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5.8【2017-8-4】
#每日学论语#15.8
【原文】
子曰:“可与(yǔ,下同)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zhì)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
孔子说:“值得说说心里话而不与他深谈,就错失了人才;不值得说心里话而冒冒失失深谈,是浪费感情,而且可能招惹麻烦。因此有智慧的人能够区分谈话的对象,既不错过人才,也不冒失失言。”
【微言微感】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该说人话的时候,装腔作势,虚与委蛇,就会把真人得罪了,把好朋友往外推,把人才往外赶,这是追悔莫及的事情。
韩信本来是霸王项羽的部下,但是项王看不上人家,觉得韩信是“胯下之夫”,没有血性,没有品相,所以冷谈人家,蔑视人家,结果把一个大将之才推到了对手刘邦那里。后来,四面楚歌,垓下被围,英雄盖世的楚霸王被迫抹了脖子。
刘邦则不同,他无条件地信任萧何,完全相信萧何忠心耿耿,做事靠谱。而萧何看好韩信,认为韩信是举世无双的大才。所以,当韩信在刘邦那里不得志,准备逃走的时候,萧何月下追韩信。追回来,让刘邦登台拜将,直接当大将军。后来,韩信不负众望,果然为刘邦攻城掠地,打下了一大半天下。
萧何和刘邦是知己,应该是无话不谈,肝胆相照的那种。要不,“萧何月下追韩信”,大家都说“韩信背叛汉王逃跑了”,刘邦却坚定不移相信。而且,刘邦并不认识韩信,没有组织人考察,仅仅凭萧何的空口白话,就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了韩信。
韩信见刘邦,直接问:“你和项王,论武功,论实力,谁厉害?”刘邦老老实实说:“我当然比不上项王。”于是,韩信就侃侃而谈,把自己打败项羽,夺取天下的谋略一五一十,和盘托出。
如果刘邦不是老老实实说,我不如项王,韩信也不会留下来,也不会滔滔不绝讲那么多。
如果韩信没有自信满满,有理有据,推心置腹,和盘端出自己的夺取天下的良谋妙计,刘邦也不会那么信任,把兵权交给素昧平生的韩信。
当然,他们这番沟通,太厉害了,决定了楚汉相争的必然结果。
韩信也曾经想把这一套安邦定国的谋略说给项羽听,但是项羽不听,还认为韩信是个骗子。
好东西,必须遇到识货的人,才是好东西。
孔子说:“天资水平在中等以上的人,可以与他谈论高深的学问;天资水平在中等以下的人,不可以与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拿一颗夜明珠,到农村庙会上去卖,人家肯定按照玻璃弹子的价格来讨价还价。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什么人可言?什么人不可言?
上赶的不是买卖。结婚要门当户对,博士生和农村妇女结婚,有什么共同语言?
《人生》上的高加林,被一边倒地批评为“陈世美”,说他忘恩负义,辜负了刘巧珍,不愿意听刘巧珍的“情话”——当然,咱家老母猪生了几头小猪,很多大学生也可能不喜欢听,估计我也忍受不了多久。婚姻的天平,一直在寻找平衡,夫妻双方一定是要一起进步的。否则,不在一个频道下,久而久之,一定会出问题的。即使道德约束,让彼此忍受,天长日久也会出问题。
寻找尺码相同的人。我们跋涉在这个世界,永远都在寻找“失落的一角”,寻找能够彼此对话交心的另一半。幸运的夫妻,一起进步,夫唱妇随,跳出和谐的舞蹈;不幸的夫妻,南辕北辙,终于成了无缘对面不相识的陌生人。
所以,读孔子的这一章,我想到的就是——把朋(同门为朋)培养成友(同道为友),把夫妻培养成情人,或进或退,但终究要在同一个节奏之下。
当然,心无城府,心直口快,不管是谁,见面几分钟,就上赶着把自己和盘托出,不仅会被小看,说不定还会给自己招惹麻烦。
“道不同,不相为谋”。有些话,说也白说,干脆别说。
“祸从口出”。机密的话,无益的话,没意思的话,说出口就会得罪人,就会惹祸上身,怎么可以随便乱说?
但是,该信任的人,该坦诚相见的人,该说实话的时候,一味遮遮掩掩,很容易因为沟通不畅而滋生误解。
一见钟情,很多时候也是一种缘分。比如段誉遇到乔峰,乔峰遇到虚竹。
识人之明和所托非人,在缘分,更在于选择。
说或者不说,是一种生命智慧。