一会儿,不抽了的时候,观察呼吸,决定是否心肺复苏。其他的就是拨打急救电话,录个视频,记录一下发作终止的时间…

急救简单化,这样对施救者和伤者都有利。一旦搞复杂了,想多了,就会导致错误的行动。例如上面视频中,有人猜是心脏病然后塞了救心丸,就不怕误吸吗,药丸再大点的例如安宫牛黄丸那可真窒息了。

希望编写医学教材的大佬们和医学出版社都长点心,这样医学生们就少受伤,避免一再误人子弟。

更多急救,关注夜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