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鲮:入侵我国最成功的鱼,长得像草鱼,如今成为水中“小霸王”

麦鲮鱼的简介

说起麦鲮鱼,不少人就会想起草鱼、泰鲮、土鲮等,它们长得都很相似,并且都和草鱼差不多。有些人就会傻傻分不清。

其实草鱼是草鱼,麦鲮是麦鲮,它不是土鲮,更不是泰鲮哦。

麦鲮的原名叫麦瑞加拉鲮,说起来是有点拗口,因此在民间一般是直接简称它为麦鲮,或者是野鲮鱼。

别看现在麦鲮在南方分布很广,不少河流、湖泊里都有野生的,许多人都把它当成了我国的一种土生土长的淡水鱼,其实它却说货真价实的入侵物种。

麦鲮的故乡在印度和孟加拉国,在我国有四大家鱼,而在印度也有四大养殖鱼类,其中麦鲮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在缅甸、巴基斯坦、越南、老挝和尼巴尔等国家,这种鱼都有养殖。

麦鲮和草鱼的区别

不少人第一次见到这种鱼,尤其是在野外钓到了麦鲮,常会把它当成是草鱼,只因两者实在是太相似了。

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麦鲮和草鱼还是有区别的。

麦鲮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从邻国印度引进我国的,它主要是在南方地区养殖,其中两广、海南、福建、云南等省份较多,是一种很重要的经济鱼种。

麦鲮和草鱼长得确实很相似,它们的身体都是圆柱形的,腹部圆而平直,就连鱼鳞和体色也差不多。

但是眼睛部位的区别却很大。我国养殖的草鱼,它的眼睛是黑白色的,而麦鲮鱼的眼角则是红色的,这一点很好分辨的。

另外麦鲮的个头要比草鱼小一些。像普通的草鱼能长到四五十斤以上,而麦鲮鱼则难长到20斤以上,一般都是十斤左右,如果是养殖的会偏大一些。野外垂钓的也就是几斤重。

除此以外,麦鲮要比草鱼更活跃,它是一种底层鱼类,但是却很擅长跳跃,也尝到岸边来活动。同时麦鲮是一种杂食性的鱼类,它的适应能力更强,无论是水库、河流,还是鱼塘,甚至 撒一些水流湍急的江河里面都能生长。

并且麦鲮的生长速度也更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可生长成300克以上的个头。如果你观察仔细,就会发现草鱼和麦鲮的鱼线也有稍微的区别,其中麦鲮的鱼线带有斑点形状且不明显,而草鱼的就要明显很多,并且很整齐。

也有些人说从肤色也能看得出来,比如草鱼的体色以草青色为主,而麦鲮要更暗一些。这一点不太准确,因为不太的生长水域,体色也会有变化的。

入侵30年成水中“小霸王”

自从90年代把麦鲮引进我国在南方部分地区少量养殖,之后因为经济效益不错,开始推广养殖。目前经过30余年的养殖,麦鲮已经在南方大部分的水域都有分布了,还成为了水中的小霸王。

这主要还是因为麦鲮鱼的超强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有关。前面也介绍了,麦鲮要比草鱼的适应能力更强,它是一种杂食性的鱼类,食物来源也要更丰富,尤其是爱吃腐败的植物,还有食物是碎片和浮游生物都是它们的最爱,因此在野外环境,它们是不愁没有食物可吃的。

其次是麦鲮的超强繁殖能力,麦鲮在自然环境中也能繁殖的,也就是说不用人工干预,一样可以大量繁殖,并且它的繁殖能力相当惊人,一条成年的麦鲮鱼一次能产卵10-15万枚。而且麦鲮会随着自身的体重生长,而不断地增加怀卵数量。

值得一提的是麦鲮鱼的寿命还很长,一般两年就能性成熟,而在自然水系中能活12年以上。

最后就是南方的环境,为麦鲮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因为南方的雨季比较长,并且降雨量也很大。在夏季的时候,常常会下大暴雨,而水库、鱼塘里面的麦鲮鱼和鱼卵就会随着涨水而到各大江河里面去,从而到处繁殖和生长,为麦鲮鱼的入侵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结束语

有人说,麦鲮又不像清道夫等入侵物种是肉食性的鱼类,即便是泛滥也没啥关系。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麦鲮繁殖能力强,也是杂食性的鱼类,生长很快,自然就需要大量的食物。

如果麦鲮在野外环境大量的繁殖,那本土的鱼类生存空间就会严重压缩,自然对自然水域物种多样性的维护就不利了。而麦鲮又是杂食性的鱼类,在水中基本上啥都吃,也难怪它被称之为“小霸王”。

各位朋友们,你们当地有麦鲮鱼吗?又叫什么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